關鍵詞:奔豚 ?經方
【中圖分類號】 ?R2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3--01
一、奔豚病案
況某,女,41歲。自2008年地震以來,反復出現心悸不安,尤其在全國范圍內任何一次地震之前都會出現莫名的心悸,多次在外院檢查均為發現明顯的異常。經熟人介紹后前來我處就診。
首診:(2021-5-3)在每次地震時均有心悸不適感,睡眠尚可,大便黏滯,小便正常。夏季四肢浮腫;脈享檢測:131/79mmHg 心率 87次/分,氣虛值 16 血氧飽和度 99% ;舌質淡苔薄白,有齒痕,左寸脈弱,余脈沉弦。考慮奔豚證。處方如下:桂枝15g 赤芍15g 生姜15g 炙甘草5g 大棗10g 醋北柴胡8g 煅牡蠣20g 煅龍骨15g ?茯苓10g 焦白術10g 酒女貞子12g 墨旱蓮12g ?豬苓8g 澤瀉15g 蘆根12g ?白茅根12g ? ?五劑 ? 水煎服,每日兩次,一次150ml,飯后溫服。囑其保持心情愉悅,少吃生冷。
二診:2021-05-12 ?經過治療后目前水腫較前明顯改善;睡眠尚可,大便尚可;舌質淡苔薄白,有齒痕,左寸脈弱,余脈沉弦。脈享檢測:124/79mmHg 心率 83次/分,氣虛值 16 血氧飽和度 99% 。病癥相符,繼續沿用上方。并在上方基礎上加茯神8g ?葛根10g 五劑,水煎服,每日兩次,一次150ml,飯后溫服。囑其保持心情愉悅,少吃生冷。
三診:2021-05-23 ?酸軟無力感,易驚醒,(2021-5-13云南地震 5-21大理地震)本次地震較前不適感明顯改善,大便改善,脈享檢測:113/66mmHg 心率 76次/分,氣虛值 19 血氧飽和度 99% ;舌質淡苔薄白,有齒痕,余脈沉弦。效不更方,在二診原方基礎上+赤芍12g ?炒酸棗仁 10g ? ?五劑,水煎服,每日兩次,一次150ml,飯后溫服。囑其保持心情愉悅,少吃生冷。
四診:2021-06-02 ? 疲倦酸軟無力感,易驚醒,(2021-5-13云南地震 5-21大理地震)本次地震較前不適感明顯改善,大便改善,半月板損傷。脈享檢測:113/75mmHg 心率 83次/分,氣虛值 16血氧飽和度 99% 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弦。考慮奔豚證,調整處方如下:桂枝15g 赤芍15g 生姜15g 炙甘草5g 大棗10g 醋北柴胡8g 煅牡蠣20g 煅龍骨15g ? 酒女貞子12g 墨旱蓮12g ?豬苓8g 澤瀉15g 酒白芍10 ?炒酸棗仁10g ?五劑,水煎服,每日兩次,一次150ml,飯后溫服。囑其保持心情愉悅,少吃生冷。
五診:2021-06-09 ?睡眠恢復至病前的狀態,精神狀態較好;大便正常,無明顯心悸的感覺;脈享檢測:103/64mmHg 心率 77次/分,氣虛值 15 血氧飽和度 99% ;舌質淡苔薄白,脈沉弦。 ?治療上在四診基礎上加紅景天10g ?炙淫羊藿 12g ?鹽補骨脂20g ?鞏固治療五劑。
二、經方分析
奔豚證,主要是由于受到驚嚇或者恐嚇不安后出現心悸等不適感,可以波及其他功能異常。根據《黃帝內經》、《難經》、《金匱要略》、《脈經》、《肘后備急方》、《諸病源候論》和《備急千金翼方》等古代中醫學典籍中奔豚病的相關記載發現,奔豚病名是以臨床癥狀命名,其發病部位可在少腹、心胸、肚臍周圍,可涉及腎、心、肺、肝、脾、胃等臟器[1][2]。奔豚的病因可由寒邪、憂思、抑郁、驚恐等不良情志刺激造成,或由失治、誤治或因治療后處理不當所致。其病機以腎陽不足,寒邪侵襲,循經而入,寒邪留于少腹,日久不散,驚恐憂思抑郁等使氣機升降失常而成奔豚證。
奔豚首見于《黃帝內經》,以發作時感覺氣從少腹向上沖逆,至胸或達咽,發作時煩躁欲死,緩解后如常人為主要臨床表現。正如本案例所述經歷汶川地震后,每次地震時都會有心悸不安的感覺,難以入睡,伴有心情不悅。甚至夏季出現不明原因的雙下肢水腫等表現。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源于《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女子夢交,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本方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是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龍骨牡蠣組成。取桂枝湯者,調和營衛,變理陰陽。因失精之人,由陰累陽,陰陽兩虛,既見失精,頭眩,陰頭寒,又見盜汗,發落,骨脛酸。治療不直接滋腎溫陽,而是通過桂枝湯和諧陰陽,陽生陰長,相互化生,加龍骨牡蠣,澀精止遺,鎮靜安神,盡收全功。此等絕妙醫術,非仲景莫屬。
本病案在治療過程中采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為基礎,加用柴胡,疏通肝氣,配合使用五苓散溫化水飲,才使得患者每逢夏季來臨出現雙下肢水腫的情況得以緩解,運用此方調和陰陽的功能,治療奔豚之證,亦是為了更好地平衡陰陽,讓氣機紊亂的狀態趨于正常,才能使得患者睡眠及心悸的癥狀得以平復。
作為一名基層中醫,在臨床過程中,更需要多用經方,才更最大程度地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社會問題,運用中醫經方,不僅效如桴鼓,而且經濟實惠。尤其在治療慢性病、常見病方面,具有更好地預防保健作用,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精髓,減少疾病的復發,讓民眾獲得健康,共享中醫藥成就。
參考文獻:
[1]劉怡,張夢賀,姜紅菊. 奔豚湯加減治療心悸驗案1則[J]. 湖南中醫雜志,2021,37(5):99-100.
[2]劉勝,孫靜. 萬強治療奔豚氣病驗案3則[J]. 江蘇中醫藥,2020,52(7):55-56.
作者簡介:尹向前(1982-02)男,漢族,河南南陽,醫學博士在讀,主任,中西醫結合內科副主任醫師,研究研究:社區中醫及針灸治療,社區中醫康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