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濤 何金英 王京榮 王紅偉
摘要:目的:總結術后炎性腸梗阻的治療經驗。方法:收治術后炎性腸梗阻患者25例,給予非手術保守治療。結果:23例非手術治療痊愈,2例再次手術成功,無死亡病例發生。結論:對術后腸梗阻,尤其早期炎性腸梗阻,早期采用系統非手術綜合治療手段效果滿意,經濟安全。
關鍵詞: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 ?非手術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1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3--01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是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若治療處置不及時或方法欠妥當可能導致嚴重后果,不僅給患者身心造成損害,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在醫患關系緊張的當下更可能誘發嚴重醫療糾紛,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我院200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25例,對其診斷及非手術治療成功經驗進行總結。
1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25例中,男性11例,女性14;年齡33-65歲,平均48歲。粘連性腸梗阻松解術后6例,胃癌早期近段胃大部切除術后4例,閉合性腹部創傷腹膜后巨大血腫2例,腸破裂部分切除術后1例,闌尾穿孔彌漫性腹膜炎行闌尾切除術后9例,子宮全切術后3例。癥狀發生于術后7天內21例,8-30天內4例。全組均有腹脹、腹痛者24例,同時伴停止排氣、排便、惡心、嘔吐者21例。本組行腹部X線平片檢查均可見氣液平面,行B超檢查有明顯腹腔積液21例。
治療方法:1、絕對禁食、禁飲,持續胃腸減壓。2、胃管內注入大承氣湯150ml后夾管30分鐘,每日2次。本組有4例,注藥后出現腹脹、腹痛加重等不適而改為中藥灌腸后好轉。胃腸道通暢后口服莫沙必利、西沙比利、多潘立酮等幫助胃腸道排氣。3、全胃腸外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4、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通常使用地塞米松5-10mg,每日一次,靜脈注射,1周后停藥。5、抗感染,在常規選用敏感抗生素同時,我們配合采用紅霉素0.3g加入5%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5-7天,取得良好效果。6、呋塞米20-40mg,每日1-2次靜脈注射;同時監測電解質,注意補鉀。7、生長抑素,通常采用奧曲肽0.1mg,每6-8小時肌肉注射一次;該藥價格較高,近一年來被列為醫保限制用藥(后期病例使用受限制),使用減少。
結果:本組23例經非手術治療后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時間10.1天,無腸壞死、腸瘺及再次開腹探查手術的發生;2例轉上級醫院手術治療痊愈。全組均獲隨訪,除1例一年后再發粘連性腸梗阻經非手術治療好轉外,余者至今未再訴特殊不適,生活質量良好。
2討論: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主要因腹部手術創傷或腹腔內炎癥等導致腸壁廣泛水腫及炎性滲出,形成一種機械性與動力性并存的粘連性腸梗阻。約占術后腸梗阻的20%。這是一種腹膜的防御性反應,隨著炎癥消退,滲出液吸收,腸壁水腫也逐漸減輕,腸功能得以恢復。若認識不足而盲目再次手術,往往會因腸壁水腫、脆弱而損傷腸管,導致術后腸瘺或切除腸管后致短腸綜合征,給病人造成終生痛苦,更加重患者經濟負擔。
總結及分析我院病例,我們認為,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病人有如下特點:1、有明確手術史及腹腔嚴重感染和較大創傷史。2、多發生在術后3-5天,部分病人腸蠕動曾一度恢復,并開始排氣、排便,但進食后復梗阻。本組有21例早期肛門排氣,停止胃腸減壓進食后發生梗阻,發生二次梗阻時間多在5-10天,平均7-8天,梗阻緩解時間為8-15天,平均治療時間10.1天。3、腹脹為主,腹痛較輕較少發生絞窄。4、切口周圍有輕壓痛,無明顯肌緊張及反跳痛,觸診較柔韌。5、腸鳴音減弱或消失。6、一般不發熱,體溫低于380C,白細胞計數不超過15×109/L。7、腹部X線平片檢查有氣液平,并有腸腔積氣,積液征,逐日復查無加重。全腹CT檢查可顯示腸壁水腫、增厚、粘連,以及腸腔積液、積氣,腹腔滲出等征象。
結合上述特點,我們認為,治療中應注意:1、一旦確診早期炎性腸梗阻,腸功能一般需1-2周才能恢復,故積極治療同時,要做好病人及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2、腸梗阻初期,胃腸液大量分泌,積聚腸腔后可加劇腸壁水腫,影響腸壁血運,同時增加電解質丟失,故應絕對禁飲食并胃腸減壓。3、根據病情及藥敏試驗合理選用抗生素,并配合小劑量紅霉素既有抗感染作用,又可促進腸蠕動而常被選用。4、利尿劑可以排出體內過多水分,促進腸道炎癥和水腫消退。本組全部采用呋塞米20-40mg,靜脈注射,每日2次,效果較好。5、應用生長抑素可降低胃腸液的分泌量,減輕腸腔內腸液的潴留,有利于腸壁血運恢復,加速炎癥消退。我們采用奧曲肽0.1mg,肌肉注射,每4-6小時一次,效果良好。6、對無癥狀加重或腸壞死征象,病情穩定者,宜耐心觀察,持續保守治療至少2周以上。治療中應嚴密觀察,防止腸壞死。一旦出現體溫持續升高,腹部癥狀如脹、痛加重,有腹膜炎及腸壞死征象時應及早及時中轉手術,以免貽誤手術時機。
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病情復雜,治療困難,除積極治療外,預防也非常重要,我們認為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1、入腹前徹底洗手,減少異物及滑石粉入腹。2、操作要輕柔,以減少腸管等創傷。3、盡量縮短手術時間,避免腸管過久暴露于腹腔外,造成腸壁干燥,水分丟失影響血運。4、分離粘連宜采用銳性分離,避免腸管及漿膜的損傷。5、創面仔細止血,防止因凝血塊形成而致粘連。6、腹腔大量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清亮為止。
參考文獻:
張玉亮,龔冠聞,江志偉. 如何控制術后炎性腸梗阻的"蝴蝶效應"——以腸瘺術后為例探討[J]. 安徽醫藥,2022,26(3):544-548.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22.03.029.
王志兵,金佳佳. 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的療效觀察及對血清TNF-α、 CRP、MLT的影響[J]. 中國中醫藥科技,2022,29(2):238-240.
房明.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對術后早期炎性腸梗阻患者炎性反應的影響[J]. 吉林醫學,2022,43(2):449-451. DOI:10.3969/j.issn.1004-0412.2022.02.063.B72AD7A4-64D9-4CAC-86C3-52B1AF2F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