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宇
鄭植,男,漢族,貴州黔西人,出生于1997年9月,畢業于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現為昆明訓練總隊訓練二大隊初任培訓學員。
一家雙紅門,子承父偉業
俗話說“子承父業”,這在鄭植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他加入消防隊伍的歷程,曲折而又“順理成章”。作為西藏消防總隊的初任培訓學員,他的父親也曾服役于西藏消防總隊,3歲時父親在一次執行任務中不幸因公犧牲。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母親一直對他說:“你要好好努力,接過父親的接力棒,繼承他的遺志。”
父親的駐地在西藏,與他成長的貴州相隔幾千公里,在他兒時的記憶里父親是遙遠而又模糊的,年幼的他根本無法理解父親對那份職業的堅守。直到大學畢業前夕,在面臨職場選擇的時候,他迷茫了。假期回家,母親和他聊起了父親,談到了父親當時的抉擇,母親說道:“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的角色,承擔每個角色應當肩負的責任,你爸可能沒有盡到一個父親陪伴你的責任,但是作為一個男人,一名消防戰士,他履行了保家衛國、保護人民群眾的使命。我希望你無論怎樣選擇你的人生道路,都要像你父親一樣,對國家、對社會,擔負起你這代人應盡的責任。”
母親的話深深觸動了他的內心,男兒不展凌云志,空負天生八尺軀。或許選擇繼承父親的事業,重走父親走過的路,去真正了解父親的為人,理解他的選擇,報考消防救援隊伍是最恰當的選擇,到父親曾經戰斗過的地方,像父親一樣,做個有擔當、有作為的青年,實現自身的價值。
以我輩青春,承紅門精神
一開始,剛走出校門的他對消防救援的理解很膚淺,認為這只是一份救火的工作。通過在昆明訓練總隊三個多月的學習訓練后,他逐步加深了理解:消防救援不僅承擔救火的任務,而且肩負著保護人民、維護社會安全的神圣使命,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消防救援戰士的身影。父親正是在生與死、血與火的抉擇面前,毫不猶豫地沖在了最前面,犧牲自己的生命,保衛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父親的壯舉是對消防救援責任的踐行,也是對消防救援使命內涵最好的詮釋。滅火救援、抗洪救險、疫情防控、搶救被困群眾等等,都是消防救援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歲月靜好,正是有像父親這樣的最美逆行者在負重前行。他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消防救援隊伍是一支“守護人民安寧,維護社會穩定”的隊伍,他們的職責任務不是他們能干什么,而是只要黨和人民需要的,他們就必須毫不猶豫去做、義不容辭干好,真正做到刀山敢上、火海敢闖,招之即來、戰之必勝。至此,他也真正理解了父親的執著和堅守。
追夢火焰藍,邁步從頭越
隨著在昆明訓練總隊學習的深入,他不僅在思想上提高了認識,而且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也很快適應了準軍事化管理的模式。日常學習訓練中,他勤奮刻苦,分秒必爭,通過努力,各門科目考核優良,積極參加訓練總隊舉辦的各項活動,并在總隊組織的籃球比賽中帶領訓練二大隊籃球隊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生活中,他主動承擔起后勤事務長的工作,朝乾夕惕,細致入微,無論是早上同學們離開營區后的安全情況檢查,還是對儲物間倉庫的物品清點擺放,再到被裝物品發放等等一系列工作,他都事無巨細,一絲不茍。他兢兢業業的態度、腳踏實地的作風,解決了大家日常訓練生活的后顧之憂。雖然這份工作占用了很多的休息時間,但他覺得,工作中沒有大事小事之分,寧可做小事,不可不做事,后勤事務雖然瑣碎,但是鍛煉了自己的耐心、細心和恒心,便于養成勤勉篤行、求真務實的過硬作風,為今后更好地勝任各項工作做好準備。
新藍欲展翅,雄鷹擊長空
作為消防救援隊伍的一名新兵,他決心以父親為榜樣,在消防救援隊伍這個光榮的集體中,堅定對黨忠誠的理想信念,培養紀律嚴明的過硬作風,錘煉赴湯蹈火的專業本領,培植一切為民的高尚情懷,不管身處什么崗位,遇到什么困難險阻,都會不忘初心,咬緊牙根、潛心做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努力追隨父親的足跡,完成他未竟的事業,盡早完成從一個大學生到一名優秀消防救援人員的蛻變,淬火成鋼,報效紅門。(孫鑫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