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消防救援隊伍面臨著各類高層、地下大空間、大跨度、異型建筑及化工企業的火災事故,消防救援人員在滅火救援過程中出現傷亡的案例時有發生。只有提升隊伍整體作戰訓練安全素養,強化各項安全管控措施,才能盡量避免各類傷亡情況的發生。文章從典型案例數據分析、傷亡事故原因分析和強化安全管控措施三個方面對提升消防救援隊伍作戰訓練安全管控水平進行探討。
關鍵詞:傷亡案例;消防;作戰訓練;安全管控
近年來,消防救援隊伍的傷亡案例時有發生,僅2021年4月,就發生3起消防救援人員在滅火戰斗中犧牲的案例。為此,如何高效提升消防救援人員作戰訓練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和作戰現場的安全管控水平,已經迫在眉睫。
一、典型案例數據分析
截至2019年的統計數據,消防員一次性犧牲人數較多的事故依次是:2015年天津港“8·12”特大爆炸,犧牲104名消防救援人員(共173人,另11名民警和58名群眾); 2019年四川木里森林火災,犧牲27人;2003年衡陽“11·3”大火導致建筑坍塌,犧牲20人。
通過對近15年來典型案例的分析,共有45起火災(爆炸)事故和20起搶險救援行動中發生消防救援人員傷亡事故。對導致傷亡事故的直接原因進行分析歸類,主要集中在6類災害事故處置行動當中。分別是:火災中發生建筑坍塌導致傷亡的17起;被煙火圍困窒息傷亡的12起;各類爆炸導致傷亡的11起(含2起2000年以前);火災中墜樓傷亡7起;坑道井下救援傷亡5起;抗洪搶險暨水域救援身亡13起。
二、傷亡事故原因分析
從典型傷亡案例來看,造成消防救援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現場安全管控不嚴;二是滅火救援經驗不足;三是作戰指揮能力不強。
(一)現場安全管控不嚴,安全制度沒有嚴格落實
1.安全員設置不合理,履職能力不足
在滅火救援處置過程中,參戰力量沒有按要求設置安全員,安全監管工作無人落實,內攻人員位置、數量和空氣呼吸器使用情況無人清楚。安全員安全評估能力不強,對災害事故風險缺乏有效的預判,對需要監控的作戰人員所處環境、位置沒有清晰的掌握,不能及時作出有效提醒和緊急措施的安排。
2.個人防護不到位,安全意識不強
火災撲救中,經常有不戴阻燃頭套,不佩戴手套和逃生面罩等現象。有的是空氣呼吸器使用時機不合理,未進入充煙區就佩戴,未考慮撤離時的預留時間,導致在緊急時刻供氣量不足。水域救援中,救援服不符合規定,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使用非消防專業救生衣等問題較多。
3.未按安全操作規程開展救援,麻痹大意居多
當火場溫度不高、煙氣不濃時,救援人員容易放松警惕,未能嚴格落實內攻作戰編組行進、同進同出、沿水帶線路或導向繩行進等安全保護措施,導致人員單獨行動迷失方向,造成消防救援人員傷亡事故的案例較多。其次,看似情況簡單的救援行動,容易麻痹大意,尤其是高空、水域和井下救援,越是看似簡單,越容易疏忽導致出現安全問題。
4.訓練安全管理責任不夠落實,安全教育“空轉”
部分消防站沒有真正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對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意識不強、責任不明確,只停留在制度有了、會議開了、教育搞了,檢查、督導流于形式,沒有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二)滅火救援經驗不足,險情預判不夠充分
1.對災害事故特征認識不足
一線消防救援人員對特種災害事故的潛在危險認識不到位,特別是對石油化工災害的工藝流程、中間產物、各類危化品的理化性質掌握不深、不透,對水域等作戰環境不清楚,導致對各類風險認識不足。
2.偵查不細致、對現場情況不熟悉
對進攻撤退路線及途徑通道潛在的危險掌握不到位,撤離路線規劃很少有2條以上,對內部儲存的危險物品以及建筑中臨時施工的空洞、電梯井等危險位置未能清晰地掌握,導致緊急避險措施準備不充分。
3.對現場災情變化缺乏有效預判
對建筑內部在火災中的變化情況缺乏預判,因撤離路線被封堵、建筑結構局部坍塌被壓埋、樓梯護欄被燒斷導致被困等問題普遍存在。對火場風向變化帶來的煙熱威脅、危化品泄漏的毒害威脅、化工裝置或車輛的爆炸征兆等預判能力亟待加強。
(三)作戰指揮能力不強,技戰術措施運用不合理
1.車輛停靠不合理
一些火災現場,參戰消防站車輛停靠往往只注重便于展開處置,并未考慮緊急情況下是否便于轉移或是否容易受到火勢威脅。特別是處置化工和危化品事故中,停車位置過近,車頭方向未朝向撤離方向,導致安全事故的案例屢見不鮮。其次是交通事故中,車輛停放不合理,未對消防作戰人員形成保護,造成傷亡事故的也比較多。
2.內攻近戰的時機選擇不合理
化工和危險品爆炸事故中對事故的風險預判不足,過早地投入大量救援人員實施強攻近戰,同時未及時規劃撤退路線,撤退命令不及時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其次是對建筑結構和穩定性預判不足,全國曾連續發生在撲救三級建筑火災時,因墻體倒塌壓埋造成救援人員犧牲的案例。
3.進攻路線和水槍陣地設置選擇不合理
一些滅火救援現場,參戰消防人員進攻路線選擇不合理,進攻時并未考慮如何便于轉移和撤退。例如進攻和開展搜救并未沿水帶鋪設線路設置導向繩開展搜救,造成人員迷失火場無法撤離。陣地位置沒有考慮周圍環境的危險,是否有局部倒塌的可能。
三、提升消防救援隊伍作戰訓練安全管控水平的措施
(一)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
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充分認識滅火救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將作戰安全作為有效履行核心職能的前提和保障,進一步增強作戰安全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滅火救援主責主業,緊盯新情況、新特點,組織開展針對性警示教育和全員大討論,確保人人受到警醒、得到教育、找準問題、改進提升。
(二)建立思戰研戰謀戰機制
發揚自我革命精神,堅定不移向實戰發力、向基層用力。敢于直面問題、正視短板,主動面向世界、開闊思路,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取長補短、破解難題。大興學戰思戰、謀戰研戰和備戰勝戰之風,各項工作向“能打仗、打勝仗”用勁,在政策制度、人才資源、裝備建設、經費保障上向實戰傾斜發力。聚焦實戰的鮮明用人導向,建強作戰指揮系統,配強各級專業指揮班子,分批分級強化培訓,提升基層實戰能力,規范滅火救援行動,研發配備先進科技裝備,加快構建與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指揮體系、機制平臺和人才隊伍。
(三)切實強化作戰安全專項訓練
始終把提高各級消防救援人員“識險、處險、避險”能力作為重點,常態化開展作戰安全專項培訓,推動消防救援人員將安全意識深植于腦,將安全要求銘記于心,將安全制度落實于行。建強示范示教團隊,完善基地化輪訓機制,將安全意識和規程融入訓練全過程,從難從嚴開展作戰安全技能訓練和考核,固化消防救援人員安全行為習慣。緊緊圍繞滅火救援作戰各環節和現場安全要求,重點練防護、練研判、練程序、練指揮、練避險、練管控。要對倒塌、溺水、車輛事故、中毒窒息、爆炸轟燃、迷失墜落等容易造成消防救援人員傷亡的因素,開展針對性防范和專項訓練,堅決嚴防類似傷亡發生。
(四)狠抓現場作戰安全管控
嚴格落實現場安全管控措施,加強對現場風險評估、排查、監測和預警,科學劃分作戰、指揮、保障等區域。實行現場最高指揮員安全總負責制,指定專人負責督導安
(下轉第38頁)(上接第35頁)
全工作落實,科學合理設置安全助理(員)。對災害事故風險和可能危及的區域進行分析研判,準確把握進攻時機。內攻前要評估安全風險、確定好撤離路線,并同步設置緊急救援小組待命。明確指揮層級、統一指揮、科學決策,實施分區管控,加強檢查督導,狠抓現場秩序,嚴肅戰時紀律,做到令行禁止。凡發現違反操作規程的,必須立即終止作業;凡發現防護不到位、紀律松散的,必須立即予以糾正;凡發現器材裝備存在故障或問題的,必須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時更換,確保消防救援人員絕對安全。
(五)強化戰評總結案例復盤
各級各單位要常態化開展戰評總結、戰例研討和案例復盤,做到每戰必評。戰評工作要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評風險研判、評安全防護、評規程執行、評現場管控、評組織指揮、評裝備運用,重點查找作戰行動安全問題隱患,跟進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消除隱患苗頭。建立完善作戰安全研討機制,各級消防救援人員必須逐一研討近年來作戰傷亡戰例,把別人的教訓當成財富,深入剖析原因,對照反思檢視,防止重蹈覆轍。總結事故處置經驗,固化戰法打法,制定完善各類災害事故處置規程要點,規范滅火救援行動,切實做到“打一仗、進一步”。
四、結語
安全工作歷來是“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底線工程、保底工程,是各級消防救援隊伍的重大政治責任。作為國家性綜合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消防救援隊伍必須要加快建立現代化指揮體系,大力培養“能打仗,打勝仗”的干部,全力做好滅火救援安全工作,堅決杜絕消防救援人員傷亡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范茂魁,楊千紅,馮時進,等.我國消防員滅火救援中傷亡情況研究[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5(02):
82-85.
[2]崔彬.消防滅火救援中消防員傷亡原因與對策探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6(16):174-175.
[3]劉宏暉.消防滅火救援中消防員傷亡原因及策略分析[J].今日消防,2020,05(10):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