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相闈 蔡一潤
(杭州市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根據嘉興市和杭州市達成的框架協議,杭州從千島湖引水9.78 億m3/年。為改善嘉善人民飲水品質,在嘉興市獲得國家相關部門審批水量前,嘉善從中取水為2735萬m3/年,經千島湖水廠凈水處理后,達到直飲水標準。
嘉善千島湖水廠設計規模為8.0 萬m3/d,常規處理采用混合-絮凝-氣浮工藝,深度處理采用超濾+紫外消毒工藝。為節省空間,清水池疊于氣浮池下方。
根據嘉善縣千島湖引水項目水質分析論證報告[1],千島湖水源水質如表1。

表1 千島湖水源水質
從檢測狀況可見,千島湖水源水質各項均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Ⅰ類水的標準,屬于優質水源。
相關資料顯示,新安江水庫水溫從湖底到湖面分為三層:水面以下10m 范圍內為變溫層,水溫為10~30℃;10-25m 之間為溫躍層,水溫隨深度大約從26℃降至10℃;湖面以下25m 為滯溫層,水溫常年保持穩定,為10℃左右[2]。千島湖配水工程取水口采用分層取水,由于中層水質最穩定,故主要打開中層兩孔。中層取水口按水面下20m 考慮,則年平均水溫為18.34℃,最低為9.1℃,最高19.6℃。
根據千島湖配水工程和本工程原水隧洞及管線布局,雖然千島湖取水口至本工程距離較遠,但沿途大部分為隧洞和埋地管道輸水,對水溫影響較小。因此本工程原水全年水溫基本在9-20℃之間,全年溫差不大,水溫總體較地表水偏低較多,冬季可能略高于當地地表水。
低濁水中的雜質是以細小的膠體分散體系溶于水中,而且膠體顆粒比較均勻,膠體微粒具有很強的動力穩定性和凝聚穩定性,因此形成的絮體細、少、輕,難于沉淀。而低溫水的黏度增大,使水中雜質顆粒布朗運動強度減弱,碰撞機會減少不利于顆粒脫穩絮凝。同時,水的黏度大,水流剪力增大,影響絮凝體的成型。另外,無機鹽混凝劑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水溫低易造成水解不徹底[3]。
為對比氣浮對水體的處理效果,曾在《杭州市錢塘新區東沙湖水環境保護工程》中將氣浮法、磁混凝法、微砂沉淀法進行中試,試驗結果如圖1-3,表2-4。

圖1 氣浮裝置

圖2 磁分離裝置

圖3 微砂沉淀裝置

表2 氣浮裝置中試結果

表3 磁分離裝置中試結果

表4 微砂沉淀裝置中試結果
根據中試結果,氣浮對氨氮、總氮及總磷的處理效果最好,出水濁度最低,雖SS 出水濃度較磁分離和微砂沉淀稍高,但仍滿足出水要求。
考慮到東沙湖循環水進水總磷僅為0.1mg/L,氣浮處理更有優勢。
水質方面,本項目原水特點為低溫低濁,根據清泰水廠實地調研及建德水司咨詢,在加藥混凝后形成的礬花極不明顯,不易沉降,需要較長的沉淀時間、較低的水平流速和溢流率,但又易受如異重流、溫差和風力等的影響,加大水的紊動,影響絮粒沉降。
用地方面,本工程凈水廠須利用魏塘水廠五期預留地建設,該地塊約7-8 畝,用地極為緊張。針對本工程水質特點及魏塘水廠四期平流池實際運行工況,本項目如采用平流沉淀池,則停留時間須在2-2.5h,絮凝反應時間也須適當延長。根據廠區現狀情況,廠區現狀預留用地無法滿足要求,須遷移現有液氧儲罐,平流沉淀池達到118m,詳見圖4;而絮凝氣浮池占地較小,平面尺寸僅為29.60×29.28m,比平流沉淀池縮短近80m,詳見圖5。

圖4 反應、沉淀、清水池平面布置圖(示意)

圖5 絮凝氣浮清水池平面布置圖(示意)
由于早期氣浮技術的溶氣水回流比高、能耗大,噸水電耗最高達0.2kWh,且運行管理較沉淀池復雜,故在本省的給水處理中運用較少。
近年來隨著高效溶氣設備及技術的開發,氣浮技術的回流比及能耗出現了大幅度的降低,最低噸水電耗降低至約0.02kWh,隨著水泵、空壓機技術和產品的日益可靠和自動控制的普及,氣浮技術在處理低溫低濁水方面的優勢日益明顯,在國內外以湖泊水、水庫水為原水的自來水廠中已得到廣泛運用。如15 萬m3/d 的廣西北海凈水廠、中石化山東東營水廠等。
考慮到千島湖原水的特點,本省已有相關水務集團開展了氣浮澄清的試驗研究,在不投加PAM 助凝劑,反應時間2-3min,表面負荷25m3/m2·hr 的工況下,取得了較為理想的運行效果。
從本省以千島湖為原水的建德自來水廠實際運行情況看,正常進水水濁度在1 度左右,平流沉淀池往往采用超越或不加藥的方式運行,即直接過濾,當洪水季節進水濁度上升時才啟用平流沉淀池的加藥運行,在進行加藥絮凝沉淀時雖然出水指標仍有保障,但民眾反映口感明顯變差。
本工程取水口在千島湖內采用不同深度的多個進水口,且經多級調蓄、輸送,千島湖豐水期對原水濁度的影響可基本排除,進水濁度將可穩定地保持在低位。綜合用地情況,氣浮較沉淀工藝占地節省巨大,且能有效應對藻類風險。故采用氣浮工藝更適合本工程的水質特點,并應通過試驗探索藥劑及助凝劑種類,盡量減少加藥量。
3.2.1 水力排渣
在出水區設置出水活動堰板,正常出水時降低堰板,使經氣浮池處理后的水溢流入出水渠;排渣時抬高堰板,逼高反應區內水位,迫使浮渣溢流至出泥渠,見圖6。

圖6 水力排渣示意圖
3.2.2 機械排渣
鏈條式刮泥機,兩條平行封閉的牽引鏈上裝有多塊刮板,在驅動裝置的帶動下,鏈和刮板沿導輪和導軌組成的四邊形軌道循環運行,將液面漂浮的泥渣刮入出渣渠,見圖7。

圖7 機械排渣示意圖
3.2.3 排渣比選
對于給水工程,為了盡量減少排渣時對浮渣層的擾動,一般采用水力排渣。針對本項目,氣浮工藝后采用膜處理來保證出水,故浮渣層擾動對最終的出水水質影響不大。但水力排渣存在出渣濃度較低的問題,為提高出渣濃度,減輕污泥脫水壓力,故本工程采用鏈條式刮泥機進行機械排泥。
共2 組,單組平面尺寸為14.8m×13.78m,表面負荷為21.2m3/m2·h,最大回流比為13.2%。每組設置高效微氧化強溶溶氣裝置、微氣泡發生裝置、布水裝置、紊流集水裝置各一套。回流水泵和空氣制備系統置于超濾膜車間內,回流水泵從膜車間原水池抽水后輸送至高效微氧化強溶溶氣裝置。排泥采用鏈條式刮泥機進行機械排泥,見圖8-9。

圖8 氣浮處理流程

圖9 氣浮池剖面圖
本文總結了氣浮工藝在嘉善千島湖水廠設計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低溫低濁水難處理,用地緊張的問題,預計將于2023 年投產,可為同類型水處理項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