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殿卿

蕭勁光晚年在家中
1978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通過開展真理標準大討論,砸碎了“四人幫”的精神枷鎖,使億萬人民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二次解放”;這一年,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看到這一切,作為一個為國家的獨立解放,人民的自由幸福奮斗了半個多世紀的老共產黨員,蕭勁光當然高興,但作為海軍司令員,他高興不起來。海軍與全國全軍的政治形勢是不合拍的。受“文革”動亂沖擊、影響造成的海軍黨委內部不團結問題依然嚴重,海軍領導干部之間的隔閡還相當深。面對海軍的現狀,75歲的蕭勁光很快全身心投入到清除“左”的影響,轉變海軍落后面貌的工作中。
1978年5月開始,全黨、全國開展了一場旨在沖破“兩個凡是”束縛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幾個月的時間里,全國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各大軍區主要領導,都通過發表講話、寫署名文章等形式先后表態,堅決擁護這一大討論,并發動機關、部隊積極參加,而海軍黨委卻按兵不動。對這些情況和問題,蕭勁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幾次會議上,他坦率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但沒有被采納。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他決定起草一個材料,向軍委和總部首長反映海軍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要求。8月4日晚上,蕭勁光獲悉在德國逝世的羅瑞卿大將的骨灰第二天將被接回北京。他安排好去機場迎接的車輛,坐在書案前擬定提綱,開始起草給軍委首長的報告。突然,他感到心前區一陣陣劇烈疼痛,被送進了三〇一醫院。
經檢查確診,蕭勁光為大面積心肌梗塞,一時生命垂危。在葉劍英、徐向前等軍委領導的關懷下,經半個多月的搶救,蕭勁光脫離了危險。隨后,他一邊治療,一邊醞釀思考海軍的工作,構思給軍委的報告。
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作出了以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會議結束后,中央軍委立即召開了關于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座談會。在座談會上,蕭勁光以幾個月來在病床上準備的材料,作了近兩個小時的發言。
蕭勁光首先分析了海軍部隊當前的面貌。他說,海軍是受林彪、“四人幫”破壞的“重災區”。由于林彪、“四人幫”插手海軍,大搞陰謀活動,“文化大革命”給海軍造成的損失非常嚴重。“思想搞亂了,組織體制也搞亂了,技術力量大為削弱,資產階級派性泛濫,拉幫結伙之風盛行。”粉碎“四人幫”兩年多來,海軍黨委雖然做了些工作,部隊面貌有了改觀,但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仍十分艱巨。接著具體談了六個方面的意見:
第一,從思想理論上繼續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幫”散布的各種謬論,撥亂反正,消除余悸,砸碎林彪、“四人幫”的精神枷鎖,解放思想。
第二,落實黨的政策,積極穩妥地處理好過去運動中積存下來的冤案、假案、錯案,盡快把這些同志解脫出來,平反昭雪,分配工作。
第三,海軍黨委常委要認真總結路線斗爭的經驗教訓。對這一問題,蕭勁光用較大篇幅作了分析闡述。
第四,集中力量,面對現實,抓好海軍部隊戰斗力建設,形成一只有戰斗力的拳頭。
第五,精簡機構,減少層次,簡化手續,改革管理方法和規章制度,適應現代化裝備的使用、維護和保養。
第六,建設一支雄厚的技術骨干隊伍。
發言結束,會場上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老將軍王震跑上前緊握著蕭勁光的手,連說:“講得好!講得好!”鄧小平、徐向前也交換看法說,蕭勁光發言不錯,有內容、實在。
軍委領導聽了蕭勁光發言,對海軍的工作更為關注。1979年1月7日,海軍黨委召開五屆二次全會(簡稱“五二會議”),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和軍委座談會精神。參加會議的,除海軍黨委全體委員外,海軍顧問、軍以上單位主官和海軍機關直屬師以上單位黨委書記,均列席會議。蕭勁光因病不能繼續參加會議,便將軍委座談會上的發言稿進一步補充修改,作為書面發言交付會議秘書組。蕭勁光的書面發言,在原稿基礎上又按照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作了較大修改,系統地剖析了海軍內部的問題,總結了經驗教訓,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議,洋洋萬言。以會議《簡報》的形式印發至到會全體同志,在會上引起很大震動,對會議輿論和各項文件的形成,發揮了巨大作用。

1983年,蕭勁光在和一些老同志座談時,就國家經濟建設和海軍建設的關系發表意見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鼓舞下,大家都敞開思想,大膽發言,開展了批評和自我批評。會議總結了海軍建軍以來歷史經驗,把海軍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概括為兩個方面,一要有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二要有熟練掌握現代化武器裝備和現代化戰爭知識的人。強調海軍整個工作必須堅持以教育訓練為中心。對涉及海軍的一些突出問題,如關于林彪用“三條指示”否定1962年以前海軍建設成績的問題;關于所謂“二月逆流”的問題;關于所謂“二月兵變”在海軍造成的冤案的問題;關于海軍“層層站隊”問題等等,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討論,澄清是非,推倒一切不實之詞,重新作出了結論。最后形成《關于海軍歷史遺留的若干問題的決定》,討論通過了《海軍黨委在“批林批孔”以來,特別是所謂“反擊右傾翻案風”中的主要錯誤》的決議。海軍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在會上坦誠地作了檢查和自我批評,得到了與會人員的諒解和歡迎。
會議期間,許多與會人員到醫院看望了蕭勁光。談到蕭勁光的書面發言,同志們真誠地說,司令員雖然沒有出席會議,但對會議的成功進行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書面發言講出了大家的心里話,事實上成了五二會議討論、研究問題的綱領。蕭勁光說,我身體不好,不能到會。就我的身體情況,今后能否繼續堅持工作也很難說。這只是一個老黨員、老海軍對黨組織、對海軍官兵的一個交代。
1980年1月11日,中央軍委頒發命令,免除了蕭勁光海軍司令員的職務,任命葉飛為海軍司令員。從此,蕭勁光正式告別了戰斗30年的海軍司令員的工作崗位。他所擔負的職務,主要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79年6月,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入選)。1982年9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又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蕭勁光時刻思考著國家政治經濟建設大計,關注著黨的事業發展、壯大,關心海軍部隊的建設。他孜孜不倦地鉆研海軍知識,通過報刊、電視等多種渠道了解世界各國海軍的最新信息,思考總結海軍30年的成敗得失。1982年,在海軍黨史資料征集辦公室同志的鼓勵下,他開始寫回憶錄。
此后一年多的時間里,他每天上午都拿出一至兩個小時的時間回憶、介紹情況。為了準確無誤,蕭勁光翻出了早年的若干工作筆記、日記,還認真列了提綱。蕭勁光口述、提供資料,重點篇章親自起草;王祖堯、張煒、漆劍影等執筆,進行文字上的加工整理。歷經近三年的時間,到1985年初,記述蕭勁光新中國成立前30年戎馬生涯的《蕭勁光回憶錄》,基本定稿。就在這時,蕭勁光查出患了結腸癌,住進了三〇一醫院。在中央、軍委和海軍黨委等各級的關懷下,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蕭勁光于1985年底病愈出院。于是,他又在張煒、漆劍影等人的協助下,著手回憶整理新中國成立后任海軍司令員30年的工作經歷。
海軍這段經歷的回憶整理與新中國成立前的一段有不同特點。有利的方面,一是時間近,事件原委記得清;二是和平環境,文獻資料保存完整。不利的方面,由于時間短,某些問題尚需經過實踐的檢驗;許多事情涉及在職在位的領導,行文須注意到各個方面的關系。對這一點,一開始蕭勁光就擺明了觀點。他說:“古人有個說法,叫做‘生不立傳’。咱們是寫回憶錄、留黨史資料,可另當別論。但必須明確,重在寫事,不突出個人。并要真正做到立足全局、著眼未來,實事求是。”

《蕭勁光回憶錄》一書封面
海軍初創時期,在制定海軍建設計劃、購買各型武器裝備的數量等問題上,海軍黨委、領導中曾有過一些分歧。有一位副司令員曾提出蕭勁光的計劃、方案“脫離實際”,是“盲目冒進”“搞大海軍主義”。后來的實踐證明,這位副司令員的意見是錯誤的。一次黨委全會上,大家對他提出了批評,他自己也做了自我批評,承認“在海軍發展問題上,看的不遠,束手束腳”,當時對蕭勁光的批評“片面、有情緒”。整理回憶錄時,漆劍影從文獻上看到了這些資料,以“海軍初創時期的一場爭論”為題,將這件事寫入初稿。當漆劍影讀給蕭勁光聽時,他沉吟了一下,說:“你寫的這些都是事實。這位同志當時思想是有些保守,看困難多些。但他是個好同志。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和南下途中,我們都在一起共事。他工作積極、敢負責任,性格直率,生活艱苦樸素,有很多優點。我們之間的爭論也只是工作上的分歧意見。事情過去幾十年了,他又在幾年前先我去世了,這些事寫他干什么?”稍停,他又補充說:“如果要寫,也要換個角度。那個時候,黨委內部一些分歧沒有及時消除,影響了團結,作為黨委書記,我首先應該負責。”
1988年秋,《蕭勁光回憶錄(續集)》最后定稿,送解放軍出版社。這時,蕭勁光結腸癌已轉移到肝上,加上幾次大面積心肌梗塞、腦血栓,身體急劇惡化。他強忍著疼痛,親自審閱了最后一遍,簽了字。隨后,再次住進了三〇一醫院。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1989年3月中旬,《蕭勁光回憶錄(續集)》印出了第一批樣書。秘書將樣書呈放在蕭勁光枕邊,他撫摸著散發著油墨香的書,喃喃地說:這是我的心意,是大家共同的成果。留給黨,留給后輩子孫。
1987年,蕭勁光年屆84歲高齡。他始終關注著國防建設,關注著海軍裝備技術的發展。海軍18艘艦船的龐大編隊遠下南太平洋,勝利完成發射遠程運載火箭試驗任務,蕭勁光高興地打電話祝賀;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他比什么都開心。
3月下旬的一天,報紙、電視等各大媒體同時報道了一條新聞:總參一位領導與外賓談到中國海軍建設時說,中國海軍的戰略是近海防御,中國不需要、也不準備搞航空母艦。短短幾句話,引起了蕭勁光的注意和深思。
講起蕭勁光當時的反應,他的秘書傅東啟回憶說:那天,我陪首長看電視新聞。聽主持人播了那條消息后,他輕輕地重復了一句:“中國不需要搞航母?”說著看了我一眼,像是對我又像是自語地說:“這個問題要研究,不知劉司令怎么考慮?我的印象中,他是主張搞航母的。”
時任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也注意到了這一消息。第二天晚上,劉華清來到蕭勁光的住處。兩代海軍司令就中國海軍裝備建設,以及中國到底要不要搞航空母艦的問題,進行了傾心交談。
蕭勁光說,1979年葉飛來海軍,先任政委后改任司令員。當時,我還在三〇一住院,交班是在總醫院的病房里進行的,裝備建設沒談多少。那時,海軍在“文革”中積累的許多問題還沒解決,還有大批干部壓在那里沒有結論,查整改的問題,真理標準討論的問題,主要談那些事,談平反冤假錯案,其他東西談得很少。前幾天,你在國防大學講《海軍戰略》的一個材料,傅秘書給我讀了。毛主席講的積極防御,就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永遠不稱霸。需要清楚的是,近海防御,仗怎么打?中外戰爭史上,在戰略退卻中組織進攻,在戰略進攻中組織退卻,是常有的事。近海防御戰略,實際上是以近海作戰為主,絕非不要中遠海作戰。事實上,單純的近海作戰是防御不了近海的。
劉華清說,我們這樣一個瀕海大國,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隨著海洋開發事業和海上斗爭形勢發展,面臨的海上威脅與過去大不相同。要對付具有遠戰能力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和艦載航空兵,僅有中小型艦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不成。積極防御,當然包括戰略退卻中的進攻,沒有航母,不能遠距離作戰,仗打起來只能望洋興嘆。所以,去年(1986年)8月,聽海裝和論證中心領導匯報工作,我向他們交代了開展航母論證的問題。我對他們說,航母怎樣造法,是海軍全面建設的事;是直升機航母、護航航母分步造,還是直接造護航航母,要好好論證。
蕭勁光說,過去幾十年里,我們沒有航母,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不了,也不可能搞。開始幾年,為了抗美援朝,集中上空軍,后來經濟困難了。60年代初,經濟剛好轉,“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那時,技術達不到,經濟實力也不行。
劉華清說,現在搞,技術提高了,經濟上也強多了,但也不是沒有問題,財力、技術仍有困難。但不能等。十年內不搞,十年之后再搞,也還會有困難。因此,要早論證,早點把這個問題研究透,那樣才有主動權。

1987年1月,蕭勁光與前來看望他的海軍司令劉華清(左)
蕭勁光連連點頭,說可以向軍委、總部首長作個匯報。劉華清說,有這個考慮,還有您的這些意見,我一并向軍委首長反映。同時,他建議蕭勁光把對發展航母的看法,連同對海軍建設的其他意見一并寫下來,以作為對建軍60周年的紀念。
3月31日,劉華清向總部機關匯報了關于海軍裝備建設的兩大問題:一個是核潛艇發展,另一個就是航母問題。他說,這兩個問題,涉及海軍核心力量建設,是關鍵性問題。這兩項裝備搞出來,從長遠看,對國防建設是有利的。這兩項裝備不僅為了戰時,平時也是威懾力量。
這次匯報,在總參謀部和國防科工委機關產生了一定影響。后來,國防科工委組織科研單位和海軍裝備系統開展了有相當深度的論證研究工作。
此次交談后,蕭勁光接受劉華清的建議,寫成了《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一文。文章首先回顧了海軍建軍38年的戰斗歷程:在戰火中誕生,邊打邊建。“參加大小戰斗1200余次,擊沉擊傷敵艦船400余艘,擊落擊傷敵機200余架。收復了除臺、澎、金、馬和東沙、南沙以外的沿海島嶼,完成了保衛海防、護漁護航,防范敵人來自海上侵略的光榮使命。”繼而鄭重地提出:“何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這是海軍各級指揮員尤其是高級指揮員,包括已經退下來的老同志,應該不斷研究的課題。”接下來,蕭勁光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這一問題:
一、確立近海防御的海軍戰略。文章指出,近海防御需要解決的一個課題是要不要進行中遠海作戰。我以為是需要的,應該實行近海作戰為主,中遠海作戰為輔。其理由是:
(一)近海防御是一個戰略概念。它所說的近海作戰只是一個為主的作戰形式、作戰海區,不可能也不應該排除中、遠海作戰。
(二)近海防御是積極防御,不是待在近海等著挨打,只搞近海作戰是防御不了近海的。防御也要重視進攻,為防御而進攻,積極防御就是進攻性防御。
(三)從未來反侵略作戰的實際看,海軍要在敵我海上交通線上開辟獨立戰場,保護我運輸船隊,打擊敵運輸船隊,進行破襲游擊戰,以及潛艇游弋打擊敵艦船,戰略核潛艇打擊敵重要軍事目標,這些都是牽制敵人、消滅敵人的有效手段。戰略反攻階段,就需要中遠海作戰。
二、發展現代化的海軍裝備。文章強調指出:“武器裝備建設是海軍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沒有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就沒有海軍的現代化。”在對海軍裝備發展的歷史作簡略分析后,蕭勁光振聾發聵地提出:“我們在研究制造新型核潛艇、潛艇、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護衛艇等艦艇和新型轟炸機等海上專用飛機的同時,要不要研究制造航空母艦和航母艦載機呢?我以為是需要的。”
文章說,海軍要不要建造航空母艦,決定于國家財政經濟的可能和軍委戰略方針的需要。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海軍有什么樣的戰略任務、到什么地方去活動,就應該建立一支什么樣的艦隊和兵力。我們實行近海防御戰略,并不排除到中遠海作戰。而到中遠海作戰,沒有航空母艦是不行的。一個艦隊在遠海活動,沒有航空母艦就沒有制空權。沒有制空權,就沒有遠海作戰勝利的保證。在遠海,沒有一種兵力可以取代航母奪取制空權,掩護我遠海艦船的活動。
中國是一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大國。我國領土南沙群島距我大陸近1000海里。為維護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即使在和平時期,中國海軍也應該到這些海區去活動,以保證我們國家在這些海區的應有地位和主權。到南沙去,就要有航空母艦對水面艦船進行空中掩護、支援和打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有航母到遠海去活動,也是保衛世界和平、支援進步力量所需要的。
當然,目前我們的國家還很窮,不可能馬上就建造航空母艦。鄧小平同志指示軍隊要忍耐,就是說,國防建設要服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前提,在海軍武器裝備建設中,既要積極又要穩步,逐步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逐步實現海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
三、培養全面發展的海軍人才。文章基于部隊裝備發展、全面建設對海軍人才的需要,對海軍院校建設、教育訓練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當年8月,《海軍雜志》為紀念建軍60周年出了一期專號,集中發表了海軍、艦隊首長寫的署名文章。蕭勁光《建設現代化的強大海軍》一文,刊登在雜志的第一篇。與此同時,《人民海軍報》也全文登載了這篇文章。文章發表后,在海軍部隊,特別是海軍機關、院校,引起了強烈反響。
1989年元旦過后,蕭勁光身體狀況進一步惡化,時常連續幾個小時處于昏迷狀態。3月20日,醫院發出病危通知書。蕭勁光從昏迷中醒過來后,看到身邊子女、工作人員都在,吃力地說:“我這里沒有多少事,你們休息去吧!”稍停,他又問起鄧小平、彭真、王震等老戰友的情況,斷斷續續地對子女們說:“以后有時間常去看看王新蘭、林月琴、楚青、劉志、魏兵……(均為蕭已故戰友的遺孀)她們。”“別人在危難時,要伸出援助之手,不要眼睛光往上看,要往下看。要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此后幾天,他一直被病痛折磨著,但只要清醒過來仍然堅持聽廣播,要身邊的工作人員給他讀報。一天,他突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報了一條總部首長視察南海艦隊的消息,遂自語道,海軍,海軍已40年了!接著斷斷續續地問:“沒聽說今年有什么紀念活動嗎?”秘書回答說:正在準備,要開紀念大會。
這年海軍成立紀念活動準備得早,安排活動內容也比較多。秘書知道蕭勁光對此很關心,將紀念活動準備情況作了簡要匯報。聽了秘書的介紹,蕭勁光用力點了下頭,臉上掠過欣慰的一笑。“海軍40年,風風雨雨,不易啊,該好好慶祝慶祝。”稍停,又費力地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們要幫我準備個稿子,我有話說。”

蕭勁光晚年與前來看望他的總部和海軍領導及工作人員合影
按照蕭勁光的要求,秘書幫助他準備了《致紀念人民海軍誕生40周年大會的賀詞》,他強忍著病痛,逐句推敲、修改,直到滿意了,才鄭重簽上了自己的名字。4月23日,“海軍成立四十周年紀念大會”在海軍禮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防部長秦基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飛,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劉華清,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遲浩田,總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總后勤部副部長劉明璞等出席大會。北京軍區、空軍、第二炮兵、國防科工委、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及武警總部等駐京各大單位領導到會祝賀。與蕭勁光一起為創建海軍付出過心血汗水的離退休的海軍原領導方強、方正平、周仁杰、盧仁燦、張漢丞等十幾人,也與海軍黨委常委一道出席了慶祝大會。但蕭勁光沒等到這一天。在為大會準備的《賀詞》定稿四天后,他永遠離開了他所摯愛的祖國和人民,離開了他為之嘔心瀝血奮斗了幾十年的海軍事業。
大會開始,主持人、海軍政治委員李耀文鄭重宣布,全體起立,為蕭勁光司令員默哀。接著,海軍副司令員張序三懷著沉痛的心情宣讀了蕭勁光給慶祝大會的《賀詞》:
同志們:
今天,大家懷著喜悅的心情,歡聚一堂,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40周年。我作為人民海軍行列中的一名老戰士,此刻的心情與同志們一樣感到由衷的高興。由于身體的原因,我不能親臨這一盛會,但我的身心與同志們是連在一起的。值此,我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過你們,向海軍全體指戰員,向退休、離休的老同志,向關心和幫助海軍建設事業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節日的熱烈祝賀和崇高的敬意。
40年來,人民海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到今天已具備一定現代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這些成就的取得,一靠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一靠幾代人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在歡慶佳節的時刻,我深切懷念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代我黨我軍的偉大締造者、領導者,深切懷念為人民海軍建設事業而光榮捐軀的同志們。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一個改革創新的新時代,偉大的時代賦予了人民海軍以新的任務和使命。我衷心祝愿人民海軍在現代化建設中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就,衷心祝愿同志們奮發努力,再攀高峰,盡早實現中國人民“建立強大海軍”的崇高夙愿,為保衛祖國,實現國家統一,維護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事業而奮斗!
祝同志們節日愉快!
祝老同志健康長壽!
張序三讀著、讀著,聲音哽咽了。座無虛席的會場一片肅穆。臺上臺下,不少人熱淚盈眶。大家被《賀詞》的一片拳拳真情感動了。
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明白:這是老司令員、蕭勁光大將生命最后一刻的心聲,是他對自己親自領導創建的人民海軍事業的期望和祝愿,是他對全體海軍官兵最后的囑托!
(責任編輯 崔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