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墨家思想中的“非攻”和“救守”思想千百年來一直為學者們所關注。墨子所說的“非攻”,并不是否定所有的戰爭,其所反對的是不正義的侵略戰爭,而“救守”即是堅持救助弱小和防御進攻。墨子提出的“兼愛”思想,即平等地愛所有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非攻”思想不主動攻打別國的觀點與“救守”思想救助弱小的觀點是統一于“兼愛”思想之下的,但若是將“非攻”思想與“救守”思想分開來看,它們又體現出對立的一面。墨子堅持“非攻”,卻不反對“非戰”,反對攻,卻講究守。本文通過探討“非攻”與“救守”思想的異同,從而對其對立統一關系進行研究。
關鍵詞:墨子 兼愛 非攻 救守
墨子是戰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兼愛非攻”對后世影響深遠。所謂“非攻”,并不是要反對一切戰爭,而是反對侵略戰爭,因為這種戰爭是不義的行為?!熬仁亍彼枷胧翘岢热酰⒅胤朗?,其與“非攻”思想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一、兼愛眾生:“非攻”與“救守”思想的統一
“非攻”與“救守”都是墨子“兼愛”思想的體現。墨子生活在春秋戰國之交的社會大變革時代,奴隸制度已經開始崩潰,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中。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盿這一時期,各個諸侯國相互爭霸,競相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為了使自己國家能夠霸權一方,發動了不計其數的“以大攻小”“以強欺弱”“以眾欺寡”的侵略戰爭。加之這一時期生產勞動的方式發生了改變,手工業也在不斷發展,形成了一支代表小生產者利益的手工業者隊伍。這些小生產者因為戰爭無法生存,國家因為戰爭勞民傷財,“非攻”思想隨之產生。
對于戰爭,馮友蘭有過完整的闡述:“墨翟反對兼并戰爭,但他不是簡單的和平主義者;他只主張非攻,而不主張非戰。他反對攻,卻講究守。他不主張‘去兵’,而主張備兵,主張備兵自守。在諸侯爭霸的時代,不管是大國攻打小國,還是國家內部之間發生戰亂,最直接受到戰爭危害的就是黎民百姓。戰爭使人們無法正常勞作,不能自給自足。戰爭需要軍人,大量青壯年被迫離開家人,住進軍營,在戰場上廝殺。當時屬于冷兵器時代,沒有什么保護措施,上了戰場幾乎沒有生還的機會。即便僥幸歸家,也可能如《十五從軍征》中所說的那樣:‘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戰爭讓百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統治者們卻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為了享樂、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為了能夠稱王稱霸,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連年發動戰爭?!駧熚ㄎ闩d起,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此不可以冬夏為者:春則廢民耕種樹藝,秋則廢民獲斂。今唯毋廢一時,則百姓饑寒凍餒而死者,不可計數......’”b戰爭發動之后,耽誤百姓耕作,影響田地的生產,農民不能耕耘,婦女無暇紡織。同時戰爭還會消耗大量的物資,因為去攻打一個國家,路途遙遠,在路上就要花費許多人力物力。若是糧草斷絕,不能及時補充,死亡的士兵不可計數,喪失的軍隊也不可計數。所以攻打國除了得到多余的土地(可能也會戰敗失去土地),并沒有任何實際的益處,反而還得和被攻打國一同飽受戰爭之苦?!叭肫鋰疫吘?,芟刈其禾稼,斬其樹木,墮其城郭,以湮其溝池,攘殺其牲牷,燔潰其祖廟,勁殺其萬民。覆其老弱,遷其重器......”攻打國進入被攻打國內,砍伐莊稼,砍伐樹木,毀壞城市,填平溝渠,奪殺牲畜,焚毀祠堂,屠殺百姓,殺戮老弱,奪走財寶,造成了種種破壞和浪費。這些破壞讓百姓沒有糧食以供果腹,沒有衣物遮體御寒,沒有房屋來維持基本生活,使得并不富足的物資更加短缺。
鑒于以上種種情況,墨子開始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非攻”思想,可當時正處于各諸侯國想要獨自稱霸的時期,對于墨子所提倡的“非攻”思想,能接受并實行的國家和統治者少之又少。這時候墨子轉換了角度,從被侵略國家入手,教他們如何防御別國入侵。同時也沒有忘記在“兼愛”思想的大背景下,提出“救守”的觀點,卻在防御別國的同時,救助其他弱小的國家。
首先,防御是小國在強鄰虎視眈眈下得以生存下去的必要手段。為了能有效地對付大國的侵略,墨子強調防御的重要性,重視反侵略的準備工作:“凡大國之所以不攻小國者,積委多,城郭修,上下調和,是故大國不耆攻之。”在周游列國期間,墨子也從未向任何諸侯國建議某個國家可伐可討;對于防御性的守戰則再三致意,最為著名的就是墨子止楚攻宋。墨子從魯國出發,途中裂裳裹足,走了幾乎十天十夜,才到達楚國國度郢,為的就是阻止楚國國君攻打宋國。其次,在《墨子》一書中,講防御的章節也不少,像《備城門》
《備梯》《備水》《備穴》等篇目都是教如何防守的?!拌罴q貴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滅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貴而不為備也。故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此三者國之具也?!蹦舆@樣說顯然是意識到了積極防守的重要性,在糧食、兵器和城防守備這三個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皞}無備粟,不可以待兇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心無備慮,不可以應卒?!标P于救助他國,墨子充分發揮人道主義精神,不僅自己圖傲救世,還發動弟子參加救助弱國的行動。在“止楚攻宋”的防御戰中,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持守御器械等候在宋城之上,嚴防楚國入侵。
墨子面對當時社會戰亂不斷的情況,提出反對戰爭的“非攻”與“救守”思想,這是“兼愛”思想的兩個方面,都體現出墨家對戰爭的厭惡、想要和平的思想。而上述所說“非攻”“救守”這兩個方面即是由“兼愛”思想生發出來的?!凹鎼邸本褪菬o差別地愛所有的人,愛天下的父母兄弟就像愛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樣,與儒家的“親親有術,尊賢有等”這種有差別的愛是不同的。兼愛既然是無等差的愛,那愛別國就像是愛自己的國家一樣,也就不存在侵略他國了。就像墨子所言:“視人國若其國,誰攻?”如果一個國家是“兼愛”的,那么其就會“非攻”?!赌印ぜ鎼凵稀酚醒裕骸叭羰固煜录嫦鄲?,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盜?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比绻煜露枷嘤H相愛,從小的方面說是不會有強盜也不會有偷竊,百姓們安居樂業,人與人之間不存在欺詐與仇恨。從大的方面來說就是各個諸侯國之間不會發生戰亂,百姓也不會流離失所。由此我們可知,墨子所提出的“非攻”思想是以“兼愛”思想為依據的。而另一方面的“救守”就更鮮明地體現出了“兼愛”的思想?!熬仁亍彼枷胩岢热鹾头烙?,救弱即救助弱小,看到別的國家被攻打就會伸出援手提供幫助,而不是幸災樂禍、袖手旁觀。在那個大國吞并小國、強國攻打弱國的時代,一個國家肯花費本國的人力物力去幫助別國抵御侵略,愛人若愛其身,愛他國若愛本國,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兼愛思想的體現。
“非攻”與“救守”都是隨“兼愛”思想產生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思想的統一很好地解釋了墨家一直強調的“天下皆白,唯我獨黑。非攻墨門,兼愛平生”的思想觀點。
二、攻守相對:“非攻”與“救守”思想的對立
不主張攻擊而主張積極應戰,這又是一種對立。關于“救守”,墨子提出了統一戰線的方針。救守不單單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整個國家的人民一起投入進來。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十二三歲的孩童,都參與到防御戰爭的準備之中。在《備城門》中有:“客攻以隊,十萬之眾。物之眾,攻無過四隊者,上術廣五十步,中術三百步,下術五十步。諸不盡百五步者,主人利而客病。廣五百步之隊,丈夫千人,丁女子二千人,老小千人。凡千人而足以應之。此守術之數也?!薄短柫睢吩疲骸芭拥酱筌?,男子行左,女子行右。丁女子,老少,人一矛?!蹦訉τ凇熬仁亍彼枷氲氖┬?,可謂是落到細微之處。在《墨子》一書中,僅從關于“防御”的章節來看,其所占篇幅就很大。對于“救守”,墨子是要動員一個國家的全部力量去準備的;而關于“非攻”,墨子周游列國游說國君不要發動戰爭,如果被接受,那么就會讓這個國家少發生戰亂。在《墨子》一書中,有多篇詳細討論了如何制作軍事武器,其詳盡之程度讓人覺得宛如是一張武器安裝教程圖。而制定軍事計劃,譬如“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又聽城鼓之音而入。因素出兵施伏,夜半城上四面鼓噪,適人必或,有此必破軍殺將。以白衣為服,以號相得,若此,則云梯之攻敗矣”,這種記述在《墨子》中比比皆是。相對于“救守”,“非攻”思想就表述得沒有這么詳細了,只是以小見大,從一個人偷別人家的桃李為例,上升到攻打別國的不義之戰。
除上述之外,墨子的積極防御還包括主動地出擊,消滅敵人的力量。《墨子·號令》云:“凡守城者,以亟傷敵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于守者也。能此,乃能守城。”對于侵略者,要根據守城的情況主動出擊,不要被動地困守,“敵人但至,千丈之城,必郭迎之,主人利。不盡千丈者勿迎也。視敵之居曲眾少而應之,此守城之大體也。其不在此中者,皆心術與人事參之”。墨子主張對敗軍要窮追猛打,當敵人潰敗時,“則令吾死士左右突門擊潰師”,“令賁士、主將皆聽城鼓之音而出”。在“救守”中,墨子主張要對潰敗之軍窮追猛打,不能讓他們輕易就逃回自己的國家,“暴亂之人也得活,天下害不除,是為群殘父母而深賊世也,不義莫大焉”。墨子的這一主張與儒家的“毋逐奔,掩函毋射,施則助之胥車”的主張正好對立。筆者以為,關于對潰軍窮追猛打這一點,與其“兼愛非攻”的思想有所相悖。“兼愛非攻”思想是要求我們平等地愛所有的人,反對非正義的戰爭。當別國來犯時,按照墨子的“非攻”思想,被攻打國只需要正當防衛就好,不必再去乘勝追擊攻打潰敗之軍,如此一來,攻打潰敗之軍就不符合“非攻”主張,這樣下去也會形成無限的死循環。
三、結語
在春秋戰國那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墨子的思想在其中脫穎而出。墨子代表的是當時的小生產者的利益,深受當時平民階層的歡迎,這也是當時墨家思想能夠廣為傳播的有利因素。而“非攻”思想中的“救守”和防御也成為一大研究熱點?!胺枪ァ焙头朗厥且粋€問題的兩個方面,墨子深刻了解到非攻不能幫助被攻打國,在非攻的另一面救守防御才會對被攻打國有所幫助。為此,后世弟子把墨子的主要思想、言行整理成冊時,其中的許多篇章都記載了墨子如何在面對各種不同國家攻伐時采取不同的防御方法。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墨家思想中斷了一段時間,在一些朝代也不被認可,但其思想特別是“兼愛”“非攻”思想,跨越了千百年的時間,到現在依舊熠熠生輝,為后世的許多學者所研究和探索,對當今的國際關系也有很大影響。
a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297頁。
b孫詒讓:《墨子間詁(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30頁。(文中相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再一一另注)
基金項目:俞林波.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呂氏春秋》的文獻來源與文本生成研究”(項目編號:20BZW045)
作者:李麗,濟南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學先秦方向。
編輯:曹曉花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