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昀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人們對個人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的人選擇走進圖書館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儲備。因此,圖書館的治理工作需要得到重視。為了優化圖書館服務,響應國家號召,促進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需要對圖書館的多元主體協作治理路徑進行分析研究。
協作治理概念分析
協作治理這一理論需要多個中心主體共同參與,具體來說,協作治理是政府部門與公共管理活動或者公共管理環境和非政府組織進行跨部門協作、多主體參與協作,不僅具有很好的互動關系,還可保障資源的合理配置,讓公共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就公共問題治理工作而言,協作治理理論和政府單方面治理模式、社會組織單方治理模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協作治理理論的導向包括共同利益和資源共享,強調多元主體之間進行協作能夠獲得最高的社會效益。協作治理能夠改變以政府部門為管理中心的現狀,協作治理的過程將共識當作中心,促使社會其他主體和政府部門在平等狀態下溝通和交流,在此基礎上建設多元協作的治理機制。
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概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而書籍正是人們精神文化的食糧。圖書館作為儲存了大量書籍的場所,肩負著文化傳播的重要責任。為了更好地治理圖書館,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僅靠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多元主體協作治理。圖書館面向的群體較為廣泛,群體之間的文化水平也高低不一,如果采用單一主體的治理方式,那么很多群體的需求將會被忽視,難以兼顧所有市民,也很難提升市民的整體文化水平。協作治理是在新時期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治理辦法,需要多個機構或者部門共同參與治理[ 1 ],在治理過程中互相協作,進行合理的資源調配。協同治理以共識為核心,通過各個主體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為優化圖書館治理,提升公共文化水平提供支持。多元主體主要指政府部門、高校與市場,三方各司其職,共同協作,助力圖書館改革工作,調動所有可利用資源,全力協助圖書館發展。
圖書館進行多元主體協作治理的內容分析
對多元主體的參與制度進行建設
第一,將圖書館的治理工作當作基礎和前提。就政府部門來說,應該在進行實際治理工作時扮演引導者,不斷健全圖書館的治理網絡,在此基礎上讓多元主體參與圖書館的治理工作。圖書館需要對多個主體的參與機制進行建設,政府部門應該對各方利益進行合理協調,不僅要確定圖書館治理工作主體,還應該確定圖書館治理工作權力,按照具體狀況制定統一章程以及統一規范,促使之后的治理工作擁有政策方面的依據。
第二,就治理工作的環節而言,高等院校需使自身力量得到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圖書館不但功能非常完善,還具有很強的專業性,所以政府部門應該在進行圖書館治理工作的過程中,將執行權力授予本市高等院校,通過此種方式有效發揮高等院校圖書館在社會上的功能。與此同時,對于高等院校圖書館的治理工作而言,在開展此項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比以往更加注重教育成本,政府部門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制定多種激勵政策,在此前提下,高等院校的圖書館能夠有效參加圖書館的協作治理工作。
第三,在圖書館的協作治理工作中,市場可以起到輔助作用。除此之外,市場能夠為圖書館協作治理工作提供活力。將城市書店、高等院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三者進行對比,能夠發現城市書店的特征體現在運營模式方面,即能夠吸引大眾的關注。若圖書館治理工作把城市書店當作主體,此時應該對有效市場參與機制進行建設,在合約作用下,城市書店能夠變成圖書館協作治理的主體之一。依據城市書店在發展方面的情況對現階段圖書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此發揮書店在文化服務方面的功能,同時能夠讓城市書店在協作治理制度的制定環節擁有更多話語權,和政府部門開展有效溝通和互動交流,使圖書館治理工作變成圖書館發展的動力。
讓協作治理的合力問題得到解決
要想實現圖書館的多元主體協作治理目標,需破除各主體壁壘,讓各主體之間的交流有所加強,全方位研究各個治理主體的實際狀況,在治理時秉承隨機應變原則,讓城市的區域文化在穩定狀態下發展和進步。就國內大部分圖書館運行現狀而言,阻礙圖書館協作治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原因在于不具備完善的信任機制,此因素使協作治理的責任感有所欠缺。
現階段,我國多數城市圖書館在開放時間上不斷延長,圖書館接待的讀者數量越來越大。在此情況下,一些圖書館還是無法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閱讀需要。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具有獨特職能,各區域群眾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通常會將自身發展當作重點和核心。就城市書店運營而言,書店應對經濟收益和生存問題多加考慮,參加圖書館協作治理工作將影響其收益,還會限制書店發展,因此,在參與圖書館協作治理之前需要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和保護。圖書館治理環節需要傾聽來自市場與高等院校的合理訴求,采納正確意見,適度協調各個主體的聯動關系,從全局角度出發制定相應的信任機制,讓圖書館協作治理工作的合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揮。
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中的問題分析
雖然很多城市已經開始進行多元主體協作治理工作,但很明顯,作為一個起步較晚的治理體系,協作治理仍存在著諸多問題。
首先,圖書館資源沒有得到合理的調配。我們可以發現,不同圖書館運營狀況迥然不同:大型圖書館人滿為患,很多人甚至只能站著看書;而有些小的圖書館,因為各種原因門可羅雀。不同時間段圖書館的人群也會有差異,人數也是天差地別。例如寒暑假期間,高校圖書館大多空置,而城市圖書館則匯集了老人和學生,上班族在下班之后去圖書館很難找到座位。這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這種現象造成了圖書資源的浪費,也打擊了部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其次,協作治理機制存在漏洞,不夠完善。制度中缺乏問責機制,在落實的過程中受到較多的阻礙,在實行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難以找到規范的解決方法。制度中如果某些條款不夠明確,容易導致在協作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現階段,部分城市依舊采用以政府治理為主的單一治理方式,并沒有加入其他主體。其他主體對協作治理了解較少,認識不到這種治理辦法的重要性。因為缺乏相關政策的支持,部分主體難以承擔協作治理產生的成本,對該治理辦法存在抵觸心理。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社會對圖書館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因為地域因素,圖書館的分布不均,很多地區的圖書館難以滿足人們的閱讀需要。而書店需要針對自身的運營情況進行評估,如果書店參與協作治理,由于缺乏政策的支持,勢必會影響到書籍銷量,因此,如何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成為難題。
綜上所述,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中現存的問題亟須解決,協作治理路徑仍需摸索,下文將開始探究協作治理的路徑。
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路徑
為了解決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探索協作治理路徑,增強主體之間的交流合作,提升互相之間的信任度。
完善機制
1.交流機制
交流機制是主體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準則,是實現協作治理的基礎。政府的職能相對特殊,其可以充當“中間人”的角色,協調各方主體。高校作為專業的教學機構,學術氛圍較強;主體之一的街道學術氛圍相對較弱,高校需要承擔起對街道幫扶的工作。為了平衡資源,提升街道的文化氛圍,高校可以和街道組隊,進行一對一的對接,共同成長。市場層面主要指一些私營或非私營的書店、私人圖書館等,書店在一定意義上也承擔著圖書館的職能[ 2 ]。市場主要通過圖書館協會等社會組織來實現利益的訴求。要實現協作治理,需要政府對上述主體進行統籌,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合作。
2.協調機制
協調機制主要是對利益進行合理分配,防止主體之間產生利益沖突。為了平衡政府和高校之間的關系,政府需要在利用高校圖書館中的資源帶動周邊文化發展的同時,為高校制定優惠政策。為了平衡政府與市場之間的利益關系,政府可以與書店進行合作,以官方的形式為書店做宣傳,帶動書店的發展。書店則在賣書的同時,為群眾提供免費閱讀服務。對其中貢獻較大的書店,政府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財政補貼,調動市場積極性。
3.監管機制
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過程中,部分主體難免會因為權責劃定不明確、監管力度不強等原因渾水摸魚。每個主體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為了促進協作治理的發展,需要明確責任主體,加強監督和懲治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推進這項工作的落實,維持利益分配的平衡。
政策支持
1.搭建協作平臺
為了優化協作治理工作,完善資源調配體系,推動公共文化發展,需要搭建協作平臺。在實現多主體協作的過程中,主體之間經常需要進行結對協作。但是現在的圖書館主體相對較多,分布零散,難以實現資源的統一調配。因此,需要一個能夠統一調配資源的平臺。另外,由于協作主體較多,如果沒有一個統籌機構,多主體并行,那么這個平臺只能成為一盤散沙,沒有經過組織,各行其道,很難推動圖書館向前發展。因此,為了使各個主體努力方向保持一致,統籌并合理分配各個主體資源,促進各個主體間的合作,提升協作治理的效率,政府需要建立專門的統籌機構。
2.完善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參考,是保障各個主體利益的重要依據。現階段,多元主體協作治理的相關規范制度不完善,治理范圍有限。政府需要根據圖書館的相關法律法規,對協作治理方法進行規范,需要在法律層面對每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進行完善,減少協作中產生的爭議,增強協作主體之間的信任,提升協作效益。只有主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主體才能有信心有動力進行協作治理,才能心無旁騖地與其他主體合作。如果相關法律法規缺失,那么在協作過程中,主體會因為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而拒絕合作。
3.加強監督
圖書館的協作治理要走上正軌,需要成立監管隊伍。在進行資源調配的過程中,主體對自身運營情況的報備可能存在不實的情況。主體可能因為理解有誤或者出于對利益的渴求而進行錯誤報備,統籌機構可能沒有時間或者能力去核實。此時,監管部門就需要對此進行核查。另外,一項政策要落實到位,需要完善的監督體系。治理行為需要被監督,主體的治理資格需要被考核,否則將會產生大量的治理亂象,喪失協作治理的公信力,降低圖書館治理水平。監督隊伍在發現治理問題后,需要對責任主體進行追責,保證協作治理的公平性,提升協作治理效率。
立體聯動
1.時間協同
治理主體之間存在差異。在協作治理中,需要認識到各個主體的特點,進而展開統籌調配。在實際治理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的對外開放時間較為穩定,而其他主體因為面向對象不同,開放時間不同,存在空檔期。高校圖書館寒暑假人流量較少,書店則工作日人流量較少,周末讀者較多。有些書店出于運營考慮,甚至在工作日閉店休息[ 3 ]。因此,統籌部門應該針對各個區域的人群結構以及各個區域的圖書館、書店類型進行時間上的規劃,協調運營時間,保證群眾可以就近進行閱讀,保證群眾有閱讀需求的時候,有圖書館可去,避免圖書館人群分布不均的狀況,提高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
2.空間協同
在進行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時,需要實現圖書館主體的全面、平均覆蓋。需要引導主體之間進行協作交流,形成聯動機制。首先,多元主體可以建立整個地區的圖書館關聯網上平臺,將圖書館資源統一進行網上管理,降低人們借閱、歸還流程的復雜性,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圖書館進行閱讀。其次,可以加強圖書館與公共交通的合作,在公共候車處放置書籍,方便群眾在碎片時間進行閱讀。最后,圖書館之間可以聯合開展書展活動,向更多的人普及閱讀的重要性,提升整體文化素養,擴大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的影響范圍。
功能整合
每個圖書館主體都有自己的特點,館內藏書不盡相同。為了提升讀者的閱讀體驗,統籌部門需要對藏書進行統籌調配,加強圖書館之間的資源互補,可以通過書展的方式進行書籍的空間轉移。另外,多主體之間可以舉辦書會,將圖書資源進行整合,從而擴大圖書館的影響力,吸引讀者的興趣,加深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高校可以利用教育職能,向學生們推薦有關書籍。以學生為中心,向外輻射,擴大閱讀的影響范圍,提升閱讀的普適性,進而促進各個主體的功能互補。
為了提升國民素質,需要提升閱讀在群眾心中的地位。圖書館的多元主體協作治理可以改善圖書館的運營狀況,通過建立長效的協作機制,擴大圖書館的影響范圍,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圖書館,借此營造大眾閱讀的良好氛圍,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氣息,為城市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洋,謝友寧,高培培.城市圖書館多元主體協作治理的路徑研究[J].圖書館,2020(04):29-35.
[2]衛玉婷,嚴貝妮.多元主體參與公共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的模式及協同路徑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2019,31(09):29-36.
[3]荊玲玲,方媛,過仕明.我國數字圖書館多元主體動態協同發展模型研究[J].情報科學,2018,36(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