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一種與糧食產量息息相關的化學品,隨著其價格不斷升高,正成為威脅全球糧食安全的“隱形之手”。近日,全球最大氮肥生產商CF工業控股公布財報,一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收益為8.83億美元,同比增長485%。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CF工業控股產品的平均售價為每噸620美元,與去年同期每噸230美元相比,增長了170%。“所有細分市場的平均售價較高,主要由于全球需求強勁以及全球能源成本上升和地緣政治事件導致全球開工率下降,供應減少,全球氮供需平衡趨緊。”該公司解釋。
事實上,自2021年開始,國際化肥市場就由于天然氣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等因素,迎來大幅上漲。俄烏沖突后,西方國家對俄實施制裁和俄羅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讓本不平靜的國際化肥價格再掀波瀾。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介紹,2021年,俄羅斯是世界最大氮肥出口國、第二大鉀肥供應國和第三大磷肥出口國。“自烏克蘭危機以來,全球氮肥價格飆升40%-50%,磷肥和鉀肥的價格上漲約30%。”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近期報道稱。
國際化肥市場供應收緊,價格飆高下,農民使用更少的肥料或意味著更少的收成。據彭博社報道,國際水稻研究所預測,下一季水稻產量可能下降10%,相當于損失3600萬噸大米,這能夠養活5億人。國際水稻研究所高級農業經濟學家 Humnath Bhandari則表示,這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估計”,并補充說,如果烏克蘭危機繼續下去,影響可能會更加嚴重。“如果不將烏克蘭的農業制造業以及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食品和化肥制造業重新帶入世界市場,就無法真正解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近日表示。
(據中新社 5.9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