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在上海中興輪船公司做高級職員時,經濟收入不錯。當時,黃永玉在上海閔行縣立中學教書,汪曾祺在上海城里頭致遠中學教書。每到星期六,黃永玉便搭公共汽車進城找汪曾祺,再一起去找黃裳,于是星期六整個下午到星期日一整天,他們三個都玩在一起。
可是,作為窮教員的黃永玉和汪曾祺哪里有錢?吃飯、喝咖啡、看電影,坐出租車、電車、公共汽車,他們兩個從來沒有爭著付錢的念頭。不是不想,不是視若無睹,而實在是囊中羞澀,只好抱著“多謝”的務實態度。
而黃裳卻從不嫌棄兩個貧友,幾十年后,黃永玉回憶說:“那一年多時間,黃裳的日子就是這樣讓我們兩個糟蹋掉了,還有那活生生的錢!對于我和曾祺這樣經常的食客,他都負擔得那么從容和瀟灑。和他做朋友如老酒一般,真是越陳越香。”
一位作家曾表示,如果要交最要好的朋友,就應該選擇交窮朋友,因為窮人什么都沒有,只有一顆心,一顆質樸干凈的心。黃裳深諳此道,所以,他甘愿成為一張鐵打的“飯票”,像大哥哥一樣寬厚地照拂著黃永玉和汪曾祺這兩位定期前來騷擾的、鐵打的“兵”。其為人大度爽朗,在讓人心生內疚自責中,更多的是充滿感動感激。
(摘自《新周報》 余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