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有兩句俗語,我一直不怎么喜歡,一句叫“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句叫“好心不得好報,黃泥巴打成黑灶”。它們的錯誤在于對生活的世界缺少應有的信心,籠統地否定好心與善良的意義,誤導了人性。
“好心不得好報”“人善被人欺”這樣的事在生活中有沒有?回答自然是肯定的。畢竟社會不是真空,人心也不都是純潔的白紙。但我們更應該看到,好心與善良一時被辜負終究是小概率事件,無視道德、刻意褻瀆別人善意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個人只要真心且長期向好、向善,他的“不得好報”“被人欺”很難發生。
《世說新語》講過一個故事。西晉時官拜太保的王祥少時喪母,父親續娶。他待后母非常恭敬,不知怎么的后母就是不喜歡他。王祥家里有一棵李樹,后母經常叫他去看守,刮風下雨也不準離開。某次,王祥睡在別的床上,后母暗中過去用刀砍他。碰巧王祥起床解手,后母一刀砍空,只砍在被子上。王祥知道后母非常恨他,就跪在地上請求其處死自己。后母深受感動,幡然悔悟,自此待他如親生孩子。
人都是希望自己被善待的,付出愛的人最初被誤解,不是人們不需要這種愛,更不是人們看不起這種愛,實在是因為人們在懷疑這種愛的真假,一旦你的功夫下到相當程度,使大家覺得你誠意滿滿,他們便會改變態度。
世間只有暫時沒有被清算的壞與惡,卻很少有長久被漠視的愛與善。一個人秉承一顆正直而無私的心行走于世,所有的好終將被看見。
(摘自《聯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