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之箴言:心手有致
手的魅力很豐富。手勢作為肢體語言的一種,能直觀表達情緒和態度,對交流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學會恰當運用手勢表情達意,會為交際形象有效增輝。
宜少不宜多
恰到好處,是自身修養的最充分表達——
手勢是語言的輔助工具,也是一份個人修養的外在展現。
與別人交談,或是探討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用過多的手勢來表達你的意思。
過分夸張和復雜的手勢,會給人留下裝腔作勢、缺乏涵養的印象。
落落大方的揮手
揮手會把微笑和善意傳遞給對方,也會把自己的真誠和在意表達得及時又得體——
當你看見熟悉的人而又無暇分身的時候,就可以揮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對方的被冷落感。
揮手是一個自然的動作,但也蘊藏著社交的一份學問。揮手時要將掌心向外,面對對方,指尖朝上,而且千萬不要忘記伸開手掌。
諸事皆有禁忌
行為舉止,是否能夠為社交加分,是否可以在人與人的交流中有效助力,都是禮儀文化的必修課——
舉止談吐文雅大方,言語態度謙虛謹慎,同樣也要顧及一些行為上的禮儀禁忌。
在交流過程中要認真聆聽,不能左顧右盼,更不能出現搔頭發、咬指甲等不文雅的手勢,不僅令人反感,還會嚴重影響社交結果,帶來損失。
禮之箴言:心
禮儀不僅是形象氣質修養的體現,更是一份對自己的尊重。
態度:最真實的自我表達
“敬人者,人恒敬之。”態度讓自身的素質昭然顯現,不尊重別人,也會讓人輕看了自己——
謙卑自己,尊敬他人。一旦具有這種修養,就會把粗糙的、暴躁的、傲慢的氣息轉化成謙遜的、安詳的、親切的氣質。
相反,態度蠻橫、自以為是、恃物而驕、目中無人,都是不尊敬人的表現,這樣的人也很難贏得別人的尊重。
約束:成長的禮儀課
禮儀不是單純的一種儀式感,而是由內到外的自我約束、自我錘煉——
禮儀所有外在的儀態,如坐姿、微笑、眼神、舉手投足等等,它不是故作,而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自然流露。
一個人內在積淀著尊敬、謙卑,外在自然就端莊、優雅。優雅是骨子里的教養,是內心里的善良。
從儀態的自我約束開始,慢慢往內心尋找禮的涵養,殊途同歸,最終都能達到自我修為。
精神:以禮構筑精神家園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禮儀是深層次的浸潤和影響,是精神世界的真與美——
老子曾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所以很多問題,很多遺憾,都和禮的缺失與不足有關。
以仁愛為本,恪守職責,不見利忘義,不取不義之財,不管力量大小,都能盡己之能,樂于奉獻,不把一己之私放在首位……學禮知禮,尊儀守儀。
編輯/閔莉
作者簡介
宮正:沈陽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公益人、禮儀文化傳播者;遼寧省孤兒學校名譽副校長;沈陽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沈陽市慈善總會副會長;中國成人教育協會禮儀專委會專家組專家;《禮儀培訓師培訓服務規范》標準起草委員會顧問;中華慈善突出貢獻(個人)獎獲得者;遼寧省及沈陽市慈善大使;沈陽市禮儀文化推廣大使;正儀正行公益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