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帥
摘要:山東萊蕪大蒜以其耐儲存、蒜味濃、品質好等特點成為國內外廠商大蒜調味的首選原料,在世界各國家地區銷路廣泛。但萊蕪大蒜備受歡迎的同時,在它的種植過程中也難免受到一些病蟲害的侵擾,對大蒜產量造成影響。本文將結合山東萊蕪大蒜特點對其高產的栽培方法進行闡述,并針對病蟲害問題對相關的生物防治技術進行簡要探討。
關鍵詞:大蒜栽培;病蟲害;生物防治
引言:萊蕪市作為山東大蒜的主產區之一,種植面積近40萬畝,年產量超過100萬噸。隨著萊蕪出口大蒜品種逐漸增多,消費者數量也在上漲,這就對萊蕪大蒜的產量和病蟲害的防治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傳統的農藥噴灑的除蟲方式往往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下面將總結一些較為環保的生物技術來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并對萊蕪大蒜高產栽培的方法進行具體說明。
一、山東萊蕪大蒜高產栽培方法
(一)大蒜品種和種植地的精細選擇
萊蕪大蒜按色澤可分為紫皮蒜和白皮蒜兩個品種,品性好,較為耐寒。在蒜種選擇時要盡量選色澤純正、蒜瓣大、頂芽飽滿以及沒有病斑損傷的蒜瓣作種。要嚴格剔除發黃、發軟、發爛及有傷或蟲蛀的蒜瓣,以免影響品種質量。在種植地上的選擇也要嚴謹,因為堿成分會促使大蒜腐爛,過酸又會影響大蒜根部生長,所以要選擇酸堿適中、土質疏松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進行大蒜的種植。在選擇時還要注意與山東當地實際的土壤情況和種植習慣進行結合,考慮全方面因素對大蒜品種和種植地進行精細選擇。
平畦栽培,合理密植
在栽種前要對種植地施入基肥,做畦寬度保持在1-2cm,澆水洇地之后等水滲下,按株距將蒜種進行分級播種,根據大蒜的生長習性要進行淺栽,一般栽種深度在3-4cm即可,在表面均勻撒上一層細土進行覆蓋,然后噴灑除草劑。因為大蒜的葉片伸展方向與蒜瓣背部的角度形成垂直關系,在播種時蒜種的腹背連線要呈南北方向,這樣長出來的植株可以在東西方向開展充分,使植株各層光照可以合理分布,地溫上升促進大蒜的生長發育,從而提高大蒜產量。
田間管理及適時收獲
大蒜栽種完成后可以通過良好田間管理,來提高大蒜的生長質量。大蒜通常在栽種后7-10小時就會露出地面,冬季一般不需澆水施肥,春季可及時澆水有利于蒜苗早發。四月下旬來到了大蒜生長的中后期,花芽、麟芽分化后要加大澆水量,當新蒜瓣結成后結合澆水667㎡施鉀肥25-30kg。接下來要對蒜頭進行適時收獲,白皮蒜應在鱗莖膨大后、植株和蒜皮綠嫩時及時采收;紫皮蒜應在葉片枯萎、假莖松軟時進行采收。大蒜采收前7-10小時就要停止澆水,方便貯存[1]。
二、大蒜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
(一)病蟲害天敵防治技術
大蒜栽培中主要病蟲害有葉枯病、莖腐病、紫斑病、蒜蛆、蔥薊馬和細菌性軟腐等,病蟲害天敵技術就是利用在自然環境各種病蟲害的天敵來進行防治。各種生物都遵循著生物鏈中的生物克制關系原則,大蒜病蟲害也不例外。所有病蟲害都有自己的天敵,種植人員可以在田地里有針對性地進行病蟲害的天敵投放,比如像是瓢蟲、蜘蛛、食蚜蠅、草蛉蟲、花角蚜小蜂等昆蟲可以有效改善大蒜病蟲害的情況。種植人員要注意保護病蟲害的自然天敵,可以通過創造利于病蟲害天敵的生存條件或人工大量飼養和釋放害蟲天敵,增加病蟲害天敵的種類和數量,以此來提高天敵對病蟲害的抑制作用。
生物源農藥治蟲技術
生物源農藥治蟲技術不是指通過噴灑化學藥劑對病蟲害進行清除,而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體或生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質或從生物體提取物質作為防治病蟲害的農藥,通過胃毒、觸殺等方式達到消滅病蟲害的目的。使用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生物體內的物質排放到外界十分容易被環境所分解,沒有有害物質殘留,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其中植物生物農藥主要包括菊科植物、衛矛科植物、柏科植物等,例如可以抑制周邊病蟲害生長的除蟲菊素、大蒜素、苦參堿、魚藤酮等物質;一些微生物農藥也可以起到對病蟲害的抑制作用,像是微生物產生的多抗霉素和新植霉素都可以引起病蟲害內分泌失衡,降低病蟲害的繁殖能力;動物生物農藥主要利用的是在動物體內產生的一些病毒或者是對能抑制或殺死病蟲害的生物激素,經常作用于農業上的病蟲害防治。
昆蟲激素治蟲技術
昆蟲激素治蟲技術主要是一種利用昆蟲分泌在體外、可以在空氣中傳播的激素來引誘病蟲害集中,從而影響病蟲害交配和便于快速清除病蟲害的治蟲辦法。昆蟲激素分為外激素和內激素,外激素一般是雌蟲分泌,用以引誘雄蟲進行交配,誘殺雄蟲的效果都很好。而利用病蟲害的內激素能干擾它的正常發育,造成病蟲害生長畸形,甚至死亡。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國現在已經可以合成十幾種性誘劑,大蒜種植人員可以買來后加水稀釋噴灑在植物上,使病蟲害受到迷惑從而干擾它們正常交配,可以有效減少害蟲的產卵量,達到降低害蟲分布密度的目的。另外,也因為昆蟲激素將病蟲害進行集中,種植人員可以使用生物藥劑趁機大面積除蟲,大大提高了除蟲效率[2]。
病原微生物治蟲技術
病原微生物治蟲技術是利用昆蟲的病原微生物殺死病蟲害,這類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病菌、原生動物及線蟲等。目前我國在農業技術上應用較多的是細菌和真菌,其中常用的細菌制劑有蘇云金孢芽桿菌、殺螟桿菌、青蟲菌等,細菌防治就是利用生物體內的蛋白酶發揮作用,大蒜種植人員可以將包含了相關細菌的細菌殺蟲劑噴在大蒜種植的田地里,病蟲害在啃食植物表面時會將上面附帶的細菌共同吞入,細菌在其體內繁殖后產生的蛋白酶會對病蟲害腸道進行破壞,加速病蟲害死亡。真菌制劑有白僵菌、綠僵菌、蟲霉菌等,防治方法和細菌防治施行方法相似,開發成本低且培育簡單。而一些病菌防治在選擇應用時,要選擇多角體及顆粒型病菌,將這些病菌投放到病蟲害當中,會抑制它們的正常生長,使他們生命活性下降最終死亡,從而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結論:綜上所述,可以通過對大蒜品種和種植地精細選擇、平畦栽培及合理密植、適當的田間管理等方法來實現山東京萊蕪大蒜的高產栽培。本文結合山東萊蕪大蒜在栽培過程中的病蟲害現狀,提出了病蟲害天敵防治、生物源農藥治蟲、昆蟲激素治蟲、病原微生物治蟲等多種生物防治技術,望對萊蕪大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有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東霞.大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21(04):46.
[2]朱應德.萊蕪地方品種大白皮蒜的無公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0(08):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