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嫻

摘 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更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隨著《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頒布和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使命擔當,更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然而長期以來,農村家庭對于孩子的愛國主義教育處于缺位狀態,認為愛國主義教育理所應當只是學校開展的工作。這樣的現狀將會讓更多青少年失去責任感與使命感,并失去對祖國的尊敬與熱愛,勢必影響到立德樹人大計 。因此積極探尋在農村初中學校如何開展家庭愛國主義教育指導工作是非常重要,這同時也是踐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2019年11月《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頒布和實施,各部門積極行動起來,切實踐行愛國主義教育。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明文規定家庭應肩負起教育未成年人愛國的職責。因此積極探尋創新在農村初中學校開展家庭愛國主義教育指導的實施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一、農村初中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
大多數農村初中學生的父母因為生活需要選擇外出打工,就算少數留守在家的也是從事工廠流水線工作或者市場小販工作,都是起早抹黑,甚至是日夜加班。很多農村學生家庭距離學校較遠、在家無人照顧其日常起居,因而選擇住校生活和學習。因此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少得可憐,他們認為自己的責任主要是為子女提供物質條件,讓孩子衣食無缺就可以了,家庭教育重心也主要集中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至于子女的教育,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理所應當就成了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因此家長對于孩子的家庭愛國主義教育長期以來都是處于嚴重缺失狀態。然而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黃金期,更是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能夠促使他們形成健全人格,為后續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情懷,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增強公民責任感和使命感奠定堅實基礎。
二、農村初中學校開展家庭愛國主義教育指導策略建議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聚焦青少年,在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外,更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家庭教育全過程,學校和老師應致力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家庭并實施教育指導。
(一)堅定務實構建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生態環境
國家是由無數家庭組成的,家庭是國家的基本單位,家國是個體成長的基本環境。父母是子女愛國情懷教育的第一任老師,愛國主義教育要從家庭教育著手,形成和順美滿、廉潔齊家的家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生成堅定、持久的愛國主義情感。
1.父母應深懷愛國主義情懷,才能更好地對子女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農村初中生的父母本身也是比較缺乏愛國主義系統化的學習和積累,平時的一言一語可能會對孩子產生一些錯誤的導向,因此,學校應建立以班主任為原點,利用家長微信群、企業微信群或釘釘直播等網絡平臺開展學黨史,明國情等活動,并成立家長愛國主義學習共同體,通過群體的線上討論和每天的理論過關,切實提高家長自身的愛國主義素養,這是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2.凈化家庭教育環境,為家庭愛國主義教育撐起一片藍天
隨著數字信息化和互聯網的普及與發展,青少年可以通過各種軟件平臺獲取大量信息,而這些信息良莠并存,部分信息存在惡搞博眼球或是過于極端偏激,甚至可能存在有海外資本運作下故意抹黑中國的不實報道,而青少年對于信息分辨能力不足,極易被煽動情緒,而作出錯誤的判斷,從而滋生出一些盲目批判國家的極端言論,更有甚者在不了解國情黨史情況下指責國家政策和方針。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場所,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面對如此困境和局面,家長應該凈化家庭教育環境,為家庭愛國主義教育撐起一片藍天。首先盡可能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共讀一本書,從書中了解中國近現代發展史,給孩子正確指導,讓孩子明白新中國建立的不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都是無數革命烈士流盡鮮血換來的,教會孩子感恩和珍惜,要愛國家和中國共產黨。其次學校也可以嘗試在抖音或快手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平臺上提前甄選愛國主義教育的視頻,分享給家長,指導家長和孩子共同觀看并創作觀后作品,如撰寫心得體會或者是繪制思想火花小卡片,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實施家庭愛國主義教育。
3.借力社區營造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生態環境,家、校和社區和諧共促
學校深入學生的社區基層中協調組織各種家庭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利用節假日期間,特別是傳統的清明、端午、春節等假期,邀請同一社區的家庭參觀社區紅色文化建設,寓教于游,寓教于樂,引導青少年領略秀美青山綠水,投身美麗家鄉建設。另外可由社區聯合博物館、革命紀念館或商家推出初中生職業生涯體驗日,讓家長帶孩子體驗各類日常生活職業,如紅色旅游講解員或支持國貨售賣員,從而讓孩子感受國家的繁榮昌盛,并找到自己的職業理想,激發他們為國奉獻的原生動力 。
(二)開發并踐行家校愛國主義特色親子課程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和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提出,學校應當擔負起主導作用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因而,開發并踐行家校愛國主義特色親子課程已成為當下農村初中學校開展家校協同育人工作的重要研究方向。
依托校園環境,打造學校特色教育,建設“愛國勵志”型愛國主義親子課程。如學校可聯系本校發展的文化底蘊,再把愛國主義文化資源厚植于學校的發展中,既在學校環境建設中通過各種方式體現,如建立名人廣場,愛國主義文化宣傳長廊,各種對聯篆刻。也可依托教師隊伍和學校文化社團進行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深度融合,如組建校園醒獅隊、漢服愛好營、廣彩制作團等,并利用學校德育大課間,由班主任和學科老師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后,要營造利用如《戰狼》《紅海行動》《我和我 的祖國》等謳歌祖國和人民的優秀作品,激起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強烈共鳴,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開發實施“愛國勵志”型愛國主義親子課程。如表1所示
(三)促進生成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自我驅動系統
作為人生第一所學校的家庭是培育愛國情懷的始發點,家校需要以家訪,電訪等形式,加強溝通共贏,利用節假日組織家長交流會,班級家長學習共同體指導家庭教育既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更重在堅持從娃娃抓起,從細節抓起,不流于表面,多角度多方式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每一個家庭生成愛國主義教育的自我驅動系統,讓愛國教育成為家庭教育發展的自我需要,是心之所系、情之所需。促進家長和孩子做到知行合一,推動愛國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入心潤澤,延綿子孫萬代。
結語
以農村初中家庭愛國主義教育指導為抓手, 將學校本位轉變為家校協同,把愛國主義教育從學校基地擴展到了家庭、社區的廣闊天地。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已經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生長點,成為達成國家立德樹人,培養學生愛國情感目標的突破口。學校還應順應時代需要繼續創新家庭愛國教育指導模式,傳承愛國基因,培養時代新人,實現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多元化路徑, 讓愛國成為每個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需求!
參考文獻:
[1]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等.關于印發《全國家庭 教 育 指 導 大 綱( 修 訂 )》的 通 知 [EB/OL]. (2019-05-20).
[2]張曼. 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研究[J]. 進展:教學與科研, 2021(6):2.
[3]葛東成. 初中學校家庭教育指導課程開發的實踐探索[J]. 現代教學, 2021(8):3.
[4]楊生麗. 依托傳統節日開展幼兒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探索[J]. 基礎教育論壇, 2021(30):2.
[5]滕培秀. 新時代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路徑[J]. 教育探索,2020(12):69-72.
[6]劉嘉圣.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20(3):5.
[7]潘瓊. 新家庭構成在家庭教育指導中的實踐與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5):2.
[8]陸春曄. 區域內網絡式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研究[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9(24):4.
[9]劉永熾. 農村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實踐探究[J]. 少男少女, 2017,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