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英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中風偏癱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對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方法:抽取我院中風偏癱的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案分組,比較觀察組實施中醫護理干預的肢體功能康復效果。結果:觀察組經中醫護理干預后上下肢康復程度、神經功能以及運動功能康復、生活質量、心理狀態等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中風偏癱的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臨床患者的康復效果,改變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態,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風偏癱;中醫護理;肢體功能
Clinical effect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imb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f early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FENG Yi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Bozhou People’s Hospital, Bozhou, Xinjiang 833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imb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of early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200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pla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to compar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limb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rehabilitation degree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moto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after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P<0.05).Conclusion: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patients,chang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Apoplectic hemiplegia; TCM nursing; Limb function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人口的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導致中風的發病率逐年上升[1-2]。中風所致的臨床偏癱癥狀主要是肢體功能的障礙、面部偏癱以及神經系統的改變等,因此在臨床治療中對中風患者的康復也是臨床治療中的重點[3]。本文針對此病患者實施中醫康復護理,臨床效果顯著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中風至偏癱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98例,年齡38歲~79歲,平均年齡(53.2±3.2)歲,根據護理方案分為兩組,比較兩組基線資料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實施常規的中風內科護理干預措施,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實施康復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2.1 中醫情志護理 中醫護理中注重情志的干預,七情是疾病康復的基礎內容,如果情緒的不穩定會加重患者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癥狀,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尤其是中風患者,突然間的發病會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加重患者的生活負擔。因此患者內心會產生焦慮和恐懼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對于此類患者應該講解疾病的發病因素,臨床表現以及伴隨的癥狀,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
1.2.2 穴位按摩的護理 對于此病的患者采取正確的穴位按摩的手法,通過分析患者的肢體偏癱的肌力各項情況,采取偏癱中所出現的癥狀,對患者的每一個肢體均按穴位進行按摩。對肢體偏癱、面部偏癱、下肢偏癱者均選擇不同的部位,在按摩時注意手法和力度,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以及康復效果。
1.2.3 針灸的護理 在中醫針灸治療方面注意正確的選擇穴位,可以選擇頭頂部的百會穴進行針灸,主要對患者的眩暈以及高血壓癥狀進行改善。面癱的患者選擇發際線上方的半寸位置進行針灸,提高面部神經的恢復。選擇面部印堂穴及頰車穴針灸可以改善患者的口斜眼歪,針刺下肢的風市穴和風池穴可以改善下肢功能障礙。
1.2.4 中藥熱敷護理 中藥熱敷技術能夠改善患者的局部血運循環,科內自制的中藥打磨成粉末狀,使用白醋調制成膏藥狀,加熱至35℃左右后放置在偏癱的肢體上熱敷,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
1.2.5 中醫康復運動 ①起坐訓練:中風的患者當病情穩定后可以將床頭抬高30°左右,并在患者的膝下墊軟墊,保持患者的肢體功位,每天訓練坐起動作2次。根據患者的病情逐漸增加坐起的時間,最終鼓勵患者自己坐起[3]。②翻身訓練:中風早期協助患者采取翻身運動,并告知患者的翻身技巧,同時使用正常的肢體去抓床欄用力帶動肢體。③肢體運動:為患者進行肢體的按摩,患者病情平穩即可進行肢體的被動活動,告知患者正常的肢體可隨意的活動,肢體偏癱側可以自行用正常手進行抓捏按摩,或者用好手抓住偏癱肢體進行活動。④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為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鍛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進行。

1.2.6 中醫飲食指導 中風的患者辨證分型多數是氣血虧虛型,告知患者低鹽低脂的飲食,并且多食紅棗、山藥等補血益氣的食物,對于肝陽上亢型囑患者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對于痰多者飲食選擇蘿卜和絲瓜化痰作用;對于便秘的患者指導進食粗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暢。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復,上肢功能和下肢功能分別為66分和34分,分數與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成正比。觀察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情況。對比兩組的生活質量,每項總分100分,患者的分數越高代表其生活質量越好。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以分值越低代表患者負性情緒越少。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上下肢恢復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上下肢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神經缺失功能和生活指標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失評分低于對照組,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SDS和SAS分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近些年隨著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生活壓力等無形的增加導致中風患者的發生率逐年上升。中醫康復護理的實施可以重塑患者的神經受損性,促進患者的運動功能的恢復。實施針灸以及穴位貼敷可以促進患者的肢體康復,彌補常規護理工作的不足,提高康復效果。
對于中風偏癱的患者實施中醫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臨床患者的康復效果,改變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態,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葉維敏,劉盈盈,洪顯釵.中醫康復護理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新中醫,2015,8(10):84-85.
[2] 劉穎,姜丹丹,何春鳳.系統中醫康復護理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65例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9,7(10):744-745.
[3] 楊清.中醫康復護理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功能康復和抑郁癥狀影響的研究[J].飲食保健,2019,9(14)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