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摘要】目的:老年踝關節骨折治療中實施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探究其護理干預價值。方法:遴選時間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擇選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老年踝關節骨折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借助1:1方式加以分組。其中研究組實施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對比組展開傳統護理。記錄并對比兩組護理價值。結果:研究組患者的AOFAS踝-后足功能評分優于對比組(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情況比較,組間數據未見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比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應用在老年踝關節骨折之中,能夠提升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有助于患者恢復健康,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老年踝關節骨折;SAS評分;AOFAS評分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nursing path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ankle fractures
PENG Li 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3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lement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nursing path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ankle fracture and explore the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Methods: The selection time was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150 elderly patients with ankle fracture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grouped by means of1:1.The research group implemented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nursing path;The comparison group performed traditional nursing.The nursing value between the twogroupswererecord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AOFAS ankle-hind foot function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mparison group, P<0.05, significant;Before nursing, the SAS,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nursing, the SAS, SDS score of the resear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the comparison group,and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nursing path in elderly ankle fracture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improve patients’ bad mood,and help patients to restore health,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nursing path; Elderly ankle fracture; SAS score; AOFAS score
踝關節骨折在醫學中屬于骨科常見病,一旦出現骨折情況,則會使得患者踝關節屈伸功能受到影響;同時因為關節承受負荷也相對較大,極易造成人體血液循環不暢,影響足部的正常運動,從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1]。而老年人自身身體機能在逐漸降低,若是僅僅實施手術治療固定并不能快速幫助恢復健康,此時則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本文則是探究了應用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后取得了怎樣的效果。詳情如下。
1.1 研究資料
遴選時間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擇選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老年踝關節骨折患者150例為研究對象,借助1:1方式加以分組。研究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齡60歲~83歲,平均年齡(71.50±2.00)歲,分型:A型患者19例,B型患者43例,C型患者13例。對比組75例,男36例,女39例,年齡60.5歲~82歲,平均年齡(70.85±1.95)歲,分型:A型患者20例,B型患者41例,C型患者14例。兩組間的研究資料比對后沒有差別(P>0.05),具有同質性。
1.2 方法
對比組中患者以傳統護理模式為主,主要是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院內環境介紹,隨后在責任護士的引導下按照順序檢查身體,并采取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方法,從而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研究組患者則實施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詳情如下所示:
(1)臨床護理路徑的構建,基于現階段的傳統骨折護理內容,并結合老年患者自身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護理方法。主要成員有護士、醫生以及心理咨詢師、康復師,主要的護理方案強調以護理為主,在保證傳統護理方案的基礎上確保路徑展開,同時需要結合臨床實踐進行評價、改進;還要根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對患者展開護理指導。(2)落實臨床護理路徑。首先對所有護理人員實施教育培訓,進一步落實護理路徑流程,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分析能力,熟悉預后衡量標準和數據收集程序加以分析;同時入院后需要給予患者有效鎮痛,可以實施局部冷敷處理,也可以借助藥物實施超前鎮痛,即口服塞來昔布膠囊加以鎮痛,劑量為0.2g,一天兩次。其次,需給予患者傷口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仔細觀察患者的傷口滲血情況,尤其需妥善對切口引流管加以固定,并對引流量、性質加以記錄,實時觀察患者發現存在活動性出血情況,當引流量在30mL/d之內的時候,則可以盡早地拔除引流管,防止出現管道逆行感染情況,威脅患者健康。最后還需要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即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營養計劃,告知患者應該盡量多食用高蛋白、高熱量以及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若是機體需要則應該實施腸外營養支持。(3)需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鍛煉。當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的7天~14天,需要指導患者展開足踝部關節主動活動、膝關節屈伸活動,從而實現減輕組織腫脹,防止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情況;當前應用較多的足踝部關節活動為:足背伸、足跖屈以及足趾屈伸、踝關節屈伸運動等,各個關節的運動頻率則是每分鐘20次~30次 ,隨后依據患者耐受程度,逐漸增加鍛煉次數和時間;在手術治療后的21天~28天之間,需要實施踝關節抗阻力屈伸、內外翻練習、旋轉練習,從而實現增加踝關節柔韌性、穩定性,相應的運動頻率則是每分鐘15次~20次。(4)出院的時候,需要發放、填寫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并且臨床路徑委員會需要每30天召開一次討論會,對患者的意見和應對措施進行整理、歸納,總結路徑變異問題,對危險原因進行剖析,繼而修改護理干預方案。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AOFAS踝-后足功能評分比較分析
研究組患者的AOFAS踝-后足功能評分優于對比組(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及SDS評分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情況比較,組間數據未見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在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逐漸加深背景下,老年人口驟增,其身體機能也逐漸出現了問題,老年骨折則是社會日益關注的問題;其中踝關節骨折則為常見的一種,因為踝關節承載著下肢重要活動,且是負重關節,若是發生創傷后未能展開有效治療,則會出現創傷性關節炎,極易引發疼痛情況,導致關節功能的丟失,不但影響老年患者日常活動能力,也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響;此疾病的發病因素和骨質疏松具有較大的關聯性,因此需盡早診斷與治療,為了提升老年踝關節骨折治療質量,需要在手術治療后展開相應護理干預,以提升患者的整體護理質量[2]。
本文中采用的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干預,其能夠在路徑指引下使得護理服務項目根據預定流程展開、推進,大大降低了主觀因素的影響,能夠顯著提升護理效率,對控制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護理服務的內容也趨于標準化,讓患者能夠得到更加優質的護服務,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能夠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程度,從而不再懼怕疾病,積極地面對疾病,主動參與到護理工作中;根據老年骨折患者自身特點實施聯合學科護理,其具體內容和護理理念與現代護理中人文關懷具有一致性。經過研究得知:研究組患者的AOFAS踝-后足功能評分優于對比組;研究組護理后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比組,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即路徑護理干預后能夠使護理服務更具有人性化,同時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加快患者的術后功能恢復,提高老年人醫療服務質量[3]。
綜上所述,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的應用,能夠提升護理效果,并且結合醫院資料,合理分配護理人員,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范文,盧叢蘭,陳芳,等.多學科整合護理路徑在老年踝關節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雜志,2021,37(4):530-533.
[2] 黃文文.外踝解剖鋼板治療老年踝關節骨折的舒適護理觀察[J].雙足與保健,2019,28(24):23-25.
[3] 范新.快速康復外科在老年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20,26(4):69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