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娜
今年3 月5 日是第59 個學雷鋒紀念日,由遼寧青少年芭蕾舞團原創的芭蕾舞蹈組詩《榜樣》首演,在遼沈大地掀起了一股學習傳承雷鋒精神的藝術熱潮。
《榜樣》以舞蹈組詩形式創新呈現和表達了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從文本構思、導演編創、舞美服裝到最終舞者的精彩呈現,既有中國傳統美學的靈動意象美,又有新時代思想文化的精神傳承,在主旋律題材的藝術創作方面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創新探索。
《榜樣》的排演單位遼寧青少年芭蕾舞團,作為國內首個專業青少年芭蕾舞團,以“學演相融”的方式為中國芭蕾的未來發展培育優秀人才,其成員皆為平均年齡十四五歲的優秀青少年舞者。本次《榜樣》的創排,青少年舞者的實力得到了充分展現,但《榜樣》的意義卻不僅僅在于成功演出,而在于通過藝術創作的“鍛煉、展示、成長”實現培育新人的價值。青少年舞者的精彩表演,體現了舞蹈表演主體“青少年”、藝術接受主體“青少年”與學習傳承雷鋒精神之間的舞臺藝術邏輯與社會文化傳承價值。
《榜樣》的創排帶有鮮明的時代氣質,呈現出新時代藝術創作的“年輕態審美”,將對新一代青年產生有效的教育與影響作用,讓雷鋒精神在青年人的心里繼續被懂得、崇敬和傳承。
《榜樣》以“榜樣雷鋒”為創作主題,為進一步彰顯舞蹈藝術的形式美和獨特性,主創團隊沒有如傳統舞劇一樣運用故事線去還原雷鋒或者講述雷鋒故事,而是獨具匠心地走近雷鋒精神,將“舞蹈”與“組詩”緊密融合,通過詩化的舞蹈語匯展現更具闡釋價值的“雷鋒精神”主題,拓展出更高更廣闊的藝術創作空間。
《榜樣》以《雷鋒日記》為創作素材,建立起舞蹈詩的文本創作框架,選取最能代表“雷鋒精神”的五個意象:“一線光”“一粒種”“一滴水”“一塊磚”“一顆釘”,構成了五個并列結構的篇章。這種用詩化意象來詮釋雷鋒精神的結構方式,突破了傳統主題表達的敘事性結構,對接受主體(觀眾) 所熟悉的雷鋒故事進行“詩化解構”,同時對雷鋒精神進行“具象重建”。在“解構”與“重建”過程中,實現對“榜樣雷鋒”的“創新化”“審美化”“經典化”藝術創作,使抽象的榜樣精神與質樸的物象相觀照,增加了主題表達的主觀感受性和審美寫意性。特別是在面對青少年觀眾時,這樣簡單的意象表達,讓觀眾能看懂,能記住,同時會產生無限的藝術想象,成為雷鋒精神經典化、當代化的有益嘗試。
《榜樣》為主旋律題材創作提供了創新性探索,也為中國優秀文化的國際傳播作出有益嘗試。文化自信的中國,需要把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雷鋒精神是中國人民向上、向善精神的寶貴財富,具有歷久彌新、永不褪色的魅力。如何能有效傳播雷鋒精神,并使之能被不同文化廣泛接受,產生“入耳入心”的效果?講好中國故事,要通過藝術的方式、審美的方式來表達,尋找和展現中國文化中與全人類精神和情感相通的真善美,并通過富有魅力的藝術形式來呈現和傳播,北京冬奧會的開閉幕式如此,《榜樣》的創作也是如此。
《榜樣》以舞蹈這種視覺藝術形式為載體,用詩化的舞蹈、音樂、文學等眾多語匯共同生動演繹已經被高度凝練的主題思想,將雷鋒精神轉化為全世界人的都能看到、看懂的具體物象,用藝術表演將雷鋒精神變成藝術品,可觀可感,從表現意義上促發主觀的感悟,在營造畫面意境和哲學意味的同時,營造出美而簡、簡而不凡的物質形象,使雷鋒精神具有了唯美靈動的表現質感和高度的藝術性,具有了更現代的、審美的、國際化的氣質。
舞蹈詩劇作為一種新穎的舞臺劇樣式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歡迎。《榜樣》的創作延續了舞蹈詩劇充分發揚舞蹈藝術魅力的特點,努力發掘舞蹈藝術語匯自身特質,綜合運用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與現代舞表演技巧,并結合青少年舞者的特點,在細節處下足功夫,使舞蹈表演與主題表現完美融合,使作品主題得到充分提升,使整個舞臺充滿強烈的藝術氣息。
同時,主創人員將中國傳統美學寫意化、詩意化的觀念與現代審美理念融合運用,在舞美、服裝等設計中都可見兼具古典與現代風格的視覺形象。如在第三主題“一滴水”中,舞者海藍色服裝的設計表現出水的柔美感,同時深邃的藍色也體現出水的力量感,再加上舞臺藍色燈光的調度,使舞臺呈現出靈動的美感,從而將雷鋒精神從涓涓細流匯聚成浩瀚海洋的主題意味表現出來。在第四主題中,“一塊磚”被設計成為極具現代感的魔方道具,與這一幕頗具童趣色彩的舞蹈動作相協調,呈現出具有現代風貌的設計感。舞美和服裝設計突破了常規的裝飾性美感,具有更深層次的詩化哲學意味和形式美感,實現了舞臺的全方位主題表達,無一處無意義,無一處不匠心。

芭蕾舞組詩《榜樣》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