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綠色低碳消費和循環經濟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社會民眾開始注重家中閑置物品的剩余價值,把它們拿出來售賣或交換,推動二手商品交易市場日漸紅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二手電商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至2021年,我國二手電商交易規模從45.9億元增至4001.7億元,7年增長86倍。按照目前的市場增速,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000多億元。
不過,二手商品交易市場具有明顯的“檸檬市場”特點(即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賣方對商品的質量、成本等情況擁有比買方更多的信息),加之網絡交易本身具有虛擬性,這就使得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容易出現消費欺詐等諸多問題。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曾就二手交易平臺消費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受訪者表示在二手平臺交易中遇到過糟心事。接近53%的受訪者遇到過“信息不透明,賣方刻意隱瞞物品真實情況”的問題;超過50%的受訪者遇到過“實物與照片不符”的問題;近30%的受訪者曾遇“不能退貨,物品有問題無法處理”情況。
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市場存在這些問題,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對市場發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正是看到二手商品網絡交易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也意識到該市場存在諸多問題,有關政府部門已經開始在政策端進行布局。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提出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平臺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為監管,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標準化、規范化服務,鼓勵平臺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摘自《中國質量報》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