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奉獻意義的深刻論斷。他說:“我們共產黨人講奉獻,就要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有了這顆心,就會‘痛并快樂著,再怎么艱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會患得患失。這才是符合黨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獻。”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千千萬萬名共產黨員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而前仆后繼、無私奉獻的歷史。從戰爭年代誓言“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為了“可愛的中國”而甘灑一腔熱血的方志敏,高呼著“為了新中國,沖啊”而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到和平時期“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鐵人王進喜, “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黨支部書記黃大發,堅持“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的“太行新愚公”李保國,退役轉業后主動選擇到貧困山區工作并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張富清……這些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以頂天立地、光彩照人的形象,為黨員干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弘揚無私奉獻精神樹立了榜樣。
黨的使命決定了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品性,而奉獻的過程雖然伴隨著流血犧牲、千難萬險,卻能使人高尚,也能給人帶來快樂。雷鋒曾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可是,有人不理解,譏諷這樣做是“傻子”。雷鋒在日記中反駁道:“有些人說我是‘傻子,是不對的。我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國家的人。如果說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這樣的‘傻子的,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也需要這樣的‘傻子。”無數事實證明,那種精于算計、索取無度的利己主義,并不能真正讓人幸福,反而會使人煩惱無窮,把人引向歧途,甚至造成自我毀滅的后果。而甘于當“傻子”的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不但能以高尚品格受到人們的尊敬,而且自己也能充分享受“痛并快樂著”的充實人生。
提倡無私奉獻,并不否定個人利益。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黨員生活得到不斷改善,并會越來越好。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以身殉職的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作出指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優秀基層干部因各種原因在基層一線工作中不幸過世。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這些優秀基層干部的家屬,滿腔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特別是要把他們的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照顧好。這項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專人落實。”對于生活困難的老黨員、黨員家庭,黨組織按規定給予救助,正體現了革命大家庭的溫暖。但是,所有黨員干部都必須明白,無論什么時候都必須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人都不能在法律和政策規定范圍之外謀取個人私利。黨員干部只有自覺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處處交出無私奉獻的答卷,才無愧于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