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少子化導致的生源減少等因素影響,日本“高考”的錄取率接近100%。但即便如此,日本應屆高中畢業生只有不到一半參加“高考”。據統計,2020年的報考率大約43%,全日本報考率最高的是東京都(55.2%),最低的沖繩縣只有29.1%。那么眾多放棄“高考”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去哪兒了?這部分學生要么選擇繼續接受職業教育,要么選擇直接就業。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以來就通過法律法規引導和管理職業教育,1899年頒布的《實業學校令》正式建立了日本職業教育體系。1951年,日本人事院組織了“人事院監督者研修”項目,在社會上掀起重視培訓的熱潮。1958年通過的《職業訓練法》幾經修改,在1985年改稱《職業能力開發促進法》,成為國家推進職業培養體系的保障。
經過100多年發展,日本已建立起較為成熟完善、法規健全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和接受度也很高。
日本職業教育體系包括兩大系統,其中學校職業技術教育歸屬文部科學省管理,學校系統外的企業內職業教育和公共職業教育歸屬厚生勞動省管理。職業教育機構統稱專修學校,分為專門學校和高等專修學校兩類,學制2至5年不等。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2018年日本全國專修學校有57所,在讀學生約5.7萬人。此外,針對高等職業人才培養,還設有專門職大學院,可以頒發相當于碩博學位的修士學位。
在日本,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職業教育設有專門的獨立考察標準,供用人單位參考。為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文部科學省為專門學校的畢業生頒發“專門士”稱號,相當于“準學士”學位,學生在就業和深造方面與普通大學生待遇相同。為吸引高素質教師人才進入職業教育領域,職業課教師的薪酬也比其他同級老師高10%左右,課時量卻相對較少。
?在日本從事任何行業,都要求有相應的資格證書,即便像家庭廚具安裝工作,也要考取“廚房設備士”資格。因為公共職業資格評價更能反映學歷無法體現的職業能力,因此“技能士”普遍受到用人單位重視。(摘自《中年讀者》 趙世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