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帕瓦股份”)是一家單晶型NCM三元前驅體生產商,從事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用于三元正極材料的制造并最終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消費電子、電動工具等領域。
5月6日,帕瓦股份在上交所科創板首發上會獲通過。帕瓦股份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3359萬股,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25%,擬募集資金15億元,主要用于4萬噸三元前驅體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在上會之前,帕瓦股份曾接受上交所的三輪問詢。作為專注于三元前驅體單一細分領域的企業,帕瓦股份的市占率較低,盈利高度依賴大客戶及財政優惠,同時疑似資產減值計提不足,涉嫌虛增利潤,且合同涉訴糾紛較多,或存在較大經營風險。
根據招股書信息,2018年至2020年,帕瓦股份在三元前驅體行業內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4.0%、3.4%、2.0%。
2019年至2020年,帕瓦股份在單晶三元前驅體細分領域所占市場份額為6.63%和6.54%,與頭部企業10%~20%的市占率相距甚遠。
2018年~2021年1-6月,帕瓦股份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0.26%、88.93%、96.39%和97.25%。自2019年起,公司至少70%的收入來自前兩大客戶杉杉能源和廈鎢新能,而到了2021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更是達到了87%。
不僅營收高度依賴大客戶,帕瓦股份對于稅收補貼等優惠政策也有相當程度的依賴。
報告期內,公司獲得稅收優惠額分別為736.30萬、167.93萬、66.30萬和365.21萬元;獲得政府補貼分別為111.44萬、392.13萬、554.96萬和404.40萬元,合計占利潤總額達到21.91%、26.12%、13.96%和17.07%。

報告期內,帕瓦股份的業績較為波動,尤其是2019年營收同比下降了15.77%,凈利潤同比下降了42.8%。對此,帕瓦股份解釋稱,2019年度由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后,下游三元正極材料客戶對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市場需求有所下降,下游客戶的訂單量有所減少。
但另一方面,帕瓦股份也承認,短期來看財政補貼政策的退坡一定程度上打壓了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的市場需求,同時也給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帶來了較大的降本壓力,公司產品的利潤空間可能因此受到擠壓。
目前國家對于新能源汽車給予的補貼優惠政策逐年減少,而帕瓦股份產品結構單一,且市占率較低、營收嚴重依賴大客戶,這或許意味著公司未來業績的持續增長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帕瓦股份還存在應收賬款及存貨高企的問題,使得大量流動資金被占用,導致資金周轉效率較低,應收賬款和存貨周轉率均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報告期內,帕瓦股份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3,994.57萬元、8,398.61萬元、11,571.53萬元和9,266.11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4.15%、20.45%、22.22%和8.59%。
同時,公司存貨余額分別為11,732.10萬元、20,897.52萬元、17,168.28萬元和22,390.01萬元,占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3.17%、25.65%、17.52%和12.68%。若未來因市場需求變化,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市場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公司可能面臨較大資產減值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起帕瓦股份對于存貨跌價準備和減值損失計提出現大幅下降,但是并未說明具體計提規則,也并未解釋下降的原因,或存在通過調整資產減值損失虛增利潤的嫌疑。
報告期內,公司涉及9起訴訟、仲裁。其中3起為公司與員工之間的勞動爭議仲裁案件,6起為買賣合同糾紛訴訟案件。
6起合同糾紛案件中涉及5家公司,其中2家因未按約定向帕瓦股份發貨或付款而構成違約,另外3家則是由于帕瓦股份未按約定及時付款,導致銷售方向法院起訴。



來源:公司招股書
不過根據法院公開信息查詢,我們發現還有另外兩家企業因與公司的合同糾紛而申請凍結公司的資產。
其中,昌平倉儲物流有限責任公司于2018年2月28日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請求對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銀行存款59萬元予以凍結或對被申請人的其他等額財產予以查封、扣押、凍結,期限為一年。
另一家企業為湖南金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與帕瓦股份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審理過程中,湖南金源于2017年5月24日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要求,法院裁定凍結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存款3,984,362.44元,凍結期限為一年,未凍結5,515,637.56元,原因為余額不足。同時查封申請保全人湖南金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安化縣一機廠倉庫內的100噸硫酸鈷,查封期限為一年。
對于該案件的裁定,公司還因對管轄權有異議而提出了上訴,但被法院駁回,仍維持原判。
對于與昌平倉儲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合同糾紛,時間上應處在報告期內,然而,帕瓦股份卻并未對具體情況予以披露,公司的信披完整度恐怕存在疑問。
就合同糾紛內容來看,帕瓦股份涉及拖欠貨款的問題似乎較為突出,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公司資金流狀態并不健康。而公司出現合同涉訴多的情況,也表明對于客戶及供應商等合作伙伴缺乏足夠有效的篩選和管理機制,經營風險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