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杰
《紐約時報書評周刊》主編帕梅拉·保羅出了本書,羅列了“被網絡奪走的100 種事物”,帕梅拉·保羅說,除了那看得見的一草一木,網絡還帶走了許多人類細碎的情緒,網絡消滅了無聊、耐心、禮貌、同情心、專注、目光接觸、錯過、捷足先登、謙虛和秘密。
陪伴親友的時間被網絡剿殺。視頻電話好像使回家變得沒那么珍貴了,即便回到家人身邊,也在忙著搶紅包、刷手機。電視逐漸失勢,節目都能在電腦上找到,而且豐富一萬倍。家人們坐在沙發前對電視里的主人公品頭論足的時代飄遠了。獨處的時間也消失了。你上次坐在窗前發呆一小時,或者重讀自己喜歡的書,是什么時候?酒店的床頭燈變成一種設計,而不是照亮書頁。
“耐心”這種品德幾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逝。轉賬是實時的,外賣是超時賠付的,網購是次日到達的,下載是瞬間完成的??匆曨l要跳過片頭片尾、1.5 倍速;電影只看1 分鐘解說,讀書只讀別人總結的梗概;就連網上交友都追求速率——就像網絡段子說的,群發一條“你好,我家3 套房,能不能今晚見面”。人與人之間情緒的暗流涌動,都被網絡一腳踏平。以前人們說“相見不如懷念”,如今大家都掛在網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過去5 年“前任”胖了多少斤。帕梅拉·保羅更是坦言,網絡消滅了“前任”,即便分手,也能在微博和朋友圈持續追蹤昔日戀人。
網絡還消滅了人們的溝通能力,使越來越多的人成為“社恐”。網絡還殺死了“禮貌地表示不同意”。一觸網,人們的脾氣能瞬間飆起來。
想為消失的事物建立一座博物館,里面擺著掃帚、詞典、雜志、相冊,最終的鎮館之寶是玻璃罩子里面帶微笑、眼神生動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