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瑞

盡管我們都渴望生活是一帆風順、可控可預知的,但人生總是充滿了變數。比如平靜的生活突然遭遇疾病的侵擾、職場的變動、經濟的打擊,還有這兩年的新冠大流行,讓整個世界“措手不及”。“不確定感”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研究發現,工作的不確定性對健康造成的傷害比實際失業更大;那些被告知有50%的機會遭受電擊的受試者,比那些100%會受到電擊的人更加焦慮和不安。
“意外和明天不一定哪個先來”,我們無法避免意外,但不必總是憂心忡忡,可以學習如何應對“突如其來”,并和“模棱兩可”相處。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積極情緒雜志》總結了幾個實用策略。
“不要想象粉紅色的大象。”實際上你會想得更仔細,抗拒、壓抑常常會帶來反效果,進而延長痛苦和困難。無法改變的,就要練習接受。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心理學家發現,接納是獲得幸福感的秘訣。接納可以簡單理解為“接受當下的所有事實”,并在此基礎上奮進。比如你的婚姻出現了問題,如果總是指責伴侶或者自責,就是“抗拒”的表現;接納就是承認“目前我和另一半存在矛盾”。這并不代表就破罐子破摔,而是知道“現在有問題,要是積極行動,未來可以變好”。這也許像是“投降”,但卻是減少糾結往前看的好辦法。
世界上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當你身上的資源很多,一方面出了問題,其他方面可以緩沖掉整體的傷害。對自己的投資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保證自己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就有體力去應對困難;還有人際資源,要用心維護那些能帶來聯系和意義的人際關系;要有娛樂的能力,能讓你在面對不確定時至少有個樂觀的心態;還有持續學習、精進,畢竟技多不壓身。這樣你也有自信去面對未來。
這是指你要有一個能讓自己感到安全、可靠的地方、關系或物件,心慌、心亂的時候可以在這里“躲起來”。當我們感到不確定或不安全時,會本能地尋找讓自己快樂、安定的東西,就像落水了會抓住救生圈。有的人會通過不健康的方式緩和焦慮,比如酒精、游戲、大吃大喝等。建議培養一塊健康、舒適的“安全地”,比如一個朋友、一個幽靜的地方、一個擁抱、一首歌、一本書等,用這些方式安慰自己。
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好最壞的打算是有益的,一是有心理準備,可權衡風險;二是能積極尋找應對方式。但是,沒有必要大量收集負面的信息,反復考慮負面的問題,這會讓你過于害怕而惴惴不安、無法行動。應分析合理的及最壞的結果,并在此基礎上想清楚如何應對即可,不要沉浸在消極的語言和想象中。
不確定性的對立面不是確定性,而是當下。與其想象可怕而未知的未來,不如想此時此刻我能把什么事做好。在任何時候,關注內心感受都可以幫助我們屏蔽混亂的外部世界,從而穩定內心。關注當下有助于培養冷靜、開放和不隨意評判的心態,不至于因為不明朗的前路導致心境過分忐忑。練習這種專注感,可以試試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自己從頭到腳的感覺;或者在每一個行動中只感受一件事,比如洗手時感受流水,工作時感受指尖觸摸鍵盤,進食時感受食物的味道、口感等。
當現實讓我們有些無能為力時,就會陷入憤怒、無助和虛弱的感覺中,開始希望別人能把自己從痛苦中解救出來。但是,拯救你的英雄只有你自己。別人伸出援助之手時,我們可以感到溫暖、感激,但是也要記住,任何其他人都沒有為我們的人生承擔責任的義務,只有我們是自己的第一責任人。所以,需要停止抱怨,不過于執著某個問題,不再把自己當成受害者,要通過自己的行動獲取真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