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英,許楚楚,李水鳳*,傅瀟霞,楊列云,俞露英
(1.杭州市蕭山區農(林)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3;2.杭州市蕭山區戴村鎮人民政府,浙江 杭州 311261;3.杭州大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28)
松花菜即花球松散型花椰菜(L..L.),其肉質松軟,烹飪后口感脆嫩,營養價值高,商品性好,深受人們的喜愛。松花菜是杭州地區花椰菜消費的主要類型,在部分地區已經完全取代了緊花菜,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蕭山區松花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2020年種植面積約310 hm。
鑒于松花菜的品種特性,該地區常規種植品種多為中晚熟品種,采收時間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此時正值上市旺季,銷售價格不高,再加上受外地產品的沖擊,種植者效益低下。每年的3、4月和9月是松花菜的供應淡季,杭州地區市場上銷售的大都是外地產品,價格較高。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培育的松花菜新品種浙農松花50天生育期短、熟期早,十分適宜秋提早栽培,產品可于國慶節前后上市,正好填補了松花菜的供應淡季,價格優勢明顯,不僅拓寬了松花菜上市時間,而且其單位面積產值比中晚熟品種可增加30%以上,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是,早熟松花菜播種太早容易早花、毛花,播種太遲則產量低,影響品質和經濟效益。因此,為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種植效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浙農松花50天”特早熟新品種,特進行不同播種期和不同密度配合試驗,旨在為松花菜秋提早種植提供參考依據。
試驗在杭州大展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松花菜種植基地進行。
供試松花菜品種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培育的浙農松花50天,由杭州禾美健蔬菜專業合作社統一育苗。
復因子試驗設計,設6個不同播期和3個不同種植密度。播期分別為6月24日(A)、7月1日(A)、7月5日(A)、7月10日(A)、7月15日(A)和7月20日(A);每個播期分別設置3個播種密度,分別為30 000株/hm(B,株距51 cm)、33 000株/hm(B,株距47 cm)和3 6000株/hm(B,株距43 cm),共18個處理。A—A播期處理分別于7月18日、7月21日、7月25日、7月27日、8月1日、8月14日移栽,小區面積33.8 m(2.6 m×13 m),3次重復,共54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田間管理措施均一致。
第1次采收時調查植株性狀、花球性狀和產量,即A—A播期處理分別于9月14日、9月19日、10月2日、10月10日、10月14日、10月20日從不同密度處理小區中間位置連續選取10株生長一致的松花菜,調查株高、開展度、外葉數、最大葉長和寬以及花球高、花球寬、心柱高、心柱寬、毛花球率和單球質量。小區產量=小區株數×單球質量;毛花球率=毛球數/總花球數×100%。
采用Excel 2013和DPS v7.05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播期與密度下,浙農松花50天株高以處理AB最高,顯著高于處理AB和A播期所有組合,處理AB株高最低;開展度以處理AB最大,為107.3 cm,顯著大于處理AB、AB、AB和A播期所有組合,處理AB開展度最小;外葉數以處理AB最多,為29.00張,顯著大于A、A和A播期所有組合;最大葉以處理AB最大,為59.59 cm×26.52 cm;葉柄長以處理AB最長,為27.40 cm,AB最短,為15.65 cm,二者差異顯著;側枝數以處理AB最少,為0.00個。總的看來,A播期不同密度組合的株高均高于其他組合、最大葉長×寬也較大,A播期不同密度組合的植株開展度和外葉數均大于其他組合,A、A、A不同密度組合的葉柄均較長,A不同密度組合的側枝數均最多。由于松花菜葉柄過長屬于徒長現象,側枝多則會過多消耗養分,影響花球的形成,綜合得出,處理AB、AB綜合性狀表現較好。

表1 不同播期與密度對植株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見,單球質量最大的是處理AB,為775 g,顯著大于處理AB、AB、AB、AB,處理AB最小,為495 g;花球高以處理AB最大,為21.25 cm,顯著大于除A播期外的所有處理,處理AB最小,為12.83 cm;花球寬以處理AB最大,為27.37 cm,顯著大于處理AB、AB、AB和A播期所有處理,處理AB最小,為22.43 cm;心柱高以處理AB最大,為6.72 cm,處理AB最小,為4.37 cm,二者差異顯著;心柱寬以處理AB最寬,為3.44 cm,處理AB最小,為2.47 cm,二者差異顯著;毛花球率以處理AB最大,為100.00%,處理AB、AB和A、A播期所有處理均最小,為0.00%。總的看來,A播期所有處理的單球質量較小,毛花球率高,表現較差;A播期所有處理的單球質量、花球高、花球寬、心柱高、心柱寬均較小;說明浙農松花50天不宜太早播種,但也不宜晚播。綜合得出,花球性狀以處理AB、AB表現較好。

表2 不同播期與密度對花球性狀的影響
從表3可知,產量以處理AB最高,為28 420 kg/hm,其次是處理AB、AB、AB、AB、AB、AB、AB、AB,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AB產量顯著高于處理AB、AB、AB、AB、AB、AB、AB、AB和AB。由于產品上市時間不同,市場價格各異;花球商品性好的價格高,毛花球質次,價格不到正常花球的1/3,因此高產并一定高價。實際產值仍以處理AB最高,為78 156元/hm,處理AB次之為75 355元/hm,處理AB再次之為68 522元/hm,AB最低,僅為8 228元/hm,較處理AB降低69 928元/hm。綜合產量、產值表現來看,處理AB為最佳,處理AB次之。

表3 不同播期與密度對產量、產值的影響
通過試驗得出,在A播期(6月24日播種)的浙農松花50天花球形成期正值高溫,花球形成受阻,出現較多毛花現象,商品性不佳,這時播種的3個密度處理毛花球率均較高,且密度越大毛花球率越高。A播期(7月20日播種)播種較晚,采收時間在10月20日左右,產量較A播期(7月15日播種)降低。松花菜市場價格波動比較大,9月22日和10月20日市場價格均達到了最高價3.00元/kg,但由于播種太早或太晚,產量均不高,相應產值相對較低。綜合來看,7月15日播種、種植密度為36 000株/hm時產量、產值最高,7月1日播種、種植密度33 000株/hm組合次之。
綜上所述,在本試驗條件下,浙農松花50天秋提早栽培最佳的播期和密度組合為7月15日播種、播種密度36 000株/hm,各方面指標表現較好,其次是7月1日播種、種植密度33 000株/hm。本試驗結果為大面積種植松花菜“浙農松花50天”提供了技術依據,對豐富蔬菜品種、緩解秋淡市場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