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楊 政
(1.武漢濟和醫院心內科,湖北 武漢 430100;2.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湖北 武漢 430000)
冠狀動脈造影是利用影像學檢查確定患者冠狀動脈情況,以此為患者擬定治療方案[1]。復雜冠狀動脈造影是因為冠狀動脈開口起源異常,使造影導管不能準確達到冠狀動脈開口,導致冠狀動脈顯影失敗。因此,臨床上需要為患者更換導管,以提高造影管與冠狀動脈開口的同軸度,從而獲得更好的冠狀動脈顯影[2-3]。5F TigerⅠ導管塑形技術在國外發展較快,具有柔軟和可塑性高的特點,逐漸取代了傳統導管。5F TigerⅠ導管與6F Judkins導管相似,在左冠狀動脈造影和右冠狀動脈造影中可取得顯著效果。但是,因為右冠狀動脈開口低于左冠狀動脈,容易導致導管無法抵達到具體位置[4-5]。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5F TigerⅠ導管可利用導管塑形技術來提升復雜冠狀動脈造影的治療效果。本研究探討了5F TigerⅠ導管塑形技術在復雜冠狀動脈造影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收治的82例復雜冠狀動脈造影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1例。納入標準:(1)自愿入組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2)術前Allen試驗為陽性,橈動脈穿刺成功;(3)資料完整;(4)首次冠狀動脈造影應用5F TigerⅠ導管顯影失敗。排除標準:(1)凝血功能障礙;(2)精神類疾病;(3)合并癌癥;(4)先天性心臟病。對照組中,女18例,男23例;年齡56~80歲,平均(67.56±5.89)歲;體重45~68 kg,平均(56.46±4.11)kg;合并高血壓22例,合并糖尿病15例。觀察組中,女17例,男24例;年齡52~82歲,平均(67.52±5.36)歲;體重44~70 kg,平均(56.88±4.18)kg;合并高血壓19例,合并糖尿病16例。本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經橈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造影。術前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石家莊康力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4364,規格:25 mg×100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5 mg×10片),劑量均為300 mg。橈動脈穿刺成功后,為患者靜脈推注普通肝素(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051,規格:2 mL∶12 500 U),劑量為3 000 U。
對照組采用6F Judkins(美國Johnson&Johnson公司)導管和Amplatz導管(美國Medtronic公司),根據患者左、右冠狀動脈具體情況,選擇不同規格6F Judkins導管(JR3.5、JR4.0、JR5.0、IL3.5、JL4.0、JL5.0)和Amplatz導管(AR-Ⅰ、AR-Ⅱ、AL-Ⅰ、AL-Ⅱ)。觀察組采用5F TigerⅠ導管(日本Terumo公司)塑形技術。簡單塑形應用手法塑形,復雜塑形采用電吹風加熱。如果導管抵達左冠狀動脈開口并得到清晰圖像則為造影成功。(1)針對左、右冠狀動脈起源異常患者:將導管第2小彎前端向前傾斜,促進導管進入右冠狀動脈。若針對左冠狀動脈開口于右冠狀竇者,可以減少第1大彎弧度。(2)針對左、右冠狀動脈開口過高或過低、開口向上或向下的患者,可以將第1彎與第2彎拉直。針對高位開口,需要將導管前端向下傾,使用非選擇性造影。(3)針對主動脈較寬者,可將第1大彎弧度增加,提升支撐能力;針對主動脈狹窄患者,可減少第1彎弧度。
1.2.2觀察指標 (1)統計2組X線曝光時間、手術時間、X線劑量、對比劑使用劑量、導管數量。(2)統計2組造影成功率。(3)統計2組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含冠狀動脈痙攣、橈動脈痙攣。

2.12組冠狀動脈造影情況比較 觀察組X線曝光時間、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X線劑量、對比劑使用劑量、導管數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冠狀動脈造影情況比較
2.22組造影成功率比較 2組造影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造影成功率比較[n(%)]
2.3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冠心病發生率和致死率相對較高,其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管腔狹窄及冠狀動脈痙攣,從而造成心肌缺血。正常的冠狀動脈管徑是為心臟輸送血液的關鍵,但在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冠狀動脈位置會沉積較多脂質成分。冠狀動脈管徑硬化時會造成局部狹窄,無法保持原有血液供應量及血液流通速度,此機制下即會造成冠心病[6]。近年來,冠心病發生率不斷升高,其對機體造成的損傷是多方面的,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冠狀動脈和分支根據血管直徑分為大血管與小血管,小血管病變在冠心病介入治療中約為30%以上。冠狀動脈造影的塑形和更換導管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判定,目前并無統一標準,可結合臨床醫生的執業經驗進行選擇使用[7-9]。在進行左冠狀動脈造影和右冠狀動脈造影時,需要左前傾斜45°將5F TigerⅠ導管旋轉4圈。當造影導管出現貼壁過緊和無法貼壁現象,則說明主動脈較長[10]。冠狀動脈造影介入治療醫生在應用5F TigerⅠ導管造影時,如果發現導管無法到達準確位置,需要對5F TigerⅠ導管進行塑形或更換6F Judkins導管和Amplatz導管來獲得顯影[11-13]。
臨床將復雜冠狀動脈造影的原因分成3類:第1類為左、右冠狀動脈起源異常;第2類為左、右冠狀動脈開口過高或過低,或開口向上或向下;第3類為主動脈較長、較寬或較細、較短。第1類復雜冠狀動脈造影的檢出率較低。在第2類患者CT血管成像中,左、右高位開口檢出率約為2.8%。在第3類患者中,主動脈增寬、變窄與患者體重和身高及血壓有關[14]。右冠狀動脈異常在復雜冠狀動脈造影中較為普遍,多數左冠狀動脈異常患者能夠通過造影導管深插法來達到顯影效果。但是,右冠狀動脈由于解剖變異性大,開口位置不固定,走向不固定,提升了造影難度。5F TigerⅠ造影導管可完成左冠狀動脈造影和右冠狀動脈造影,與6F Judkins導管相似。但是,5F TigerⅠ造影導管對右冠狀動脈復雜病變的造影效果優于6F Judkins導管,主要是因為前者支撐好、柔韌性高,具有可塑性,導管頭部較軟[15-17]。近年來,塑形完成造影已成為臨床研究的趨勢。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造影成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復雜冠狀動脈造影中,5F TigerⅠ導管塑形技術與6F Judkins導管和Amplatz導管無明顯差異。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X線曝光時間、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X線劑量、對比劑使用劑量、導管數量低于對照組,且并發癥(冠狀動脈痙攣、橈動脈痙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在復雜冠狀動脈造影中,采用5F TigerⅠ導管塑形技術可縮短X線曝光時間、手術時間,減少對比劑使用劑量、X線劑量、導管數量,改善并發癥發生情況。其原因主要是6F Judkins導管型號較多,針對復雜的冠狀動脈造影無法一次性完成造影,需要多次更換型號來完成,這樣不僅會增加導管使用數量,還會延長手術時間,增加X線劑量和造影劑使用劑量。5F TigerⅠ導管具有較好的柔韌性,可塑性較強,采用1根導管反復塑形來達到不同的冠狀動脈造影的目的,并且可以減少導管使用數量和縮短因更換導管而耗費的時間。此外,與6F Judkins導管相比,5F TigerⅠ多功能導管較細,頭端更軟,可降低對比劑和造影劑使用劑量,還可降低反復塑形對人體冠狀動脈造成的刺激,從而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8]。在采用5 F TigerⅠ導管塑形技術時,臨床醫生應重點觀察并分析冠狀動脈開口異常的影響因素,明確并熟知冠狀動脈主動脈解剖結構,明確塑形時相應的導管形狀,從而提升造影成功率[19-20]。本研究樣本量有限,臨床醫生的個體經驗及導管塑形技術差異可對結果造成影響,仍需大量樣本進行結論佐證。
綜上所述,在復雜冠狀動脈造影中,采用5F TigerⅠ導管塑形技術可縮短X線曝光時間、手術時間,減少對比劑使用劑量、X線劑量、導管數量,改善并發癥發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