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蓉,王 琰,湯 倩,徐 穎,楊 穎,高 靜,胡婷婷,楊小林,何 娟,李 錚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簡稱住培)重點是提高臨床醫生規范診療能力,其培訓方式主要是在臨床實踐中學習并掌握通識和專業內容,包含醫療衛生法律法規、醫學倫理、病歷書寫,以及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治療等。神經病學是以研究神經系統疾病和肌肉疾病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防治及康復等內容為核心的一門學科[1],屬于學習難度高的臨床醫學二級學科。傳統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記憶的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學生學習時積極性不高[2]。以案例為基礎學習(CBL)教學法是以真實的臨床病例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通過討論案例引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建立臨床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3]。本文探討了C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住培中的教學效果,旨為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本院神經內科輪轉的住培學員60名,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名。2組年齡、性別、學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觀察組采用CBL教學法[4]:根據教學大綱選擇常見病、多發病的典型病例,如腦梗死。在帶教教師指導下,引導住培學員以案例為中心進行討論,提出初步的臨床診斷、鑒別診斷,并根據診斷制訂方案,最后由帶教教師對案例進行答疑解惑、總結。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輪轉結束后,對2組學員進行出科考試,包含理論考試、臨床診療能力評估,其中理論考試采用問卷星進行,臨床診療能力采用迷你臨床演練評估(Mini-CEX)量表進行評估。Mini-CEX量表包含醫療面談技能、體格檢查技能、人文關懷、臨床判斷、溝通技能、組織效能及整體表現,每項為1~9分,總評63分。同時,采用自制問卷對學員進行滿意度、學習興趣調查,調查采用5分制,其中非常不滿意為1分,不滿意為2分,一般為3分,滿意為4分,非常滿意為5分;非常不感興趣為1分,不感興趣為2分,一般為3分,感興趣為4分,非常感興趣為5分。

2.12組理論考試、臨床診療能力得分比較 觀察組理論考試、臨床診療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理論考試、臨床診療能力得分比較分)
2.22組滿意度、興趣評分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學習興趣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滿意度、興趣評分比較分)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現代醫療事業開啟了新的局面,對醫療臨床教育要求更高,使傳統醫療教學方法面臨新的考驗與挑戰,只有強化臨床教學過程,創造新的臨床教學方法,才能為高質量發展醫療事業奠定良好基礎[5]。神經內科學是臨床醫學教學中難度比較高的一門學科[6],教師需要探索不同教學模式,將重點、難點傳授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動力[7-8]。神經內科學具有解剖及病理生理機制抽象、病種復雜及操作性強等特點[9],學生在傳統教學中的學習積極性不強。住培為臨床實踐,重在提高住培學員臨床診療能力。在神經內科住培中,結合臨床案例進行創新性教學,可使學員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對神經內科產生興趣[10],從而提高學員學習積極性,逐步培養學員臨床診療能力。
C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的討論式教學方法[11],將案例學習作為基礎,在典型案例的基礎上,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和總結[12-13]。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習,可提高學生解決臨床相關問題的能力[14],并可充分提升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15],將既往“要我學”的學習模式轉變為“我要學”的學習模式[16]。自20世紀8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將CBL教學法運用于教學實踐,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醫療、環境、法律及金融等方面,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17]。CBL教學法重在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和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明顯優勢[18-1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理論考試、臨床診療能力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CBL教學法能更好地提高住培學員理論和實踐能力。有研究發現,CBL教學法可提高神經內科實習醫生的理論和技能操作能力[20-21]。因此,在神經內科教學中,CBL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度、學習興趣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CBL教學法提高了學員的滿意度,增加了學員對神經內科學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住培中采用CBL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員理論成績、臨床診療能力及滿意度,還能提高學員對神經內科學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