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9·11”事件后美國以反恐之名派兵進入阿富汗。美軍在打擊“基地”組織及塔利班的同時,也給阿富汗人民帶來災難,不少無辜的阿富汗民眾慘遭殺害。導演兼作家丹?克勞斯先后拍攝了兩部影片,揭露部分美軍士兵以栽贓陷害的手段濫殺無辜的可恥行徑。這兩部影片都叫《殺戮部隊》。
“殺戮部隊”栽贓殺人
2013年,丹?克勞斯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影片圍繞一支美軍小分隊在阿富汗坎大哈山谷地區的村莊執行任務,搜尋恐怖分子的事件展開。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小分隊“屢立戰功”,封死多名“恐怖分子”,小分隊自稱“案戮部隊”。但事后,經內部舉報和調查,揭露他們所殺死的“恐怖分子”只是被栽贓陷害的普通民眾。這是一部典型的紀錄片,主要通過人物訪談和照片、視頻片段,抽絲剝繭還原事實真相。2019年,丹?克勞斯又以同一題材拍攝了故事片《殺戮部隊》,從一名普通士兵的視角演繹了整個過程。兩部影片從兩個不同層面帶領觀眾身臨其境體會戰爭的罪惡。
亞當?溫菲爾德是一名普通的美國青年,對戰爭充滿浪漫幻想,來到阿富汗服役。2010年1月15日,溫菲爾德及其隊友在當地一個村莊巡邏時,隊友開槍打死一名15歲阿富汗少年,并稱其是遭到該少年用蘇制手雷襲擊才被迫還擊的。但溫菲爾德經過與隊友的交流、發現他的說法站不住腳。隨后,溫菲爾德發現擔任隊長的吉布斯中士偷偷將舊的蘇制手雷交給手下保管。溫菲爾德逐漸意識到他們是在用蘇制武器栽贓,將無辜的阿富汗平民當成恐怖分子射殺。后來,吉布斯中士和小隊其他人威逼利誘溫菲爾德不要泄密,并脅迫他加入罪惡勾當。
同年1月27日,該小隊在巡邏歸途中,紅外探測儀追蹤到路邊有人,他們下車大聲呼喊下達指令,可那人不僅不聽從,還向他們跑過來。結果他們一起開槍射擊,總共向這名路人射出了40多發子彈。事后才知道,這是一名因腦部疾病罹患聽力障礙的無辜村民。2月,他們闖入一名村民家中槍殺了男主人,然后將一支舊的AK47步槍丟在尸體旁邊,誣陷死者是恐怖分子……
內心充滿恐懼和罪惡感的溫菲爾德為緩解壓力,將此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建議他向部隊監察部門上報。但他怕遭到打擊報復開始并未同意,后來經過一番曲折,監察人員終于查明真相并逮捕了“殺戮部隊”成員。吉布斯中士被判處終身監禁,溫菲爾德也因參與了一次謀殺被判處入獄3年,其他隊員也被判刑。
手指和頭骨被當成戰利品
令人發指的是,這支“殺戮部隊”還虐待尸體。他們在殺害15歲少年后,還剝下少年的衣服,在旁邊滿面笑容地擺姿勢拍照留念,劊子手的白色牙齒和少年半裸尸體上的猩紅鮮血,對比異常鮮明。不僅如此,吉布斯中士還將少年的雙手小指切下來當戰利品。而那名被亂槍打死的村民,頭部被打碎,其中一塊頭蓋骨也被當戰利品保存起來。當吉布斯中士受審的時候,他稱保存一截人類手指跟獵鹿后鋸下鹿角作為收藏沒有什么不同。
影片中的一些細節尤其讓人細思極恐。溫菲爾德從一個父母為之驕傲的熱血青年慢慢轉變為被迫同流合污但良心未泯、人性猶存的殺人狂魔,其心路歷程是極度痛苦的。一個老兵給溫菲爾德講的故事很有寓意:18世紀的行刑隊在槍殺犯人時有些人下不去手,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在一支槍中填入空心彈,也被稱為“良心”子彈,這樣每個行刑者都會安慰自己射出的是空心彈,從這種“集體作惡”中找到為自己開脫的理由。另一個黑人老兵給新兵們講述了吉布斯中士在伊拉克的經歷:吉布斯當時在拉馬迪一處哨卡擔任機槍手,有一家人開車經過時拒絕停車接受檢查,吉布斯斷然開槍射殺了車上所有人,包括孩子。事后,在車輛中發現了大量的手雷。老兵們將這件事視為吉布斯的英雄事跡,而新兵也接受了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全然不去思考如果發現車上沒有武器的后果,以及他為什么連孩子也不放過。
是的,士兵們不需要思考。正如曾經擔任戰地記者的神學家克里斯?赫奇斯在《戰爭是賦予我們意義的力量》一書中所說:能夠,看到敵人人性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軍隊需要的是盲從的“信徒”/而不是“思想家”。
“地獄之火在燃燒”
赫奇斯在書中還對美國軍隊里千千萬萬個“溫菲爾德”的心理進行了描摹:“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僅僅是為更偉大的利益而履行的責任,這就為任何的不道德行為找到了信念的借口。”書中就美國文化對戰爭的影響也進行了探究,赫奇斯提出:美國人從孩提時代就被教導相信他們文化的優越性,美國及其士兵總是被描繪成天使的一方,習慣于用善良和光明來定義自己,而從意識形態等各個方面矮化并丑化敵方。
吉布斯中士的小隊自稱為“殺戮部隊”,本是一種自豪的稱呼,說明在這支部隊中殺人是被鼓勵的。正如電影中老兵常說的一句話,“僅僅把敵人捆起來,贏不了戰爭”,“你要殺死他們”。無獨有偶,在阿富汗戰爭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曾問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美國為何派戰機轟炸那些地方,拉姆斯菲爾德簡潔地答了一句:“殺死他們!”
紀錄片《殺戮部隊》成為丹?克勞斯的成名作,并榮獲2013年翠貝卡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2019年的重拍電影在全美引發了新的-波反戰浪潮。人們在譴責兇手的同時,也在反思美國在阿富汗采取“以暴制暴”的戰略是否真正代表了正義。2012年,美國加州的一支獨立樂隊還為被“殺戮部隊”槍殺的阿富汗少年創作了一首歌曲。歌中這樣唱道:“審判將不會舉行,但地獄之火在燃燒!”▲
環球時報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