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晏如


走進九龍坡區石坪橋街道造漆村社區,“賀岱法苑”四個字十分醒目。走進“賀岱法苑”,九龍坡區第十八屆、十九屆人大代表,重慶準的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賀岱正坐在辦公桌前,翻閱著最近的案例。
賀岱法苑在線公益調解中心成立于2018年4月。三年多時間,賀岱在這里累計接待群眾2000余人,提供法律咨詢460余次;參與調解矛盾糾紛180余起,調解成功100余起。
這些數字的背后,是賀岱對社區治理法治化、社會安定和諧的堅守。
法援在線 周二答疑
2017年,賀岱當選九龍坡區第十八屆人大代表。這是她第一次擁有律師以外的身份。
但在激動之余,她也心懷忐忑——該如何做好人大代表?
“我當律師27年,常常覺得自己能力有限。有了人大代表這個身份,我就能將職業專長和服務群眾結合起來,更好地為群眾發聲。”賀岱說,當人大代表這6年,工作之余都會到各個社區轉一轉,居民有事能第一時間找到她,沒事就和居民一起聊聊天、嘮嘮家常。
后來,街道和社區商量后決定成立公益調解中心,以賀岱的名字命名。2018年4月,賀岱法苑在線公益調解中心在石坪橋街道造漆村社區“出生”。
賀岱說,調解中心通過上門“巡診”、線上“問診”的方式,方便群眾“遇事找法”;同時,采取社區“坐診”、熱線答疑的形式,為群眾提供法律專業服務,“整合了普法宣傳、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社情民意收集等功能,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當人大代表之前,就經常有群眾找我咨詢法律問題;當人大代表之后,我更要深入基層傾聽民意。”有了這個平臺,賀岱每周二都會到調解中心“坐診”,幫助群眾化解矛盾。
居民李大爺便是受益者之一。
2018年,60多歲的李大爺通過中介購買了一套二手房。在未與賣家見面的情況下,李大爺就簽訂了購房合同,并將67萬元購房款全部打給了中介。
但事后,中介不僅沒有把房子交給李大爺,67萬元也不知所蹤。
于是,李大爺來調解中心找到了賀岱。
賀岱經過調查發現,該中介欠有許多外債,已經跑路了。多方聯系后,中介只將名下唯一的房產交給李大爺作為抵押,但李大爺住進去之后才得知,這棟房子早就抵押給了別人。
“多虧有賀律師告訴我債權成立的法律知識,并免費協助我到法院打官司。”李大爺說,從聯系中介到追回房款,陸陸續續一年多時間,賀岱都全程陪同,最后通過房屋評估拍賣、財產分割,追回了60萬元。
后來,李大爺重新買了房子搬離了造漆村社區,但與賀岱成為了朋友,經常打電話聯系,偶爾還會回社區看望賀岱。
類似的案例,賀岱遇到不少。
“在這間調解室,我處理得最多的就是物業糾紛、財產分割、婚姻問題、勞務糾紛等。基層工作看似不起眼,但落在每個老百姓頭上,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賀岱說。
如今,“賀岱法援”的名氣早已傳開,不僅是石坪橋街道的居民經常來尋求幫助,附近街道的居民也會在遇到問題時想到“賀岱法援”,撥打熱線或直接到調解中心來進行法律咨詢。
目前,調解中心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微網站,實現了網上咨詢、網上受理“一站式”服務,并搭建了在線法律咨詢、在線法律援助預約平臺,打通了矛盾化解的“最后一公里”。群眾只需通過手機關注“賀岱法援在線公益調解中心”微信公眾號,就能實現遠程在線法律咨詢、在線調解預約。
“通過這種方式,我也能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賀岱說。
履職盡責 為民發聲
2018年的一個陰霾天,賀岱接到一通電話后,便匆忙出了門。
事情發生在一所學校,幾名住校生將同學陳某推在地上踹踢、撞擊頭部、扇耳光。第二天被同學發現時,躺在床上的他早已渾身冰冷。
作為辯護律師,賀岱見了帶頭打人的孩子。孩子聲稱只是玩鬧,自己也是未成年,不會判刑。其余“幫兇”也紛紛“甩鍋”,稱受帶頭人威脅,自己不得不動手。
“我作為一名母親,每每看到這樣的事情,都覺得無比痛心。不光是校園霸凌,青少年很多問題都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賀岱說,比如有初中女學生在校外補課時被性侵,家長疏于發現,女生自我保護意識也較薄弱,一個家庭就這樣陷入痛苦之中。
被“刺痛”的賀岱,多次對類似事件進行明察暗訪發現,一些成人用品店經營不規范,向未成年人兜售“興奮藥”;在一些監管不力的KTV、酒吧,性侵案件時有發生。
2021年,賀岱在九龍坡區人代會期間提交了《關于開展未成年人防性侵、防欺凌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意識》的建議。
“我認為,增強孩子和家長的防護意識、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是預防未成年人遭受欺凌、性侵的第一道防線。”賀岱說。
賀岱在建議中提出:依托家長學校、社區婦女之家等平臺,針對家長組織開展以“預防傷害,共護成長”為主題的“家長課堂”,呼吁廣大家長切實擔負起監護人的責任,加強對未成年人的身體關注和心靈關愛。尤其是要針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人員開展防欺凌、防性侵害教育宣傳活動,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培訓機構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熱心公益 做群眾的“暖心人”
前不久,一對夫婦離婚后,女方外出打工,一雙兒女開學后卻沒有照常上課。學校與社區聯系后得知,男方因聯系不上女方,故將孩子扣留在家不讓其上學。
賀岱上門走訪了解到,男方是因女方離婚時承諾過戶房產沒有兌現,才做出了扣留孩子的舉動。
在多方努力下,賀岱終于聯系上女方。經過調解,兩人最終達成共識,通過司法途徑解決了過戶問題,社區民警也針對男方扣留孩子的行為進行了批評教育。
賀岱說:“在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要重點關注貧困、殘疾、留守、單親家庭等群體。”
作為一名律師,賀岱始終相信,法律是最好的武器。
在當選區人大代表之前,賀岱一直在九龍坡區婦聯成立的“九龍心語”家事工作室做維權律師,遇到不少維權案例。當選區人大代表后,她認為自己更應該站出來,用好法律這一武器,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每次到社區轉一轉,就能看到人生百態。”賀岱說,每次替群眾解決各種矛盾糾紛后,自己都會很有成就感和歸屬感,成就感源于自己法律人的身份,而歸屬感更多的是自己作為人大代表多年來融入各個社區,被群眾所認可,成為了社區里的一分子。
“有時候走在路上,居民都要主動和我打招呼;有時候坐在調解中心,居民找來也只是為了和我聊聊天……社區老年人多,換個角度想,他們其實也很孤獨。回歸家庭,我是女兒也是母親,我愿意多陪陪他們。”話剛說完,社區的孫婆婆又帶著孫女來找賀岱聊天了。
社區工作人員說,這是調解中心常有的畫面。
“賀代表這么多年一直幫居民們做調解工作,只要大家有需要,她隨時都能趕到。還有些慕名而來的咨詢者,她從來沒有收過一分錢。”
“賀代表沒空的時候,會讓律所助手來調解中心幫忙,絕對不錯過每次‘坐診’。只要能解決矛盾,賀代表都是第一時間站出來。”
“去年換屆選舉,居民代表、網格員都希望賀代表繼續留在選區。群眾得知賀代表要繼續在這里履職,大家都很開心。”
社區工作人員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