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曄

一次科研事故使他失去右腿,卻因此更堅定了推進科研成果轉化的決心;一個化工夢想支撐他突破阻礙,創建了年銷售額過80億元的上市公司。狂人朱建民的人生始終與化學、環氧乙烷緊密相聯。
他把靠8萬元借款起步的校辦工廠,發展成國內環氧乙烷衍生精細化工新材料行業的領軍企業、全球最大的減水劑聚醚和晶硅切割液的制造商。他還完成了幾十項科研成果和70多項發明專利、填補了多項國家技術空白,因此榮獲了中國化工界最高榮譽“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
他就是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奧克股份董事長朱建民。
爆炸中前行的狂人
“化學很奇妙,不同的原子組合,不同的排列,得出的產品性能千差萬別”,朱建民對化學的熱愛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上大學期間。1983年,讀研究生的他開始了環氧乙烷相關研究。
醉心于化學的奇妙世界,朱建民常常廢寢忘食,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他先后公開發表了三篇學術論文,兩項科研成果通過部級鑒定,并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在國內環氧乙烷催化聚合以及工業表面活性劑界嶄露頭角。
1988年研究生畢業后,朱建民主導創建了精細化工教研室,并擔任教研室主任和精細化工系副主任。他帶領三名課題組成員,建起了環氧乙烷乙氧基化試驗裝置,繼續著環氧乙烷催化聚合以及衍生精細化工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為了盡快取得研究突破,課題組成員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不分晝夜地“泡”在了實驗室。
化學研究時常伴隨著不可預知的危險。1991年7月的一天,朱建民同往常一樣進入實驗室工作。高壓反應釜突然發生爆炸,朱建民從此失去了右腿。
身體上的重創,沒有壓垮朱建民,反而更加堅定了他致力于科研成果轉化的信念。正是這一炸,炸出一個化工材料行業的“狂人”。
主動上“梁山”的狠人
眾多因素讓朱建民選擇主動上“梁山”。1992年9月,朱建民帶領劉兆濱和董振鵬,在遼陽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的支持下,創建了“奧克化學”。
朱建民的創業之路起初并不順利。沒有資金,是最大的問題。盡管屬于校辦企業,但需要自籌資金。朱建民跟學校借了8萬元啟動資金,但是相對于購置設備、廠房和原料等近百萬元的需求,無異于杯水車薪。
“那時候,項目上來了,合格產品也出來了。將我們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本來挺有成就感的,但是關鍵時候缺流動資金了。”再難也得咬牙堅持,朱建民憑著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狠勁,想方設法到銀行爭取貸款,終于解決了試車原料的資金問題。
1993年3月,奧克化學的第一個環氧乙烷衍生的精細化工產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誕生。憑借這一產品,奧克化學很快在行業站穩腳跟,當年就實現銷售收入298萬元。
奧克化學的基本優勢在于環氧乙烷的精深開發應用領域。2000年,奧克已有環氧乙烷衍生產品200多種,但利潤低,一年只有一二百萬元。
如何增加利潤?朱建民給奧克化學產品開發定下了“大趨勢、大市場、少競爭、高端化”的原則。
2003年,為進一步深度發掘產品的市場價值,朱建民開始研究國內外跟環氧乙烷產品相關的信息。他發現太陽能光伏領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太陽能原材料是多晶硅,多晶硅生產所需的切割液則必須要用到環氧乙烷。
切割液是朱建民基于這一原則選定的第一個開發產品。事實證明,朱建民眼光獨到,很有前瞻性。
2003年,奧克化工在國內率先開發出光伏晶硅切割液。第二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奧克化工多晶硅切割液銷量一路暴漲,從2003年的80多噸增長到2010年的12萬噸,增長了近1500倍。奧克化工一度在國內多晶硅切割液市場占據70%以上的份額。
2010年5月20日,快速崛起的奧克股份成功上市。這不僅是我國環氧乙烷精深加工行業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第二家創業板上市公司。
然而朱建民并沒有滿足。在晶硅切割液供不應求之時,他就把目光瞄準了第二個環氧乙烷的衍生品——減水劑聚醚單體。
市場再次驗證了朱建民的眼光。伴隨著中國高鐵建設,聚羧酸減水劑成了高鐵混凝土必用產品。奧克的聚羧酸減水劑用聚醚單體迅速占領市場,并逐漸成為晶硅切割液之后新的主導產品,銷售收入快速增長。
“我們做的許多科研和新產品開發,可能要幾年甚至十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效”,即便如此,朱建民依舊從未停止過。
除研發產品外,奧克股份還投資20多億元,全力建設年產20萬噸環氧乙烷項目和年產30萬噸環氧乙烷衍生低碳精細化工新材料項目。這些舉措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奧克股份在國內目標市場中的比較優勢和行業領軍地位。
如今,奧克股份已然成為中國化工企業的佼佼者,科研創新成果多次榮獲國家級大獎,成為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
“在這樣一個平臺上,我們有科技報國的理想愿望,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價值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企業的資源來自社會,那么企業的成果也要回饋社會,這就是企業和社會的共創共享。”
朱建民用殘軀鑄就偉志,專注科研40年,一步一步實現了屬于自己的化工夢。
編輯/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