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 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結合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對人民法庭制度作出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改革和完善。
人民法庭作為基層人民法院的派出機構,是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的重要平臺。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還需要重點解決哪些問題?今年3月-4月,市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采用實地考察、走訪座談等方式,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民法庭建設調研活動。
什么是人民法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人民法庭是基層人民法院的組成部分和派出機構。
“最高人民法院先后于1998年、2005年、2014年、2020年四次召開全國人民法庭工作會議,并于1999 年、2005 年、2014 年、2021 年出臺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文件。以此為節點,南川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先后經歷了快速發展(1978 年—1998 年)、優化撤并(1998 年—2005 年)、全面發展(2005 年—2014 年)、提質增效(2014 年—2020 年)四個階段,法庭建設發生深刻變化。”南川區人民法院負責人匯報的轄區人民法庭的發展軌跡,可以說是全市人民法庭發展歷程的縮影。
大月亮,細月亮,哥哥在堂屋里學篾匠,嫂嫂在廚房里蒸淘飯,淘飯蒸得噴噴香。不把得哥哥呷,不把得哥哥嘗,提起袋里撞你咯娘。
(1)南夾江老河道建閘前后深泓有一定調整,主要體現在老河道彎道段深泓的抬高和新老河交匯處深泓的下切,但深泓平面位置并沒有呈現趨勢性變化[15]。新河在系列年水沙條件作用后深泓線有向北岸(凹岸)偏移的趨勢。
我國幅員遼闊,地面雨量計空間分布密度存在很大的差異,難以全面、準確地反映降水的時空分布情況(廖榮偉等,2015),一方面凸顯了IMERG在我國氣象、水文、環境和大氣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直接應用地面雨量計觀測數據難以客觀地分析IMERG在中國地區的降水估計精度。本文將以中國基于雨量計的日降水分析產品CGDPA(China Gauge-Based Daily Precipitation Analysis)為基準數據,采用定量和分類評分指標從多種時空尺度分析和評估IMERG在中國大陸的降水估計精度,增進對其降水估計精度的了解,促進其在氣象、水文、環境和大氣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工藝美學價值-欣賞紹興古建筑,就猶如翻開了一本沉甸甸的史書,又好似打開了一幅內容繁多的畫卷。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了富有裝飾性的屋頂,走進看到了襯托性建筑的應用,步入內部又為恰到好處的色彩運用感到驚嘆。細細看向連接處,又能發現兩個部分通過榫接等傳統工藝巧妙的連接在了一起。
據了解,截至目前,重慶法院立足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實際,在40 個基層法院共設立151個人民法庭。其中,有147個已建成并實際辦案,包括城區法庭4 個、城鄉結合法庭33個、鄉村法庭110個。
市高法院副院長王中偉表示,人民調解、行業調解以及“一庭兩所”等訴前化解矛盾糾紛工作機制運行效果不夠理想,還存在機制空轉、實效不足等問題,法庭案件數量持續上升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這一過程中也涌現出了一批生動鮮活的例子。比如,南川、潼南、城口、忠縣、酉陽等地人民法庭設立司法服務鄉村振興工作站、示范點,不斷拓展司法服務鄉村的深度和廣度。大足區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在巡回審判中邀請農村“五老”(老黨員、老干部、老勞模、老退伍軍人、老教師)參與調解,共同解紛。
為了保證專供瀝青車輛隨到隨裝,崔曉波和運輸車隊的司機師傅們互加微信好友,打開位置共享就能時刻掌握車輛位置信息,精準把握提貨單開具時間。同時,崔曉波還在裝車現場密切關注每輛罐車的裝車進度,提前與其他罐車師傅協調,確保專供瀝青運輸車輛隨到隨裝,裝不完就加班裝。
202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全國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座談會上要求,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要深刻把握人民法庭處于服務群眾、解決糾紛第一線與守護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辯證統一關系。
這是對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規律的總結,強調了人民法庭在本質上仍屬于審判部門,基礎職能仍然是執法辦案。同時也強調,人民法庭最大特點就是處于基層,處于服務群眾、解決糾紛第一線,這既是人民法庭優勢所在,也使得人民法庭以審判職能為基礎衍生出多種社會職能,即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基層社會治理、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需要等。
從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調研的情況來看,一方面,部分人民法庭在落實“三個服務”上的措施不多、創新不夠、力度不大,工作成效不太明顯;另一方面,又發現目前基層法庭案件數量仍高位運行,法庭干警除審理案件外,還承擔其他事務性工作,需要消耗較多時間精力,使得“案多人少”“事多人少”矛盾突出。
市高法院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3月,全市人民法庭共受理一審民商事案件44.6萬件,審結43.7萬件,占全市基層法院民商事案件收結案數的比例分別為21.3%、21.6%。年均收案10.5萬件,審結10.3萬件,人民法庭法官年人均結案數336件,較好完成了審判工作任務。從案由分布上看,2018年至2021年,全市人民法庭收案中排名前5的案由依次為離婚糾紛、民間借貸糾紛、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物業服務合同糾紛、繼承糾紛。
“當前人民法庭法官的工作任務同過去相比有所增加,包括參與基層社會治理、落實便民舉措、加強訴訟指導、做好巡回審判、培訓人民陪審員、開展法治宣傳、推動司法公開、加強代表委員聯絡以及一站式訴訟服務、在線調解等。”部分基層法院反映。
如何平衡好、發揮好人民法庭的司法功能和社會職能?這在調研中引起了廣泛討論。對此,調研組認為,要深入準確把握人民法庭職能定位,積極探索創新,突出主責主業,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提升審判質效。
部分法院進一步建議,面對人民法庭力量不足與新時代的新任務新要求之間的矛盾,希望推動基層法院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放,打破以案件數、轄區人口和面積為主要因素核定編制的方式,重點考慮在基層治理體系中法院所承擔的任務量,將編制向基層傾斜,在基礎設置保障、經費保障等方面也向一線傾斜。
未來工作:1.時態RDF數據會時常更新,修復不一致性消耗太大,修性算法的效率還有待提高。2.對于支持有效時間的時態RDF數據之間的推理、蘊含等內置函數和數據間關系和結構都沒有討論和研究。3.對有效時間的確定與驗證沒有進行討論,對于不確定時間的處理也需要另行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成為“訴訟大國”。我國有14 億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負!《關于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也提出,要建立健全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考核機制,包括適當增加訴源治理、訴前調解等考核權重。
根據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關于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意見》以及市委平安辦《加強訴源治理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的的具體措施》的要求,訴源治理工作是在黨委領導下,由政府負主責,法院等司法機關提供法治保障。但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有的區縣在落實訴源治理工作上還存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保障不力等問題,認為這項工作應該由法院來牽頭負責。另一方面,法庭干警疲于辦案,在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花費的時間精力相對較少,有的干警司法理念、工作方式相對落后,與當地黨委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聯動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不足。
但從調研的情況來看,訴源治理工作合力尚未形成。
深化訴源治理,是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防止我國成為“訴訟大國”的應有之義。訴源治理的目標,不僅是訴訟收案數量的減少、“案多人少”矛盾的解決,更是社會治理方式的優化和群眾解紛需求的滿足。然而,訴源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匯聚全社會力量,從源頭預防、前端化解、綜合調處等全過程、各方面精準發力。
作為強基導向的主戰場,參與市域治理的主力軍,重慶法院人民法庭還堅持“三個便于”“三個優化”原則,準確把握“三個服務”職能定位,創新推出“車載便民法庭”“遠程共享法庭”“老馬工作室”“代表委員聯絡站”“一街鎮一法官”“一庭兩所”六項強基導向工作制度,形成矛盾糾紛一站式解決,司法服務一體優化,普法釋理一路傳播的制度合力。
新時代人民法庭,其職能定位是什么?這是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1) 柔性垂直防滲技術的防滲主材為HDPE膜,其卓越的防滲性能(k≤1.0×10-12cm/s)、抗化學腐蝕性能和使用壽命長等特點,確保柔性垂直防滲系統滿足填埋場防滲要求。
對此,法院方面提出,推動區縣黨委政府落實訴源治理主體責任,推動區縣黨委政府制定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政策文件,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立法等建議。
調研組成員建議,健全完善機制、明確責任、落實考核,發揮自治組織、基層群眾的力量,助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訴源治理格局真正形成。
在調研座談會上,參會律師代表趙建中建議,加快基層法庭建設。“目前部分法庭合署辦公,偏遠鄉鎮的群眾需要翻山越嶺參加法庭開庭,非常不便。尤其是冬天山上積雪,存在安全隱患。”趙建中說。
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為例,幅員面積0.52萬平方公里,境內多為山區,部分人民法庭管轄的鄉鎮偏遠且數量過多,該縣丁市法庭管轄12 個鄉鎮,不利于法庭貼近群眾的作用發揮,也不便于群眾參加訴訟。
此外,調研還發現,南岸區法院的長生橋人民法庭,沒設在長生橋,而是在區法院內辦公。“這失去了人民法庭方便群眾訴訟的本意。”調研組成員表示。
生活是學習化學最好的場所,在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化學知識的影子,可見,現實生活是學習化學最好的素材。另外,回歸實際生活也是當代化學教學的宗旨所在。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著手,引入生活化素材,為學生構建生活情境,在有效加強化學和實際生活之間聯系的同時,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探索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化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
王中偉表示,當前人民法庭布局與新形勢新變化還不相適應,沒有統籌考慮城鄉一體化、區劃調整、人口變遷、科技進步等因素帶來的新變化。有的管轄區域設置不科學,沒有綜合考慮受案數量、訴訟方式、交通條件等因素。
優化人民法庭布局是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證和基礎。《關于推動新時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優化法庭布局,區分城區法庭、城鄉結合法庭、鄉村法庭,不斷優化人民法庭區域布局。
《意見》重點問題理解與適用,對“優化人民法庭布局”這一重點問題進行了解讀,認為《意見》主要是在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從城鄉差異入手,以人民法庭轄區范圍為依據,區分城區法庭、城鄉結合法庭、鄉村法庭,綜合考慮案件數量、區域面積、人口數量、交通條件、信息化發展狀況、參與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任務等因素,不斷優化人民法庭區域布局。但法庭的區域布局尚缺乏統一標準和科學論證,同時還存在項目立項和資金困難等問題。
對此,調研中相關人員建議,研究制定人民法庭布局設置的條件標準,對新設人民法庭的必要性應有科學評估機制,應根據情況變化適當調整法庭布局;同時加強人民法庭基礎建設和物質保障,確保依法治國理念在重慶更好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