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青,聶丹丹,徐 斌
(濰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濰坊 261061)
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在農作物生產中的廣泛應用顯著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農藥的過度及不合理使用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長期食用含有農藥的蔬菜,可使農藥在人體內蓄積,引起多種急慢性中毒,甚至致癌、致畸等,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1-4]。QuEchERS方法憑借其快速、簡單、廉價、有效、耐用和安全等優點,被廣泛用于果蔬樣品的前處理,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以其高靈敏度、高精密度以及樣品用量少等優勢在果蔬農藥殘留檢測中得到普遍應用[5]。
丙酮、正己烷、乙腈及二氯甲烷為農殘級(Merck公司);氯化鈉(分析純,650 ℃灼燒4 h);無水硫酸鈉(分析純,650 ℃灼燒4 h);15種農藥標準品(純度>99%)。
Trace ISQ氣相色譜-質譜儀(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配備AS1300自動進樣器;Xcalibur操作軟件;N-EVAP氮吹儀(美國Organomation公司);Win-spe12手動固相萃取儀(北京萊伯泰科儀器股份有限公司);Cleanert PC/NH2-SPE(美國Agela,500 mg/500 mg/6 mL);Heidolph渦旋振蕩器(德國海道夫);KQ-250B型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LYNX400高速落地離心機(美國Thermo Fisher公司)。
1.3.1 樣品提取與凈化
稱取去泥后樣本10.0 g于50 mL的BD管中,用均質器在15 000 r/min勻漿提取1 min,加入2.5 g氯化鈉,再勻漿提取1 min,將離心管放入離心機,在 3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10 mL(相當于5 g試樣量),氮吹干,分3次加入15 mL丙酮:用二氯甲烷(1∶1)提取液洗脫樣品,將樣品溶液過固相萃取柱凈化后收集于KD瓶中,氮吹至1 mL,上機測定。
1.3.2 測定條件
(1)色譜條件。色譜柱:TG-5MS (30 m×0.25 mm,0.25 μm);載氣:氦氣,純度≥99.999%,流速 1.0 mL/min;進樣口溫度:290 ℃;進樣方式:脈沖不分流進樣,脈沖壓力250.0 kPa,進樣量1 μL;程序升溫:40 ℃保持1 min,以30 ℃/min升溫至130 ℃,以5 ℃/min升溫至250 ℃,再以10 ℃/min升溫至300 ℃保持5 min;接口溫度280 ℃。
(2)質譜條件。電離方式:EI+;離子源溫度:230 ℃;傳輸線溫度:280 ℃;采集方式:選擇離子檢測(SIM)。
1.3.3 標準曲線的繪制
將15種農殘標準于室溫平衡后全部倒入50 mL容量瓶中,用農殘級正已烷溶液沖洗各標準溶液小瓶并定容至50 mL,配制成2.0 μg/mL混合標準中間液。分別吸取濃度為2.0 μg/mL混合標準中間液0.10 mL、0.20 mL、0.30 mL、0.40 mL及0.5 mL至1 mL賽默飛進樣瓶中,再分別取0.9 mL、0.80 mL、0.70 mL、0.60 mL及0.50 mL農殘級正己烷溶液至1 mL賽默飛進樣瓶中,配成濃度為0.2 μg/mL、0.4 μg/mL、 0.6 μg/mL、0.8 μg/mL及1.0 μg/mL的標準系列溶液。
方法采用選擇離子監測方式(SIM)大大提高了各農藥靈敏度,每種農藥選擇3種特征離子監測,根據保留時間和離子豐度比定性,峰面積定量。各農藥保留時間、定量離子見表1。

表1 各農藥的回歸方程及定量限
配制5個濃度水平農殘混合標準溶液,濃度在0.1~2.0 mg/L,以各農藥的峰面積對其濃度作線性回歸分析。以產生3倍信噪比(S/N)時各農藥的濃度作為該農藥的檢出限;以產生10倍信噪比(S/N)時各農藥的濃度作為該農藥的定量限。各農藥的線性范圍、回歸方程、相關系數、檢出限見表1。
稱取10.0 g空白蔬菜樣品3份,分別添加3個水平濃度的混合標準溶液,放置60 min后,按1.3.1提取凈化樣品后上機測定,每個濃度水平平行測定6次,計算加標回收率與相對標準偏差,見表2。結果表明,15種農藥在3個水平上的平均加標回收率為88.0%~94.6%,RSD在0.50%~9.2%,符合殘留分析的要求。

表2 不同加標濃度下15種農藥的加標回收率和精密度試驗(n=6)
本實驗建立了固相萃取-氣相色譜/質譜同時測定蔬菜中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三大類共15種常見農藥殘留的分析方法,該方法具有操作技術簡單、快速、靈敏的特點,能夠滿足蔬菜、水果中農藥殘留的檢測要求,適合推廣。該方法為蔬菜中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殘留的檢測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