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馬 敏

4月7日,在220千伏滎南變電站基建工地,河南九域恩湃電力技術有限公司材料事業部副經理張武能正帶著技術骨干們對開關柜箱體進行厚度檢測。2004年7月參加工作的張武能已在電網材料質檢領域扎根了18年,先后獲得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抗冰雪保供電先進個人、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今年4月,他又被推薦參評鄭州市“最美職工”。
18年前的一天,鶴壁火電機組調試工地上迎來了一名“新兵”。面對全新的專業和工作,張武能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名優秀的電網材料質檢專家。
為了盡快熟悉輸變電設備,他白天拿著小本圍著設備轉,晚上對照筆記反復琢磨,設備材料檢測與診斷技術的要點他都熟記于心,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成了設備材料診斷工作的“活字典”。從設備檢驗檢測到設備狀態評價,從設備故障診斷到設備優化提升,他做到了零事故、零差錯,保證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他先后取得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超聲檢測、射線檢測、鍋檢師、容檢師等資格證書,成為公司極少數“雙師證”成員之一,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電網人的工匠精神。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張武能還是徒弟心中的好師傅,他先后帶徒15人,在技術上手把手地進行傳幫帶,現場講解,實地操作,將自己所學和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青年員工。在他的帶領下,全班人員創新實行檢測設備精細化和網格化管理,建立各類檢測技術規范制度27項。電網設備材料檢測班組逐漸發展成一支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技術團隊,順利通過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設備部金屬監督檢測9大類28項能力認證,多次榮獲國網河南電科院、九域集團優秀班組等榮譽稱號。
清明節前夕,1000千伏特高壓南陽站迎來今年的首次年檢,需要對管線底座膠墊、抱箍焊縫、伸縮節螺桿等157處影響設備本體運行的安全隱患進行處理,時間緊、任務重,急需九域恩湃公司提供技術支持。
張武能帶領兩名專業技術骨干,立即趕赴特高壓南陽站檢修現場,連夜開展工作。經過70余小時連續奮戰,順利完成GIL管線結構溫差應力形變檢測,獲取了管線溫差應力變化的第一手數據,為后續開展管線布置優化、支架更換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為確保萬無一失,此時的張武能簡單休整后,再次組織骨干力量對管線結構溫差應力形變進行復核,并完成內部結構射線檢測、28處抱箍焊縫檢測工作,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才松了一口氣。
工作期間,他帶領團隊承擔著全省輸變電工程入網設備材料質量檢測任務,檢測設備數量達十萬余件,發現材料質量隱患數千條,使入網設備材料質檢合格率由2017年的87%提升至2021年的98.1%,成效十分顯著。在知悉特高壓南陽站絕緣子斷裂、特高壓中州站高端閥組內冷主泵泵軸開裂等特高壓電網設備服役失效信息后,第一時間帶領同事趕赴現場,調閱設備運行狀況第一手資料,勘察設備失效現場,取樣進行材質驗證、力學性能試驗、微觀組織觀察等,將失效潛在因素一一排除,得出定論后提出合理建議,使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多次受到上級領導表揚。
一線工作經驗的積累和勤奮的鉆研讓張武能在專業技術領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見地,“琢磨事”已成為他的日常習慣,特別是他善于組織開展創新實踐,并解決電網設備運行相關難題。
他立足電力設備運行過程中材料使用及工藝難點和痛點問題,先后完成“電網輸電線路鐵塔緊固螺栓應力狀態檢測技術研究”“開關絕緣材料質量分散性評價與缺陷檢測技術”等5項技術攻關課題。開發“薄壁金屬構件測厚儀”等材料檢測技術裝備,榮獲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獲得8項發明專利,發表10余篇科技論文,參編《電網設備金屬材料檢測技術基礎》等5本論著及1項行業標準。其中“葉片超聲相控陣實時成像檢測技術的研究”項目首次應用導波及相控陣先進技術對葉片進行檢測,與30余家企業合作進行推廣應用,實現1300余萬元的經濟效益。在創新創效的道路上,他一次次挑起大梁,成為業內享有名譽的技術型、創新型人才。2021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張武能勞模工作室”成立。
勞動創造未來,匠心鑄就夢想。扎根生產崗位近二十年,張武能已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設備材料檢測的領導者、管理者。在他的心中,企業能夠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從來沒有“個人英雄”,創造輝煌業績,源于千千萬萬職工們的努力和拼搏。如今的張武能依然奮戰在守護電網安全的最前沿,在揮汗如雨、堅守奉獻的身影中,或許他就是那個“最美職工”!

張武能在特高壓南陽站開展變壓器GOE型套管超聲波相控陣檢測,該項檢測為省內首次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