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偉 楊虹
早春是小麥三類苗情促弱轉壯、促孽增穗和麥田病蟲防控的關鍵時段,對確保陜西夏糧豐收至關重要。高素質農民成為一道道靚麗風景。他們感染帶動周邊群眾抓住有利時機,運用關鍵肥水技術,確保苗情促弱轉壯,加快了春管工作進度。
節水灌溉設施,現代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集約化經營管理的標志,成為了今春麥田里的新設備,出現在高素質農民的麥地里,既節約人力物力成本,也為搶抓關鍵農時落實關鍵措施起到了強有力保障。馮原鎮馮原村農豐源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峰軍流轉土地2000畝,種植小麥400余畝。他架設調試好自購的設施設備,每天一大早便開始麥田噴灌作業,吸引周圍群眾和下沉促春管干部前來觀摩。在查看噴灌設備的間隙,他還不時介紹自己的生產技術和春管經驗。
趙莊鎮醍醐村村委許淑賢,她家種植的小麥畝均產量高于周邊普通農戶100-150公斤。2019年流轉土地150畝,注冊澄城縣哲軍家庭農場。丈夫雷哲軍是位優秀農機手,家里大小農機具一應俱全。農忙時節,除了管理自家莊稼外,她還代種代管外出務工老鄉及留守老人的田地300余畝,常年免費為周邊群眾提供種管技術和農機服務,帶動周圍25戶農戶耕作生產。因2021年秋霖中搶播60畝小麥,已于2022年2月中旬進行了追肥和灌溉,目前麥苗長勢良好。
接受專業培訓,掌握種植新技術,是每個高素質農民都經歷過的學習歷程和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澄城縣2000多名高素質農民接受了2年以上的專業理論學習和技能操作培訓,熟練掌握了生產經營技術和管理知識,增產增收能力普遍增強。韋莊鎮西白村村委馬愛麗與愛人當年一同被認定為中級職業農民,2020年注冊家庭農場,流轉土地380畝,免費為群眾提供種植技術服務。據其介紹,通過參加高素質農民培訓,自己的科學種植認識提高,不僅將種植糧食作為致富手段,更當作夫妻倆的未來事業,通過培訓,夫妻倆對小麥種植新技術、新品種有了更多的關注。每年種植前會多方咨詢、綜合比較后,選擇抗性強、適應性好的小麥新品種。生產管理中懂得結合苗情長勢選擇適宜的肥料,做到適時施、適量施。同時,按照小麥年周期管理技術要點,遵循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通過措施提前、日常巡察等方式,對常年病蟲害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置,小麥畝均收益高于普通農戶約100元。
更新傳統觀念、改變傳統模式,是高素質農民明顯不同于小農戶的區別。他們如今的種、管、收、銷依靠信息技術和規模化集約經營。據統計,澄城縣20畝以上種糧大戶300余戶,他們中的高素質農民95%以上步入規模種植、機械化耕作和多種經營的路子,普遍采用輪作倒茬、間作套種和寬窄行種植等新技術。交道鎮楊家村高素質農民黃軍軍,承包土地500畝,種植小麥75畝,種植中藥材425畝。羅家洼村高素質農民鄭照鎖在流轉的110多畝地里,堅持小麥、玉米輪作倒茬,合理密植,各類作物穩產高產。
積極帶動群眾,社會化服務作用強,越來越多的高素質農民重視自我發展經營的同時,不忘帶領廣大鄉親壯大產業。安里鎮高素質農民翟書民擔任村委會委員,負責村級產業發展。第一時間組織村里糧食種植戶召開會議,宣傳小麥當前管理的重要性,講解除草、灌溉、施肥技術要點,積極對接農機專業合作社,統一規劃噴施農藥,為農戶節約成本,同時確保噴藥面積。城關鎮高素質農民謝陳濤、田利濤和謝文剛,合伙成立豐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涵蓋作物植保。合作社有自組式植保噴霧器、無人機,先后為韋莊鎮伏龍村、南棘茨村、馮原鎮太極村等多個村的小麥種植戶提供農機服務,面積達2000畝以上。高素質農民袁麗,成立合心農業農民專業合作聯合社,下轄灃田農機、富田農機、現代人農機等5家農機合作社,組織36臺大型農機具和29名農機手,自開春以來在澄城縣10個鎮辦開展托管服務。目前,春灌、鎮壓小麥面積萬余畝、植保飛防2萬余畝,有效解決了單家獨戶農機作業難的問題。
受2021年強秋霖天氣影響,全省小麥晚播面積325萬畝,冬前三類苗面積近4成,整體呈現群體不足、蘗根偏少、生長勢弱,夏糧生產形勢異常嚴峻。陜西省政府謀劃組織“千名干部包鎮進村促春管”活動,省農業農村廳迅速部署黨員干部下沉一線促春管工作。澄城包鎮進村工作隊員在落實促春管工作任務中,發現高素質農民經營的麥田麥苗“返青拔節兩水兩肥”兩聯促技術均已落實,同時宣傳帶動周邊農戶積極落實促弱轉壯關鍵技術措施,他們已是確保2022年夏糧豐收的星星之火。
(作者單位:陜西省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