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式曾




全軍通用裝備中,用于最直接與敵人面對面拼殺的戰斗裝備是輕武器。輕武器亦稱輕兵器。輕兵器的定義是,單人或小組攜行使用的戰斗器具。其包括槍械、小型榴彈發射器、小型筒式武器、單兵戰斗綜合系統;也包括微小型偵察飛行器、近飛雷彈、微型激光炫目器、外骨骼助力器……總之,對現今輕武器的認知、發展需要與時俱進!
近些年戰爭,無人機參戰比例急劇攀升,微小無人機正在爭奇斗艷。什么是“微”、“小”?關于微型無人機的定義還未達成共識,1995年美國達帕(DARPA,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認為其尺寸小于150mm、質量10~100g;2003年歐洲國際無人機系統協會認為質量小于5kg。至于小型無人機,主要指系統質量在單兵能夠攜行使用范圍之內則屬之。微小無人機由于飛行速度慢、體積小,主要在偵測等方面發揮作用。

2021年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推出的CH817微型攻擊無人機
隨著小型無人機發展,近飛雷彈將是一個豐富的領域。在2021年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展出的CH817微型攻擊無人機就是近飛雷彈。其采用雙旋翼,質量850g,能比巡航導彈飛得更低,可懸停、返回,是更為靈活的飛行器,飛行速度18m/s,續航時間15分鐘,飛行距離16km。
微型導彈也在展現新的面貌。導彈“迷你”化,勢必步入輕武器范疇。美國、以色列等國多家軍火生產商都在加緊研制這類“迷你導彈”。和現有各種大量使用的導彈相比,此類導彈的體積只有常規輕型導彈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小,能夠被單兵裝進背包內攜行,而且價格相對低廉。

美國海軍空戰中心武器分部研制的“長釘”導彈,彈長635mm,彈徑57mm,質量2.4kg
洛克希德· 馬丁公司研制的“蝎子”導彈,全長540mm,質量16kg,射程19km,戰斗特點是發射后無動力滑翔;可以裝配半主動激光制導頭、毫米波制導頭以及紅外成像短波制導頭,不同的制導頭在不同的天氣環境下有著不同的功用。在天氣晴朗視線不受遮擋的情況下,半主動激光制導頭能夠指引“蝎子”導彈按照既定方案攻擊被激光確認的目標;毫米波制導頭則可以讓它不受雨霧等惡劣天氣的影響,發現并打擊目標;紅外成像短波制導頭則既可以讓后方戰斗人員隨著導彈的行進路徑隨時選擇目標,又可以讓導彈打擊比如發動機等散發熱能的目標。
美國海軍空戰中心武器分部研制的“長釘”導彈,彈長635mm,彈徑57mm,總質量2.4kg,戰斗部質量1kg,射程3200m,可以從多種平臺上發射,既可以機載、車載發射,也可背包攜行、肩扛發射。包括3枚導彈的攜行質量不超過9.1kg。操作使用簡單,只需15分鐘的培訓即可掌握發射要領。采用火柴盒大小的電視攝像機光電尋標器,每秒產生30幀圖像,實時更新目標軌跡,打擊移動目標;而且還有激光和慣性制導彌補,當光電、激光制導方式失效后,可以自動轉換到慣性制導方式。射手鎖定目標并發射后,就可撒手不管。多種引導方式的選擇可讓“長釘”導彈的打擊精度控制在1m以內,對指定窗戶內的目標進行攻擊,最大程度地減少誤傷。減小附帶損傷已經成為近年武器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蝎子”導彈,全長540mm,質量16kg

武漢高德紅外公司研制的QN-202“袖劍”導彈系統
盡管號稱世界上最便宜的美國“長釘”導彈成本4000~5000美元,放在輕武器領域還屬于高貴,仍需降下“身價”。“身價”與所要對付的目標有關,例如要對付國家級戰爭狂人,價格再高也值得。現在的微型導彈主要應用在遠距離打擊上,而用作近距離打擊的輕武器,由于裝備量大而帶來的效費比也應當考慮。當然,考慮的角度也在隨時代而變,人權觀念日益強化的未來,伴隨生死搏斗士兵的輕武器也不宜以錢多錢少定取舍。當前的問題是,微型導彈近距離使用的難點和造價仍有一段路程要走!
我們在努力, 以民企為例。武漢高德紅外公司研制的Q N -202“袖劍”導彈,彈徑40mm,全長520mm,導彈質量1.2kg,戰斗部質量0.5kg,射程2000m,每個戰士背包能裝6枚。配用的發射器質量3.5kg。該導彈可多平臺發射,既可以單兵利用發射器發射,也可以裝載在無人機上使用。單兵使用時,導彈采用電視成像制導方式;掛裝在無人機上使用時,則采用激光半主動制導方式。導彈系統造價4000美元。微型導彈的發展主要須解決效費比的問題。

“彈簧刀-300”巡飛彈可裝入步兵背包內,配有質量為0.32kg的定向戰斗部,起爆后鎢制破片向前飛散
既然導彈微型化進入輕武器,那么飛航式導彈怎樣呢?由于飛行器的小型化高速發展和戰術上盡量減少附帶傷亡的要求越發嚴格,促使巡飛彈向小型化進展,大有精確打擊向近程化、廉價化發展趨勢,闖入輕武器行列,閃出新亮點。
“彈簧刀”是由美國航空環境公司開發的微型巡飛彈無人機,被設計成“自殺式無人機”,能夠用爆炸彈頭撞擊目標并摧毀它。目前開發有兩款型號,“彈簧刀-300” 和“彈簧刀-600”。

“彈簧刀-600”巡飛彈發射狀態
“彈簧刀-300”巡飛彈可裝入步兵背包內,系統質量2 . 7 k g,長6 1 0 m m , 使用時從發射管彈射飛出,飛到空中后機翼展開,在空中高速飛行或盤旋。“彈簧刀”以電動馬達驅動尾部的螺旋槳,最大飛行速度為160km/h,續航時間15~20分鐘,射程7~9km。
彈體上攜帶有監測儀器,可對地面移動目標實施跟蹤監控,傳輸實時連續視頻數據,并將拍攝到的即時彩色影像傳回地面控制人員,一旦操作手認為目標值得攻擊,就可鎖定目標。此時,“彈簧刀”就會收起機翼,變身為一枚小型定向飛行彈藥,以滑翔方式沖向目標,將其炸毀。
彈體上配有質量為0.32kg的定向戰斗部,起爆后鎢制破片向前飛散。配用的引信有兩種作用模式,其一為觸發模式,其二為起爆距離可調的近炸模式,可以控制戰斗部在距離目標7~9m處的位置上起爆。

1970年代后期,法國、奧地利軍隊開始裝備無托步槍。上為法國法瑪斯步槍,下為奧地利AUG步槍

該彈還具有取消打擊任務的功能,操作者即便在爆炸前的最后一秒也能夠“收回成命”。能夠避免現有無人機發射大威力導彈容易殃及無辜的缺憾,最大限度地減少附帶損害。
2020年10月,航空環境公司推出了“彈簧刀-600”巡飛彈,配備反坦克彈頭,射程更遠。該彈是為滿足美國陸軍要求而開發的,又稱為多任務攻擊巡飛彈。其系統質量23kg,但仍然是便攜式的,可以在10分鐘內完成設置。射程可達39km,續航時間50分鐘,最大飛行速度185km/h。
當今各類槍械中,突擊步槍可謂槍械的代表,因其裝備數量最多,裝備范圍最廣。如同人們吃飯用的筷子或刀叉一樣,突擊步槍就是各軍兵種士兵的“筷子”、“刀叉”。突擊步槍發展已經步入成熟,整體思路是小口徑、模塊化和多功能。曾經一度對于突擊步槍的整體架構出現分歧,分歧點是“無托”還是“有托”。有托步槍看似“保守”,因為自從1886年奧匈帝國軍隊在世界上首次列裝匣式彈倉步槍以來,架構布局一直延續彈匣在前、扳機在后的“老樣子”;而在1970年代后期法國、奧地利軍隊裝備無托步槍之后引起爭論。經過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考驗后,多數人們更認同有托步槍。

HK416步槍得寵
自2011年5月1日世界上最大恐怖頭目——本·拉登被美國海豹突擊隊用HK416步槍擊斃之后,已有40多個國家裝備此槍。
近20年來,突擊步槍的人性化適應得到擴展,一款槍型不斷發展,形成龐大家族。以德國在美國M16系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HK416步槍來說,其“兄弟譜”發展如下。
HK416 基礎型,沒有擊針簧和擊針保險。
HK416C 是HK416的短槍管型,槍管長229mm,配用緊湊槍托。空槍質量2.95kg,槍托縮回時全槍長僅560mm。

法軍裝備的HK416F-C
HK416D 是HK416的早期改進版本,有D10RS(264mm槍管)、D14.5RS(368mm槍管)、D16.5RS(419mm槍管)及D20RS(508mm槍管)等型號。
HK416A1 在HK416步槍基礎上增加了擊針簧和擊針保險。
HK416A2 在槍機框與機匣之間設有排水通道,保證浸水后也可立即射擊。
HK416A3 應挪威軍方要求對HK416步槍的扳機組件加以改進;無論擊錘處于任何狀態,快慢機都可轉入保險狀態;拉機柄可以左右互換設置。
HK416A4 在HK416A3步槍基礎上改用二道火扳機。
HK416A5 德軍命名為G38(主導基礎型號),增大扳機護圈設計,方便冬季戴手套操作;彈匣座傾角增加10°,兼容AR式供彈具;有4種不同長度槍管,包括505mm、419mm、368mm、279mm等。
HK416A6 是HK416A5的重槍管型。

挪威軍方采用的HK416N,其槍托板材減薄

美國海軍陸戰隊采用的M27 IAR

由M27 IAR改進的精確射手步槍——M38 DMR

阿聯酋卡拉卡爾國際公司推出的“ 中東版H K 4 1 6 ” ——CAR816步槍
HK416A7 將HK416A5快慢機的旋轉角度由90°改為45°;護手形狀改變,12點和6點鐘方向設有皮卡汀尼導軌,而3點和9點鐘方向設有HK專利鑰匙孔Hkey導軌安裝接口;槍身兩側都設有彈匣卡筍、快慢機和空倉掛機解脫桿。德特種部隊采購,命名為G95k。
HK416F 依法軍要求,基于HK416A5而改進。法軍購買了93080支。其中,HK416F-C為法軍要求的HK416F短管型,槍管長279mm,配用三叉形槍口消焰器,法國購買了54575支;HK416F-S是應法軍要求的特供型,槍管長368mm,法國購買了38505支。
HK416N 被挪威軍方采用,槍管長419mm,槍托板材減薄。
HK416K 被挪威軍方采用,是HK416N換用279mm槍管的型號。
HK416S 挪威軍隊精確射手步槍,將HK416N的扳機改為二道火扳機。
HK416SF 僅能半自動射擊的軍用版本,無氣體調節器。
M27IAR 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采購的槍管長419mm的HK416,沒有氣體調節器。
M38DMR 由M27IAR改進的精確射手步槍。
依靠石油暴富的中東地區需要軍火自立,阿聯酋卡拉卡爾國際公司在首都阿布扎比設廠購買一流全產業鏈的現代化設備,從德國重金招募HK416設計師羅伯特·赫特和克里斯·西羅伊斯設計師,在德國HK416步槍基礎上更新打造出“中東版HK416”的CAR816步槍,人性化設計更進一步。

俄軍裝備的新型5.45mm口徑AK12步槍

7.62mm口徑AK15步槍,主要裝備俄特種部隊
AK風格繼續傳承
1991年蘇聯解體,國營伊熱夫斯克廠分裂,其中的步槍廠改制為民營伊茲瑪什公司。為開發國際市場,公司在AK74M步槍基礎上,曾推出AK100系列、AK200系列,市場均未打開。2012年1月向軍方展示出AK12,意為2012年定型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其在傳統導氣原理和閉鎖機構之上的主要改進為:(1)采用模塊化設計,可以改成發射7.62×39mm、5.45×39mm和5.56×45mm等多種槍彈的變型槍,并能快速更換3種不同長度槍管。(2)將活塞筒固定在機匣上,槍管采用浮置式設計。(3)增設了空倉掛機解脫桿和槍機復位裝置。(4)由單、連發射擊方式改為單發、3發點射、連發三種射擊方式,尤其是增加的射速高達1000發/分的3發點射功能,提高了點射精度。(5)強調人機工效,實現必要時的單手射擊操作,槍托不僅能折疊,而且還有4檔伸縮位置;撥片式快慢機改到握把上方,實現左右兩側均可用拇指操控,無需離開握把和破壞槍口指向;拉機柄與槍機框為分離式,可安裝在槍身左側或右側;拋殼方向可左右互換。(6)強化了機匣蓋,其上方和護手左右側及下方都設有皮卡汀尼導軌。(7)增配4排60發彈匣及75發彈鼓。
俄軍經過6年多的測試、與其他幾款樣槍對比后,2018年1月國防部宣布AK12(發射5.45×39mm槍彈)和AK15(發射7.62×39mm槍彈)為下一代制式步槍,AK15主要裝備特種部隊。2018年12月20日,首批出廠的2500支AK12步槍交到俄空降部隊手中,2019年勝利日閱兵,AK12正式亮相。
AK12全槍質量3.2kg,全槍長945/725mm(托伸/托折),槍管長415mm,初速900m/s,連發射速650發/分,3發點射射速1000發/分,供彈具容彈量30/60/75發。
中國步槍再接再厲
中國小口徑步槍研制啟動于1971年3月,總后裝備部召開的常規兵器科研規劃會(簡稱“7 1 3會議”)上提出了“新自動步槍及槍彈研制計劃”。項目要求是槍彈適當減輕質量,600m距離上精度、侵徹力和對有生目標作用效果不低于56式7.62mm槍彈。

第一款大規模裝備我軍的小口徑步槍——95式步槍
總后裝備部于1974年4月,在浙江云和972廠、湖南辰溪861廠兩地同時組織了首次小口徑步槍系統選型試驗。會后決定在諸多方案基礎上選定6.0mm和5.8mm兩種口徑繼續研制。之后經歷了5.8mm與6.0mm兩種口徑槍彈研制的三年并行競爭。
1977年9~10月,5.8mm與6.0mm兩種口徑槍和彈的對比試驗在國家31試驗基地進行,試驗結果,兩種彈性能各有千秋,都滿足原定要求,都優于56式7.62mm槍彈。由于科研資金有限,后續只能沿著一個方案進行。在研制方案二選一的時候,輕武器專家李偉如等人認為我國的小口徑槍彈可以選用6.0mm口徑,其外彈道遠距離存能更大,可嘗試兼顧重機槍用彈。由于當時研制任務就是步槍彈,對6.0mm口徑兼顧重機槍用彈的觀點未能重視。
791廠為搞清小口徑彈的加重彈頭能否作重機槍用彈,利用5.8mm槍彈的加重彈頭,于1978年4月專門到華鎣山進行了遠距離射擊試驗,4月24日呈現的結果是,在800m處的動能只有235~284J,要想達到重機槍起碼要求,應當在294J以上,5.8mm口徑作重機槍用彈有困難。
為什么應在294J以上?主要考慮到未來戰場上重機槍需要在800m距離上擊斃戴鋼盔的敵人。

2010年設計定型的95-1式步槍在人機工效等方面得到極大改進
從1978年開始,中國小口徑槍彈在5.8mm口徑上開展工作,不斷優化改進。1980年比利時SS109槍彈被列為第二種北約標準步槍彈后,5.8mm彈頭的鋼心也隨即采取了熱處理,增強穿透力。5.8mm彈頭采用一般鋼心,遠距離的侵徹力比不上SS109彈,采用淬火鋼心則會優于SS109彈。
我國第一支小口徑步槍87A式自動步槍定型后,新型小口徑步槍研制從1989年初開始,在四個方案競爭基礎上,1990年9月,由朵英賢(1999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出征的18人“國家隊”(集行業優秀設計人才)精雕細刻,于1995年設計定型95式步槍,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10年設計定型的95-1式步槍在人機工效等方面得到極大改進,達到了無托步槍更高境界。要說不足,就是“彈”的問題。因為5.8mm普通彈已經采用了鋼心淬火挖掘潛力,在現階段火藥能力下,再讓它增大威力成為“通用彈”則是“超載”。

測試使用SMASH 2000單兵火控系統
未來步槍架構,自1970年代后期奧地利、法國裝備無托步槍,40多年來的實踐看出,還是有托步槍更受歡迎。未來步槍方向是結構上的模塊化設計,人機工效更完善,需要工匠精神顯神通!
以火藥燃氣為動力的槍械,從機械原理的自動化發展已有130多年歷史,可以說已經成熟,欠缺的是電子智能化加成。
2020年,以色列智能射手公司與瑞士西格-紹爾公司研制出SMASH2000單兵火控系統是個先例。該系統在荷蘭陸軍測試,安裝在步槍上曾經擊落150m空中的多架微型無人機。該系統在實現光學瞄準鏡、激光測距儀、氣象傳感器、地理位置傳感器和彈道解算芯片的綜合功能基礎上,補缺了智能化短板,表現在:(1) 自動瞄準自動發射——頂尖的智能射擊術,射手的任務只是指向確定毀傷目標,即啟動單兵火控系統開關,將瞄準鏡內出現的方框或圓圈大致套在目標上,無需精瞄扣壓發射。(2) 此系統只針對首發,次發后的連發不起作用。(3) 自動瞄準自動發射過程錄像可傳至后方網絡。(4) 此系統體積和質量小而輕,靈活輕便。(5) 可晝夜通用,功能耐用可靠。該系統解決了步槍通常的射擊問題,替代不了狙擊步槍的精確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