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市體育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需要,長春市市體育局積極響應市委組織部和市直機關工委號召,協同桂林街道成立了由300余名省直、市直機關以及企業、高校志愿者組成的臨時黨總支,戰斗在疫情最前沿、服務在抗疫主戰場,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初心,傳遞了愛心,穩定了人心,贏得了民心,在疫情一線筑起了堅實的紅色堡壘。
快速反應,建好指揮戰斗堡壘
3月27日晚,市體育局接到市委組織部按屬地作戰指令后,迅速行動,連夜完成在桂林街道轄區居住的市直機關黨員干部的集結,并迅速建群開展對接工作。由市體育局和桂林街道黨工委共同牽頭成立市直機關桂林街道志愿服務臨時黨總支,由市體育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溫良杰和桂林街道黨工委書記汪平擔任臨時黨總支書記,同時將支部建在社區,成立7個作戰臨時黨支部,社區書記為黨支部書記,選配63名志愿者擔任第一書記。溫良杰入駐街道,靠前指揮,把“如何建好臨時黨組織,如何調動志愿者的積極性,如何讓省直、市直、企業的志愿者融為一體,更好地開展志愿服務”等問題一一落實到位。提出了“黨總支是臨時組建的,但責任擔當不臨時、組織生活不臨時、組織保障不臨時、使命擔當不臨時”的工作思路,以“三個一線”為抓手,即思想政治到“一線”、黨建引領在“一線”、協力戰役靠“一線”,突出黨組織和志愿者們的先進性,為有效抗擊疫情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
戮力同心,筑牢街道管控防線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市體育局作為包保牽頭單位,肩負起了有序統籌做好各項日常工作的任務,與桂林街道黨工委主動配合,共同筑牢街道管控防線。特別是在全市清零攻堅行動的關鍵時刻,會同街道組建了“抗疫突擊隊”,并向志愿者們發出決戰倡議,通過網絡會議形式組織了誓師大會,要求每位黨員奮勇爭先,切實擔當作為,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作出應有貢獻。同時,還創立了《市直機關赴桂林街道臨時黨支部在行動》系列紀實宣傳欄目,編制系列報道12期,用一個個專欄、一段段文字、一張張圖片,定格并記錄下臨時黨支部戰“疫”一線的感人瞬間和真情實感,傳遞著黨員干部抗擊疫情的正能量。通過這一方式充分調動了黨員志愿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大家的干勁更足了,也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主動出擊,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
市直機關干部下沉后,主動出擊,足跡遍布抗疫工作各個崗位,成為一支重要的抗疫力量,有效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市房管局石峰在西康路西社區已連續志愿服務21天,同時兼顧每天6點接送轄區低保人員到博愛醫院做透析;市人社局榮明自疫情開始,連續10天工作在寬城區核酸檢測點上,下沉到桂林街道同光路西社區后,不畏危險,毅然承接了封控樓棟的防控工作;市場局54歲的“老兵”易兵主動申請進入處于封控管制的長慶路藝術學院4號樓為居家隔離的密接者送蔬菜包和生活物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退役不褪色”;“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在社區這個疫情防控的主戰場,要做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再苦再累我們都要扛住頂住”,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劉從容從維持秩序的保安員到核酸檢測員,從為孤寡老人送生活物資的搬運工到手持喇叭的監督員,她和所有志愿者一樣化身為全能戰士;市社保局孟慶峰,愛人也在一線參與建設方艙醫院,她把孩子獨自留在家中上網課,午飯只能用泡面解決,依然服從社區調配,參與社區各項防疫工作;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劉明雋、副主任吳昊、研究室綜合信息處處長陳欣三位同志投身防疫工作的同時,把了解到的居民和社區亟待解決的問題及時以市政協“社情民意信息”的形式報送到市委市政府……一時之間,市編辦、市發改局、財政局、民政局、林園局、長春廣播電視臺等來自各個部門的黨員志愿者們踴躍投身一線,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繪就了一幅幅攜手抗擊疫情的生動畫面。
昂揚斗志,詮釋精神展現擔當
向險而行,把黨旗插向最難處。桂林街道的志愿者們平均每天都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任務量十分繁重。卡口封控、巡街檢查需要24小時進行;蔬菜包等生活物資一般在晚上甚至是凌晨到達,需要第一時間搬運;志愿者為封控區配送生活物資存在被感染的風險,同時也會把風險帶給家人;附近小區多為老舊小區沒有裝電梯,為居民配送生活物資、核酸檢測、發放試劑盒都需要志愿者們爬到7樓,幾趟下來個個汗流浹背;志愿者們每天為居民配送物資需往返20次,巡街、保供每日需步行5-10公里,每日微信步數都超過2萬步;個別居民擅自出門,需要志愿者們耐心勸導。市社保局張波的愛人是吉大一院感染科醫生并有5個月身孕,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家中兩位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他在組織需要的時候毅然放下一切,臨危受命擔任了臨時網格長;市房產交易景陽中心的郭力嫚是一名民主黨派志愿者,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與市林園局動植物公園余紅對接社區網格工作,參與到為居民無接觸發放蔬菜包、上門發放試劑盒、街路巡視等工作,遇到不會網購的老年人,她們主動留下電話,為老人訂購并在電話無法接通時上門通知老人取;市文廣旅局武剛自從3月18日至今轉戰三個街道和社區,如今又主動承擔起為立信街1509號封控重點區域居民發放蔬菜包和生活物資;市民政局福彩中心谷英杰負責統計和派發對接網格居民的日常所需蔬菜包,協助社區工作有序進行;市機關局的宗宇心臟不太好,但自疫情發生以來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志愿者們不挑崗,不畏難,只要是社區安排,隨時聽從指揮,沖鋒在前,堅守崗位,讓黨的旗幟在防疫一線高高飄揚。在這個臨時黨總支里,還有十對“夫妻檔”志愿者,他們互相扶持、互相鼓勵、共同作戰,成為了臨時黨總支的典范。
雖然這是一支臨時組建的隊伍,但卻迅速變成了一支組織有序、紀律嚴明、運轉協調的抗疫力量。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一場大戰,更是一場大考。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旗飄揚;哪里最危險,哪里就有黨徽閃耀。市直機關桂林街道志愿服務臨時黨總支的志愿者們不懼風險、不辭辛勞、不計付出,讓黨旗在防控一線高高飄揚,不到“疫散春來”他們決不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