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少女、洗衣粉……美國想打誰,從不缺理由。在一次活動中,美國副總統哈里斯稱:“美國數十年來和數代人以來的戰爭,是為了爭奪石油而打響的。”一名美國網友立刻諷刺說:“天哪!我還以為是為了民主?!?/p>
俄烏沖突爆發后,一些美國政客和媒體肆意捏造傳播虛假信息,誤導全球公眾。其實,美國想打誰,從不缺理由。
以戰爭起家,靠戰爭壯大
1937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了“軍事凱恩斯主義”。他指出,軍備開支計劃不僅能解決失業問題,還能避免出現通貨膨脹、財政赤字等惡果。實踐此理論后,美國政府嘗到了甜頭。從那以后,發動戰爭就成了美國提振經濟的重要手段。
20世紀30年代,突如其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挽救了當時的美國經濟,從世界各地不斷飛來的武器生產訂單奇跡般地使美國的工廠重新開足馬力生產。
據統計,二戰期間,美國54.1%的勞動力直接或間接地為戰爭工作。到了1944年,美國的失業率從1937年的14.2%降到歷史最低點1.2%。隨后到來的冷戰時期,軍事工業發展又大量吸收就業人口。到1965年,每10億美元的軍事采購能提供8.2萬個就業機會。到了1990年,美國武器、機器和軍工廠持有的資產價值總額甚至已達到美國制造業擁有的資產價值的83%。此后,即使經歷了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也沒有放棄“軍事凱恩斯主義”。
目前,全美仍有約30%的公司企業與軍工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直接或間接提供約1/4的就業崗位。而就業崗位就意味著選票,沒有哪一任美國總統會跟選票過不去。
軍事專家杜文龍指出,戰爭行動對于美國總統有兩個作用:一是讓其任職期間的經濟形勢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二是通過發動戰爭獲取其第二任期連任所需要的選票。所以,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戰爭就是選票,戰爭行動可以挽救一切。為此,在美國建國246年的歷史中,沒有參與戰爭的時間僅不到20年。由此可見,美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爭帝國”,以戰爭起家,靠戰爭壯大,日后恐怕也要借戰爭續命。
以謊言立身,靠謊言興兵
同時,美國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謊言帝國”,以謊言立身,靠謊言興兵,更是屢屢借謊言洗白。從發動越南戰爭到染指敘利亞沖突,美國從不愁師出無名。它一面借由軍事霸權收割利益,一面極力維護其“光明正義”的形象,為此不惜捏造構陷,毫無底線可言。
1964年,美國總統約翰遜假借驅逐艦遭北越魚雷艇襲擊為由把美軍推入越戰泥潭。事后約翰遜承認,驅逐艦假想中的魚雷艇或許只是鯨魚;1990年,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政府試圖維護其在中東的戰略利益,讓一名15歲花季少女在美國國會聲淚俱下控訴伊拉克軍人的暴行,點燃了全美民眾的義憤之火,“正義之戰”從此打響;2003年,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捏著小試管展示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后被證實是洗衣粉)。于是,一場美國拯救他國人民于水火的反恐之戰隨之登場。
在扶持代理人方面,美國也慣于用騙局做足鋪墊。在敘利亞內戰中,支持反對派的美國借助了“白頭盔”(敘利亞民防組織,因相關成員在活動時總是戴上白色頭盔而得名)的光環。這個宣稱“不依附任何政府派別”的組織,一直拿取美國國際開發署的資助。2018年,在以一些 “救援行動”博得美譽后,“白頭盔”提供了杜馬鎮遭化武襲擊的視頻,讓美國得以持“人道主義”名義對敘利亞政府軍發動大規模精確打擊??上б荒旰笾e言被拆穿,這段視頻被證實是“白頭盔”自導自演。
在阿富汗,美國更是把“重建和民主改造”這個彌天大謊扯了近20年。據統計,阿富汗戰爭20年,有3萬多名平民被美軍殺死或因美軍帶來的戰亂而死,約1100萬人淪為難民。戰亂帶來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72%的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失業率高達38%。
“只有美國才會做這樣的事情”
無論是攫取石油利益、占據地緣政治優勢、贏得大國競爭,還是鏟除敵對勢力、滿足本國軍火商的胃口、緩解國內經濟危機,美國發動戰爭和煽動沖突背后的真實動機早已被識破。 去年4月,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一次活動中稱,美國“數十年來和數代人以來的戰爭,是為了爭奪石油而打響的,很快爭奪水資源的戰爭就會到來”。推特(社交軟件)上,一名美國網友立刻諷刺說:“天哪,我還以為是為了民主!”還有網友直接發出警告:“美軍將來要到有水的國家去‘傳播民主了?!?/p>
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不斷激化俄烏矛盾,并向烏克蘭政府提供了近3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批評人士指出,五角大樓和國防承包商可能會把俄烏戰事作為提高軍費預算的理由。另外,美國武器制造企業的股價大幅上漲,許多公司的股價甚至達到了數年來的最高點。
歐洲議會議員克萊爾·戴利表示,正是美國在火上澆油,從俄烏沖突中找到了為美國液化天然氣打開市場的機遇,美國的軍工行業也迎來了好日子——否則美國的軍工行業就無法發展壯大。5月1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的目的不是讓基輔政權更迭,只有美國才會做這樣的事情。
(《參考消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