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范若愚起草、周恩來親自修訂的長達8000多字的檢討發言稿,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作為大會材料印發給了與會代表。周恩來認為自己犯了錯誤,不便繼續擔任總理。于是,他在隨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提出這一問題。但會議表示挽留他繼續擔任總理。
范若愚,原名純智,山西五寨縣人,是一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四至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兼職研究員,之后又兼任《紅旗》雜志常務副總編輯。他最重要的經歷之一,是于1956至1959年調至總理辦公室,兼任周恩來的理論秘書。
“周恩來同志反對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冒進現象”
1956年,范若愚開始擔任周恩來的理論秘書。
當時,周恩來的秘書有20多個。范若愚后來回憶:“從這個意義上說,那時是總理辦公室最興旺的時期。事有巧合,那個時期也正是我們黨的路線正確、全黨全國最興旺的時期。”
但到了1959年,周恩來犯了“錯誤”,職權也被削減,秘書的人數大減,范若愚也結束了他在中南海的兼職。
范若愚著有《在周恩來身邊的日子里》一書,其中收入了7篇回憶文章,主要記述了他當年在周恩來身邊所感受到的領袖風范。如周恩來的優秀學風是“從實際出發”“認真”“言必有據”“揭露矛盾,解決矛盾”“推陳出新”等;周恩來的學習方法是“習作合一”“抓住中心”“與不正確的思想作斗爭”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回憶文章是《歷史最終會把一切納入正軌》。此文記述了周恩來當年因“反冒進”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而被迫檢討的一些情節。其中的具體描寫是其他文獻資料所沒有的,因此彌足珍貴,成為國史中的實錄式記載。
范若愚回憶:“在我初到總理辦公室工作時,我們經濟建設工作中產生了冒進的苗頭,在某些建設中開始出現了緊張的局面。當時,由于鋼產量趕不上其他有關生產的需要,周恩來同志為此親自去了鞍鋼和太原。有一次,周恩來同志要我查找馬克思一段話的出處。這段話出自《〈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形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由此,我聯系到周恩來同志的鞍鋼、太原之行,結合我聽到辦公室其他同志談到的一些情況。我意識到,周恩來同志和陳云同志是反對經濟建設中開始出現的冒進現象的。”
周恩來矛盾的心理
不久,“反冒進”遭到了毛澤東的反對和嚴厲批評。毛澤東認為,“反冒進”是右傾,是促退,是“向群眾潑冷水,打擊積極性”,是“方針性的錯誤”。
范若愚回憶:“1958年,在成都會議期間,周恩來同志對我說,回到北京后要起草一個準備在八大二次會議上的發言稿,要我到總理辦公室的宿舍住幾天。回到北京后,周恩來同志對我說,他這次發言主要是作‘檢討,因為犯了‘反冒進的錯誤。周恩來同志說,過去起草文件是由他先談內容,由我記錄下來整理成書面材料。這次發言不能像過去那樣,因為這是他的檢討發言,不能由別人起草,只能他講一句我記一句。周恩來同志還說,關于他這次‘犯錯誤的問題,他已經和毛澤東同志當面談過了,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思想跟不上毛澤東同志,這說明必須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在起草發言稿時,陳云同志打來了電話。接完電話后,周恩來同志就說得很慢了,有時甚至五六分鐘說不出一句話。這時,我意識到,在‘反冒進這個問題上,他的內心有矛盾,因而他找不到恰當的詞句來表達他想說的話。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他想好一段再叫我來記錄一段,以免給他帶來精神負擔。周恩來同志同意了我的意見。當時已經深夜12點了,我回到宿舍和衣躺在床上,方便隨叫隨到。”
被挽留繼續擔任總理
第二天凌晨2時許,鄧穎超把范若愚叫去問了相關情況。對此,范若愚回憶:“我把周恩來同志的情況講了后,鄧大姐說:‘走!我帶你去和他談。還是由他口授內容,你整理成文字材料。之后,我隨鄧大姐到了周恩來同志的辦公室,她和周恩來同志爭論了很久。最后,周恩來同志勉強同意,還是由他口授內容,我回到宿舍去整理。最后,周恩來同志逐字逐句地把材料修改了一遍,又補充了幾段,才打印出來,送交政治局常委和書記處傳閱。后來稿子退回,周恩來同志看過后,又要我把批在稿子上的話謄寫清楚,再打印一次。我看到政治局常委和書記處提的意見,把‘檢討部分中的一些話刪掉了,有些話改得分量較輕了。我看了后,心里的緊張情緒才緩和下來。但我發現,周恩來同志在起草這個發言稿的10多天內,兩鬢的白發又增添了不少。”
最終,由范若愚起草、周恩來親自修訂的長達8000多字的檢討發言稿,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作為大會材料印發給了與會代表。
周恩來十分內疚,認為自己犯了錯誤,不便繼續擔任總理。于是,他在隨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提出這一問題。但會議表示挽留他繼續擔任總理。會后,鄧小平草擬了一份會議記錄,即會議認為周恩來“應該繼續擔任現任的工作,沒有必要加以改變”。并把這個記錄報送毛澤東。這樣,周恩來仍然擔任國務院總理不變。
(《黨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