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環 王寶霞 倪子琦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老年大學)

3月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伴隨著風雪交加的“倒春寒”,迅猛而無情地襲擊了溫和靜謐的北國之城——長春。隨之,一場保衛家園、守護家人的抗疫阻擊戰全面打響。長春老年大學迅速行動,第一時間成立了抗疫工作領導小組,以最快速度集結了教職工志愿者隊伍,分批分區奔赴社區防疫第一線。與此同時,學校向全體學員下發了《倡導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隊伍的通知》。老年學員尤其是學員黨員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沖上抗疫前線,用自己的方式盡其所能地投入抗疫戰場,踐行了老同志、老黨員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
龐令起,綜合系誦讀班學員,疫情初始便向社區遞交了請戰書,如愿成為中海南溪社區的志愿者。他被安排在維持秩序組,每天,他手持擴音器不停地喊著:“保持間距一米以上——站在黃線上排隊等候,一線站一人——用手機掃碼登錄健康長春——打開吉祥碼——向前走、左側,向前走、中間,向前走,右側……”如此日復一日,從早六點至晚九點,他每天換班吃飯,嚴格控制飲水飲食(因為穿著隔離服上廁所太麻煩且耽擱時間),準軍事化的節奏和超強的工作負荷,龐令起毫不在意。那天,老人實在有些累了,就坐在椅子上想歇歇腳,竟然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張敬元,舞蹈系形體班學員,長春按下暫停鍵當日,她就報名參加了社區志愿服務,一連堅守了二十余日。每天,張敬元都是沖在最前面的那一個。按照社區工作安排,她負責維護核酸檢測現場秩序以及敲門入戶發放檢測用品等工作,每天從早到晚,她經常是腰酸背痛,雙腿腫脹,連回家上樓都困難。但為了抗疫早日成功,為了守護好大家的健康安全,她想方設法把志愿工作做得更完美,堅持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獲得雙提高,她所在的抗疫志愿者小分隊成為協助社區開展各項防疫工作的骨干力量。不僅如此,在張敬元的影響和帶動下,她的丈夫、弟弟、妹妹也都紛紛加入志愿者隊伍,為長春抗疫貢獻力量。
周愛華,舞蹈系民族舞班學員,年已花甲的她在第一時間投入南關區鴻城西域社區的抗疫志愿服務工作中。她挨家挨戶發放抗原檢測試劑盒、噴灑消毒水、維護核酸檢測秩序,還幫助行動不便的失能老人買菜送藥……工作瑣碎辛苦,同樣也是老人的她干起來很不容易,但她從不叫苦喊累,社區分配的每項工作她都高質量完成。周愛華說:“長春是我家,我要堅守崗位,直到疫情結束。”
田麗梅,美術系布藝班學員,也是所在社區疫情防控突擊隊中年齡最大的志愿者。半個多月來,她與其他志愿者一道值勤爬樓,奔走忙碌,看上去一如年輕人。登門入戶時,她一次次重復著:“您好,社區來做核酸登記,發出入證了”“您好,請戴好口罩開門,發檢測盒了”……對不愿配合的居民,她就苦口婆心地勸說:“疫情防控是大事,咱可不敢耽誤呀!”每家講一次,有時一戶人家要反復做工作,時間一長,嗓子都啞了。防護服和口罩密不透氣,面屏上全是霧水,加之老舊小區樓道狹窄,如遇晚上沒有燈光時,連路都看不清,經常深一腳淺一腳,每多上一層樓對她而言都是考驗。社區工作人員勸她回家休息,她總是笑著說:“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打動了在場所有人,成為大家堅持抗疫的精神動力。
劉偉,器樂系手風琴班學員,現年67歲。身體不太好的她,自從成為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以來,每日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從事維持核酸檢測秩序、給居民發放通行證、對個別不配合的居民進行思想疏導等工作。社區值守時,劉偉不畏嚴寒,和年輕志愿者們一起從清晨堅守到夜晚,大家勸她歇一歇,她擺擺手說:“疫情防控不能歇。我是一名黨員,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多做一些,別的志愿者負擔才能輕一些啊。”
田曉平,聲樂系研修班學員,年輕時是一名軍人,也是一位有著43年黨齡的老黨員。當他了解到站前街道擁軍大院社區工作人員不足時,便召集老戰友披上“紅馬甲”,立即投入社區抗疫工作中。他們挨家挨戶貼通知,樓前樓后喊著,通知居民下樓做核酸檢測。檢測開始后,他適時調整人流和路線,減少排隊等候時間,保證了快速高效地完成核酸檢測任務。風雪嚴寒天氣,他們也始終堅守崗位,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保持兩米間距,并時刻注意排隊老人和兒童的情況,對手機應用不熟練的老人提供幫助,隨時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種問題,疏解排長隊帶給人們的焦慮情緒。他們行動有力,做事細心,充分展現了老軍人的勇毅與擔當。
在長春這場規模宏大的特殊戰“疫”中,長春老年大學的學員們以銀發長者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為老人幸福服務、為社會和諧盡責”的校訓,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為春城抗疫阻擊戰的最后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