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楠
(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寧夏銀川 750021)
財務管理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以籌資、投資、營運、分配四項財務活動為主,輔以預測、決策、預算、控制、分析五個環節,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理論教學體系。但由于企業財務數據等屬于商業秘密,大部分企業不愿接納學生實習,再加之學校實訓條件有限,導致實踐教學一直是財務管理課程建設的薄弱環節。傳統財務管理的實踐教學環節其教學形式主要以課堂上的案例分析為主,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將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出標準答案。這種實踐教學方式下學生無法體會企業真實的財務管理工作環境、工作過程和崗位技能要求,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缺乏主動的理解,對財務管理知識何時用、如何用以及怎么用等留有疑惑。造成所學脫離企業實際,創新意識和能力受到抑制,降低了學生自覺主動運用財務管理知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授課效果大打折扣。學生即使完成了課程學習,也無法順利撰寫商業計劃書財務分析部分,畢業后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勝任較困難。
現如今畢業生就業壓力與日俱增,創業已然成為就業的一種新選擇。“雙創”教育已成為高校必修課,在校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比賽,有的項目已進入創業實踐。但是在撰寫商業計劃書時,學生對于財務分析部分的撰寫能力較差。財務分析部分如資金需要量的預測,籌資方案的制定,投資項目的決策評價,營運資金的管理以及利潤的分配等無不貫穿財務管理的各項知識點。但學生在面對創業項目或創立企業時不知道該如何入手運用財務管理知識展開財務分析。究其原因,學生財務管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較薄弱。
從創業的角度來看,財務管理其實存在于創業的各階段,兩者密不可分。如創辦一家新企業需要具備基本的財務管理價值觀念、風險報酬觀念等,需掌握項目投融資決策評價方法等,從而才能夠對創業企業以及投資項目進行具體評價。從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角度看,其與創新創業內容相匹配。如創辦企業需要預測啟動資金,與財務管理課程的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等內容相匹配(如圖1)。制定利潤計劃與財務管理課程的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計劃、財務預算等內容相匹配,判斷企業能否生存發展與財務管理課程的財務分析等內容匹配。因此,將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模擬創業過程的基礎上,構建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將創業實踐融入財務管理課程,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實現以創業教育促專業教育的目的,并為培養“雙創”思維的財務管理應用型人才開辟新途徑。

圖1 財務管理課程與創新創業內容的匹配
如圖2所示,首先,要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設立的與財務管理相關的崗位、相應工作任務及技能要求、具體工作過程等。調研實際在企業經營中,財務管理不是單一崗位,而是由首席財務官、財務總監、財務經理、預算專員、風控主管、財務分析經理等多個崗位組合而成的綜合體。他們分別執行不同的財務管理工作,相應要求具備不同的知識技能。同時,還需調研創立新企業的具體過程,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通過這兩部分的調研資料的整理,思考如何將創業過程與財務管理課程結合,創業過程的步驟環節與財務管理活動是否有匹配之處,財務管理課程所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是否與創業過程所需的知識技能有重合部分。通過分析研究將財務管理與創業相融合,并為實踐教學當中的模擬創業過程做準備。

圖2 基于模擬創業的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路徑
其次,在模擬創業過程的基礎上,確定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目標。通過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的開展,使學生熟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環境、工作的一般流程、財務管理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及其知識技能要求,不同崗位間業務的銜接關系以及內部控制要求,強化學生財務管理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具備創業能力,能夠勝任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最后,基于模擬企業創業過程,設計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見表1)。根據企業財務管理崗位工作任務及知識技能要求,結合企業的創業過程,設計模塊化的實踐教學內容。每六名學生一組,組建成一個創業團隊,每名學生分別扮演企業財務管理不同角色。在模擬企業創業過程中,根據財務管理崗位工作任務,運用所學財務管理知識展開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并解決企業創業過程中的實際財務管理問題。
讓學生六人一組組建創業團隊,教師為學生講授企業的組織形式,讓創業團隊根據行業及市場分析等選擇合適的企業組織形式創建模擬創業企業,并在整個財務管理課程的教學中貫穿該模擬創業企業。讓每個創業小組思考在創業過程中會面臨哪些問題,從而教師引出財務管理的概念、財務活動、財務關系,財務管理的目標、財務管理的環境、貨幣時間價值、投資風險與報酬等內容。讓每個創業小組畫出各自模擬創業企業的財務活動圖,包括制定的具體財務管理目標,財務活動內容,每項活動中要處理的財務關系,面臨的財務環境等。
在學生系統掌握企業財務預算的編制程序、預算方法后,讓每組創業團隊運用合理的財務預算方法對模擬創業企業進行預算,并編制相關的財務報表。從而為財務分析模塊提供分析數據,也為接下來開展的各項財務活動帶來了決策的依據。
通過教師對籌資管理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掌握可以通過哪些籌資渠道、方式進行籌資,通過資金需要量的預測方法計算企業需要籌集資金的數量,籌資成本計算、資本結構的合理安排等。讓每組創業團隊為自己的模擬創業企業制定一個籌資方案,根據最佳資本結構決策的方法和思路,計算模擬創業企業所需資金數量,資金的籌措渠道和方式,并計算資本成本。
教師可采用問題導入的方法,提問學生如何判斷你們的模擬創業企業是否值得投資?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后引出投資決策評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要以現金流量數據作為投資決策評價的基礎,進而展開項目投資決策評價方法的講授。每組創業小組根據項目二預算得到的模擬創業企業相關財務報表數據,選擇恰當的項目評價方法進行計算、分析和決策,判斷模擬創業企業是否值得投資,投資項目多個方案之間進行決策幫助企業選擇可行的投資方案。
學生掌握了營運資金概念,相關流動資產管理內容的基礎上,讓每組創業團隊運用所學知識對模擬創業企業的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進行科學管理。如確定模擬創業企業的最佳現金持有數量,現金多出的部分進行投資,低于最佳現金持有量的部分通過籌資進行補足;制定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如針對給予客戶不同信用期限的方案進行決策;計算存貨的經濟訂貨批量,再訂貨點和保險儲備等。并進行現金、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日常管理控制。
每組創業團隊討論制定模擬創業企業盈利后的利潤分配方案,如是否發行優先股股票,是否向股東分配股利,分配出去多少留下來多少。并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內容,具體包括股利政策的選擇,所選擇政策的優缺點,每股股利的確定,股利分配的相關時間等。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還需考慮影響模擬創業企業股利分配的影響因素,以及影響因素對于本模擬創業企業股利政策的具體影響。
學生掌握了財務分析的方法后,每組創業團隊運用財務指標和分析方法,結合項目二財務預算中編制的預計資產負債表、預計利潤表和預計現金流量表相關財務數據,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對企業進行分析評價。并及時發現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
如前所述,創業過程與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相融合構建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將企業創業過程融入財務管理課程的實踐環節。不僅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真實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情景,學生對財務管理崗位的設置、分工協作過程、工作任務以及知識技能要求等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對培養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種實踐教學方式對授課教師的要求更高,不僅財務管理理論知識要過硬,還要熟悉創業過程,具備一定的創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學科知識,并能及時給予學生指導。同時模擬創業對學生也有一定的挑戰性,如果前期一些項目模塊做得不細致完善,后續模塊的展開較困難。如項目二財務預算模塊對模擬創業企業財務報表的編制如果出現問題,后續的項目四投資管理、項目七財務分析模塊就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等,進而影響進一步的財務管理決策。所以還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更好地促進實踐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