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強,鄭婷婷
(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東廣州 511442)
目前,各職業院校都在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制度改革、課程改革等探索。但經調查發現,大部分院校在如何落實課程,如何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水平,或者以什么樣的方式促進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融合等方面都進行探索和實踐。為了更好地掌握這些信息及現狀,更好地豐富和改善實踐教學,課題組近期在廣東省多所高職院校進行了一次學生參與創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0分,收回有效問卷43份。
根據回收的有效調查問卷的統計,高職院校學生參與創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現狀如表1所示。

表1 關于大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調查問卷

續表
從問題一“你認為參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必要嗎”的回答來看,93.7%的學生對此都是持有積極態度和很高意愿的,都認為自己很有必要參與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證明在目前創新創業的大壓力大競爭環境下,特別是近年來就業壓力大,更多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后面臨巨大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有強烈提升個人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愿望。主觀上有強烈的積極性,學生可以從學校等方面了解目前相關情況,從而有強烈的積極性。從這個答案來看,只要學校通過設置有效的引導制度、課程、方式等,積極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實踐能力是可行的。
從問題2“學校目前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實訓等方面貫徹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育的程度如何”和問題3“目前你所學的專業哪類課程較注重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教育”這兩個回答的結果來看,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各院校大部分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實訓等方面貫徹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育的程度相對較差,學生普遍認為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專業方面,但在課程上沒有得到有效融合。比如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在新生階段上了創新創業導論課,此類課程是基礎課,而且課時也不對,由于各方面的影響,導致學生失去一定的參與積極性。
問題4“你是否經常有靈感并將其應用于實踐?”67.6%的學生就算有靈感卻從不懂得應用于實踐,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并不是學生不愿意用于實踐,而是缺少引導或者缺少用于實踐的環境,靈感是瞬時的,往往很容易忘記,如果缺少實踐環境,就算學生有了靈感,也無法第一時間用于實踐,所以,我們要創造一定的實踐環境,讓學生在有了靈感后,能第一時間發揮出來用于實踐或者能得到教師的指導。問題5“你經常參加大學生實踐創新活動嗎?”,只有少數17%的學生不愿意經常參加此類活動,從學生回答情況來看,還是比較樂觀的,這對我們開展這方面的工作還是非常有鼓勵性,至少我們知道,還是非常多的學生愿意參與到其中;問題6“你有提升自己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意愿嗎?”只有13.2%的學生對于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持無所謂態度。證明學生對創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參與度并不低,只要創造好相應的環境,此類情況應該會得到很大改觀,這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通過學校制訂有效的相關制度,設置有效的課程方式等,有效進行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意識和實踐能力還是非常積極的。
問題7到11主要調查的是學校對學生參與創業創新意識和提升實踐能力在管理體制及機制上的體現,完善的引導機制、服務機制以及宣傳機制,更有效讓學生在各方面了解在創業創新意識和提升實踐能力方面的情況,學生能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信息,積極參與。問題7“你覺得學校重視對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嗎?”,學生的反饋體現出學校在這方面未能讓學生有直接感受到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由于學生未能從直接層面感受到學校對這方面的重視,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失去了巨大的積極性,認為學校不重視這個,只要認真學習才是學校重視的。所以,院校要開設更多的課程或者加大宣傳等。問題8“你了解學校有什么創新實踐活動或比賽嗎?”接近一半的學生反饋并不了解學校在這方面的情況,那么就證明學校在組織或者宣傳方面是有欠缺的,或者說指導老師并不重視這方面的宣傳及引導,這也是前面所說課程制度引導問題,只有設置了相關引導制度,從各方面積極對學生進行宣傳和引導,才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問題9“促使你進行實踐活動的因素有哪些(多選)?”及問題10“你覺得制約大學生進行創新與實踐的因素有哪些?”從這個問題來看,大學生自身缺乏激情與熱情,學生缺乏這方面的積極性,更多還是我們的引導和重視不夠,我們要從各個方面與調動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不足,并且高校部分教育工作者與學生更多表現為對創新創業認識不足,如果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缺乏專業的引導,即使產生較多的想法與意愿,也往往由于自身能力與水平的限制而無法獨立完成相關問題的解決。
目前,在國家層面全面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具體怎么讓大家都參與進來,這需要更有效的相關政策制度。所以在政府方面,特別是在各級政府層面,應該從政策層面引導激勵高職院校在學生參與創業創新和提高實踐能力上制定相關政策,以保障學生在參與創業創新和提高實踐能力上沒有后顧之憂,或者出臺相應政策以激勵學生參與其中。政府只有把這方面以政策或者制度的方式確定下來,高職院校在制定關于學生參與創業創新和實踐能力制度以及激勵政策上沒有后顧之憂,才能讓高職院校在這方面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同時,也對學生在參與創業創新和提高實踐能力上有更大的吸引力。最后,政府出臺各項政策及制度是高職院校開展這項工作資金來源的重要保障。我們都知道,目前高校在組織辦法、開展教學、學生管理各方面都受到國家和政府的管理,在各種政策制度的制約下,高職院校的辦學、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方面自由度很低,從而制約了各項教學活動,學生管理的開展。只有在政府充分參與的情況下,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提供制度保障,學校才敢放開手腳開展相關的工作,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各項工作的資金來源。
我們在調查的過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個不利于參與創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的一個因素:沒有學分。作為在校學生,最關心的應該是目前的學習成績和所獲得的學分,因為從目前學校的情況來看,只有達到相應的學分才能夠畢業,所以,學生為了能夠順利畢業,首先最關心的是有沒有學分,沒有學分的課程或者活動,他們是沒有太大的積極性的。所以根據這個因素,高職院校可逐步摸索,逐漸建立健全專業課程學分和創新創業實踐拓展學分累計互換制度,允許學生、引導學生、通過政策制度強迫學生通過參加各類技能競賽、創業大賽、發明創造、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業等創新創業業績轉化專業學分。同時,實行彈性學分制,允許有創業意愿且有創業機會的學生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把創新意識通過實踐體現出來。學生來到學校上學,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拿到畢業證,如何讓學生在完成學業拿到畢業證的保障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升實踐能力,是我們院校的目的。所以,高職院校要教學管理措施、課程體系等方面著手,既要保障學生順利畢業,又要充分開展學生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教學。雙方面都要充分考慮,保障學生在積極參與后能拿到相應的學分,或者說進行學分轉換,這樣充分考慮,學生才沒有后顧之憂[1-3]。
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指導師資隊伍的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隊伍,鼓勵教師參與企業創新創業實踐。指導老師作為學生參與創業創新和提升實踐能力的主導者、設計者和引導者,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提升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如何讓指導老師全心全意投入提升個人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全心全意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和提升個人實踐能力工作,就需要有激勵與保障政策的支持,所以學校要完善這樣的保障制度,解決老師的后顧之憂,給予指導老師在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所獲得的成果與業績跟職稱評聘、年度考核掛鉤等更多的激勵保障。同時應加強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師資隊伍,往往企業對社會各項技術等前沿發展技術最先感知,具有很強的敏感性,能有效收集到對創新創業等有效的信息,有利于師資隊伍的建設,目前大多數學校老師都不太愿意或者說有較高的積極性真正到企業實踐,因為老師認為只要教好自己的課程知識就可以了,同時也是學校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只有師資隊伍建設好了,才能更有效為學生提供相對應的教學服務,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4-5]。
其次,對學生提供的服務體系也必須得到落實和完善。整合校內各種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共同開展創新創業服務工作。以創新創業學院為主體部門,統籌各方資源,開展相關的培訓與教育。在大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或者有新的創新意識時,提供創業項目構思、創業策劃書撰寫、評審答辯輔導、路演展示輔導等一站式的咨詢指導服務,提升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質量,從而讓學生的實踐得到落實。建立強大的師資隊伍、完善的服務體系,才能有效指導和引導學生完成相關學習的實踐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切實有效地完成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