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帆 柳玉鵬
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19日通報,自16日以來共計有1730名被包圍在烏克蘭馬里烏波爾亞速鋼鐵廠內的烏軍和烏方軍事力量“亞速營”人員投降。外界普遍認為,這場俄烏沖突中最長也是最血腥的戰事已基本結束。在過去的80多天中,馬里烏波爾之戰直接影響了俄烏沖突走向。未來由此抽身的俄軍又將“劍指何方”?
復盤“俄烏沖突中最血腥戰事”
自從俄羅斯于2月24日開始對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之后,馬里烏波爾就成為俄軍重點攻擊的城市之一。這里是烏克蘭頓涅茨克州亞速海邊上的重要海港城市,長期以來是烏鋼鐵、煤炭和農作物向中東和歐洲地區出口的樞紐。占領馬里烏波爾對俄軍而言,有助于徹底打通俄西部地區-頓巴斯地區-烏南部地區-克里米亞半島,徹底割裂烏克蘭并從海上對烏實現封鎖。但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隨著作戰時間的不斷拉長,馬里烏波爾之戰的知名度甚至超越基輔、哈爾科夫、蘇梅等俄軍主攻方向。
俄軍作戰甫一開始,期望實現,“閃電戰”,以摧枯拉朽之勢壓倒烏套在馬里烏波爾的防御。俄軍兵分兩路,一路是俄陸軍從東部的頓涅茨克州向馬里烏波爾推進,一路由俄黑海艦隊從馬里烏波爾以西的亞速海海岸進行兩棲登陸作戰。為此,俄海軍派出了10艘登陸艦,其中6艘是事先從波羅的海艦隊與北方艦隊調來,可見俄軍為進攻馬里烏波爾做了充足準備。然而,俄軍的攻堅行動卻遭遇了烏軍的猛烈抵抗,推進速度十分緩慢。
直到4月16日,俄國防部發言人才對外公布,俄軍已經控制了馬里烏波爾除亞速鋼鐵廠之外的所有城區,此時距離俄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已經過了近兩個月。在此期間,俄軍原來的“快速決定性”作戰方略未能有效實施,除了在烏南部赫爾松州取得重要戰績外,北方的基輔、東北方向的蘇梅與哈爾科夫、東南方向的頓巴斯都未能取得預期進展。試想,如果俄軍輕松拿下馬里烏波爾,然后迅速分兵西進或北上,很可能扭轉戰場態勢。這也難怪烏克蘭反復強調,亞速鋼鐵廠拖延了俄軍將兩萬主力部隊(約占俄軍投入總兵力的1/10)轉移到烏克蘭其他地區。烏軍在馬里烏波爾的抵抗,的確改寫了俄烏沖突的進程。
烏軍困守亞速鋼鐵廠后,這里的戰事雖然進展不大,卻成為“烏克蘭抵抗意志的象征”,迅速吸引全球關注。4月21日,俄總統普京宣布取消進攻亞速鋼鐵廠的計劃,改為圍困策略,以減少傷亡。烏總統澤連斯基則聯手西方營造了亞速鋼鐵廠烏軍的“悲情”氣氛,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朔爾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乃至羅馬教皇,都一致呼吁放烏軍一條生路,對俄形成巨大壓力。但烏克蘭政府意識到,烏守軍難以長期支撐下去。5月16日,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參謀部表示結束了在馬里烏波爾的戰斗任務,人員進行“撤離”(投降)。
在西方世界的語境里,分析人士喜歡將馬里烏波爾的戰斗與二戰期間的列寧格勒保衛戰相提并論,富含各種隱喻。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利亞爾聲稱,“多虧了馬里烏波爾的保衛者;烏克蘭獲得組建后備軍、重組部隊和接受合作伙伴援助的關鍵時間。馬里烏波爾的守軍完成了所有的任務。”就整個俄烏沖突的態勢變化而言,馬利亞爾并非自夸。烏軍在馬里烏波爾的長期抵抗不但成功拖住了俄軍的攻擊腳步,所展現出的堅定作戰意志還讓北約國家認識到,西方出裝備和資金、烏克蘭出人的“合作氣是一種有效的“抗俄”模式。
俄軍下一步:西進?北上?
盡管仍有部分烏方武裝人員藏身于亞速鋼鐵廠,但外界普遍認為,俄軍實際上已經完全控制馬里烏波爾,這是俄軍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意味著烏克蘭當前大部分海岸落入俄軍之手,克里米亞、烏南部地區和頓巴斯連為一片,相當于希臘大小的烏領土被俄羅斯控制。
讓外界關注的是,騰出手的俄軍“劍指何方”。目前俄軍有兩個重點攻擊方向可供選擇:一個是“北上”頓巴斯北部地區,另一個是“西進”敖德薩。如果俄軍徹底拿下敖德薩,烏克蘭將失去所有出海口,徹底丟失海上補給通道,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和象征意義。但當前俄黑海艦隊已在敖德薩外海實施海上封鎖,敖德薩作為海港的樞紐作用難以發揮,再加上敖德薩州的關鍵通道——海上大橋已被俄軍擊毀,實際上斷絕了羅馬尼亞方向通過敖德薩州補充西方武器彈藥的通路。因此拿下敖德薩對于俄軍而言沒有那么緊迫,從馬里烏波爾騰出手的俄軍很可能將重點投入頓巴斯方向。
在頓巴斯地區的盧甘斯克州,俄軍已控制了90%以上的地區,下一步重點是北頓涅茨克。自2014年烏東地區爆發危機以來,烏政府就將盧甘斯克州的行政部門設置在了北頓涅茨克。對烏政府而言,北頓涅茨克相當于盧甘斯克州的首府,烏軍在該城周圍部署了重兵并建設了嚴密的防御工事。拿下該城,是俄軍確保盧甘斯克州獨立的前提和保證,也是實現俄在烏“特別軍事行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嚴重威脅烏軍在阿爾捷莫夫斯克的陣地。這里是重要的公路樞紐,俄軍可借此公路攻擊利西昌斯克的烏軍,并掐斷烏軍重要補給線,實現在盧甘斯克州圍殲烏軍的目的。此外,攻擊扎波羅熱州首府扎波羅熱市也將是可能的選擇。總之,只有徹底拿下頓巴斯地區,俄“第二階段軍事行動”的主要目標才能實現。
芬蘭瑞典加入北約,俄羅斯如何反制?
俄北方的芬蘭和瑞典已申請加入北約,可能將履行史上最簡便的“入約方式”:芬蘭、瑞典與俄羅斯充滿了歷史恩怨,兩國一直謀求加強與北約的關系。如今俄烏沖突帶來的一系列制裁讓俄羅斯自顧不暇,成為芬蘭、瑞典加入北約的良機。
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后,俄羅斯將面臨更加惡劣的安全環境,特別是芬蘭距離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只有170公里,它將北約與俄羅斯的邊境線增加了約1300公里。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8日稱,俄羅斯對芬蘭決定加入北約的回應將由俄軍方主導,而且將是一個“驚喜”。她還表示,烏克蘭和芬蘭想要加入北約的情況存在一定的“不同”。
若芬蘭、瑞典此時加入北約,俄方至少要從兩個方向進行反制。一個是在北方加強對北約的軍事威懾。有俄政治學家稱,如果北約基地出現在芬蘭領土上,俄羅斯將通過部署攻擊性導彈做出回應,包括月曜配備核彈頭的導彈。還有俄專家表示,俄羅斯將不得不加強在圣彼得堡地區的部隊,可能將向該地區增派“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S-400防空系統及“棱壘”導彈等,這些導彈將瞄準瑞典和芬蘭的重要軍事設施。此前英國《太陽報》宣稱,俄羅斯已開始將可攜帶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導彈向芬蘭邊界運送,這是俄軍最先進的戰役戰術彈道導彈之一。
俄羅斯反制的另一個方向可能是烏克蘭戰場。為彌補北方戰略空間被壓縮,俄羅斯考慮在烏克蘭獲取與北約之間的更大戰略緩沖地帶加以補償。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略訴求可能不會局限于頓巴斯地區,俄不僅要實現本土與克里米亞半島建立陸橋,更要在烏克蘭戰場最大范圍內獲取土地空間。
環球時報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