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對消防法律法規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也使得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問題尤為突出,此種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不僅關乎著法律法規的適用性,也直接影響著消防法律法規能否切實實現公共消防安全的目標。對此,文章首先闡述了何為溯及力,并分析了我國消防法律法規中溯及力制度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完善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制度的對策,旨在深入推進消防法治建設、保障公共消防安全。
關鍵詞: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法不溯及既往
“溯及力”作為法的時間效力的重要表現,這一問題也是開展法學研究的基礎理論性內容。事實上,法從產生之初,便處于不斷發展狀態之中,這是時代、社會、國家發展的必然結果,而由此產生的問題:新法與舊法之間如何銜接?新法的制定是否會對其生效前的事實產生影響?能否影響到法律效果?而這些體現的便是法的“溯及力”。
一、溯及力概述
溯及力,即“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主要指的就是,法律的調整是否適用該法生效以前的事件、行為。如果具有適用性,則稱為具有溯及力,反之,則證明該法沒有溯及力。根據現代法相關內容,現有法律通常只能應用于該法律法規生效后發生的法律事實,而對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調整后的法律并不能適用。因此,法律的使用主要遵循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事實上,分析法的溯及力問題,主要目的就是探究立法本質問題,只有立法機關確定對應的法律法規范圍后,法律適用機關單位才可以更好地運用法律解決問題[1]。
對于新法而言,如果該法只適用于法律生效后所發生的事件和行為,則稱為沒有溯及力,也就是“不溯及既往”;若是適用于其生效前發生的事件和行為,與此同時,也可改變已發生的法律上的效果,則稱其具有溯及力,即“溯及既往”。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雖然不能應用于該法生效前已經完結的事實,但卻可以應用到該法生效前,處于已開始、延續狀態但并未完結的事實,可以理解為一種一直處于持續性狀態的事件和行為,即“不真正溯及既往”。
二、我國消防法律法規中溯及力制度的不足
在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問題上,我國并未表現出過多關注,針對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本身概念、原則、界限等內容,現有研究還停留在表層,并未深入展開,這也導致法的溯及力制度價值無法充分體現,也難以發揮作用。而現有固守單一的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實質上依然存在平等、公共利益方面的問題。對此,主要從現行我國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制度出發,側重分析了以下三方面的不足:
第一,消防法律法規的范圍界定問題。在《立法法》中,并沒有將強制性標準納入法律體系中,但從多個角度看,應當將其以技術法規融入法律體系中。截至目前,我國公布的消防類國家標準共計182項、技術規范33項。因為消防安全本身就涉及人身安全以及公共安定等問題。所以,在這些標準中,都含有大量的強制性標準以及條文,所以,應當解決消防類強制性標準尚未納入法律法規體系的問題[2]。
第二,新時期,以往的消防法律法規、管理制度、落實措施等已經無法適用,而原有火災防控技術也很難滿足新形勢下,新技術、材料、產品以及工藝等方面的要求。因此,新法制定后,必然會對多方組織、人民等主體提出更高的要求,才可以保障公共消防安全的價值目標的實現。而此種情況下,必然會出現同一法律事實卻用不同法律標準衡量造成的消防法實效性問題。
第三,目前,立法機關并未解決實體法、程序法的溯及力問題,導致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在法律實踐中出現左右為難的情況。一方面,若是使用新法要求既有建筑,則非常容易出現違背以往原則的情況而敗訴。另一方面,以往老舊的建筑不符合新消防安全標準,如果發生火災等事故將會造成重大損失。所以,立法部門需要積極解決程序法溯及力原則的缺失影響消防法律法規的及時統一適用問題[3]。
三、加強完善我國消防法律法規的溯及力制度對策
基于溯及力的問題,通過分析我國消防法律法規中溯及力制度的不足,不難發現,消防法律法規的溯及力制度問題對于消防法律制度總體價值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最終都要遵照《消防法》的立法宗旨。依照不溯及既往原則、例外時的溯及既往,不斷豐富深化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的內涵,并在具體實踐中始終堅持法不溯及既往原則,切實提高對例外時溯及既往以保障公共消防安全的必要性的重視度,充分發揮消防溯及力制度的積極意義,從而助推社會消防法律法規的完善,為社會公共安全以及健康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一)明確制度建立意義
我國自立法開始,經過實踐與發展,轉變到修法時代,這一過程使得法的溯及力問題顯得尤為重要?;谏鐣洕l展下,想要構建、優化出完善的消防法律法規,最為關鍵的是處理好新、舊法之間的溯及力問題,只有新舊問題相互協調,才可以更好地落實對公共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任務。在國際化發展趨勢下,國家也要求消防立法應當積極接軌國際,促使各類生產、經營活動能夠以統一、公平的安全要求持續發展,從而更好地向國際方向發展。加強明確我國消防法律法規的溯及力制度建設意義,能夠更好地為我國消防工作提供價值導向,輔助國家有關機構制定出符合時代需求的消防安全管理政策與制度,并推動其在立法實踐、法律適用中的落實[4]。
(二)規范溯及既往范圍
對于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制度的確定問題,簡單說就是,不能盲目注重個體利益,而忽視保護重大公共利益。所以,這就要求立法機關,在制定溯及既往的消防法律法規過程中,應當確保制定的內容具有充足的理由,并明確具體限度、方式,限制溯及既往范圍、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目前并未明確消防安全管理類強制性標準。所以,法律的實施缺乏有效的載體,針對此情況,立法機關應當積極加快開展相應的工作,明確既有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強制性標準,并對其中涉及的溯及既往過渡期、范圍、內容等進行明確,為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方面,應當對溯及既往的內容進行嚴格限制。由于建筑防火、消防管理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的消防安全水平。尤其是社會發展需求下,消防類強制性標準制定、修訂需求增加,速度加快。若是每一次新法施行后,都要求改進消防設施以及管理措施,將會降低公眾對消防法律法規的信任度,非常不利于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故此,應當進一步明確相對縮小的范圍,如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并確定好消防法律法規溯及既往的內容。比如,結合火災發生特點,應當明確規定,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溯及既往的內容,嚴格限制為“安全疏散設施、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其中,疏散走道、樓梯和安全出口為主要的安全疏散設施,當火災發生時,要確保人員得到及時疏散和救援。
另一方面,應當進一步確定溯及既往過渡時間。對于立法機關來說,需要制定好相應的過渡條款,針對消防法律法規溯及既往的范圍、內容等進行明確,同時,要規定出具體的過渡期限,如果不涉及建筑結構改造,過渡期可控制在半年以內。針對建筑結構改造、增加消防設施難度較大的情況,可以設置半年或者一到兩年內的過渡期限。
(三)樹立新的溯及力原則
立法機關應當從消防行政管理入手,明確出涉及大量程序性規定的內容,以“從新”原則為依據,依照新的程序法處理還沒有處理的法律事實,發揮出新的程序法的法律效力。如果新程序法會對主體人實體權利造成影響,則可以采用舊法,可以理解為“有利”原則。比如《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公安部令第108號)的實施,其中新增加了簡易調查程序、一般調查程序,如果在該法生效前已調查結束的火災,若是當事人在法律生效后才進行的申請火災原因、火災事故責任重新認定,這應當以“有利”原則為依據,則采用舊法規定的調查程序執行,從而維護當事人利益。
(四)加強條款合法性審查
溯及既往立法需要合法性審查,通過此種外部監督
作用來約束法律實效性。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有必要依法將消防法律法規的溯及力條款納入權力機關審查范圍內,審查溯及既往條款包含的范圍、內容等[5],進一步明確消防法律法規溯及既往的界限,從而更好地判斷出溯及既往的條款,是否需要進行法律漏洞填補,進而為公共消防安全利益提供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文章對消防法律法規的溯及力問題的相關研究,希望可以提高業內對消防安全法律法規的重視,嚴格把握消防法律法規溯及既往的外延,進一步加強完善消防立法溯及力制度,最終更好的落實保護人身、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的立法宗旨。
參考文獻:
[1]任海新.追訴時效溯及力應適用“從新兼從舊”原則[N].檢察日報,2021-04-06.
[2]閻紅濤.消防法律法規的部分立法缺陷及解決對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35(S2):68.
[3]司戈.消防法律法規溯及力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1(02):166-171.
[4]劉江民,王俊.論消防技術標準的溯及力與火災隱患的認定[C]//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2007:295-298.
[5]蘆家奎,張仲凱.基于國外消防體系與管理的有關思考[J].今日消防,2020,05(07):85-86.
[6]張旭.消防法制建設及消防監督的關聯分析[J].今日消防,2020,05(07):93-95.
作者簡介:李杰(1989.07—),男,陜西省渭南市華縣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消防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