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駿馳

《春山圖》元·商琦 絹本設色 39·6cm×214·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鑒于商琦的繪畫水平,我們理應于當世博物館對其作品進行觀摩學習,奈何世事變遷、歷史無情,目光搜盡,也僅尋得一幅《春山圖》流傳于世,可謂“真跡孤本,彌足珍貴”,不禁令人唏噓。
縱觀《春山圖》全幅,用墨俊秀靜雅,神韻四溢,一眼觀之便可得山水自然之趣。看罷此圖,想必商琦是極愛山水的,他于游山玩水、浸淫自然美景的過程中去體味山水的精神和樂趣,并于興致高漲處,與山水碰撞出心靈交融的火花,于是,長袖一挽便是大好河山。有道云其:“擅畫山水,筆墨俊雅,亦有高趣,師法古人亦師法造化,以切身感受入畫……”圖中左側有落款“曹南商琦德符”,鈐有清乾隆、嘉慶、宣統諸帝鑒藏印璽8方,可見此圖曾為清宮藏品,并深受帝王所愛。
細觀之,近景有松下涼亭、陂陀人家,又有針葉松林間的村落寥寥,在霧中若隱若現,一時竟分不清楚那纏繞在山腰的是云霧還是炊煙。通往涼亭的林間小路上,有一著白衣者拄拐前行,身后一小童悠然跟隨。不遠處亦有著白衣三人立于松下,其中兩人白衣黑冠,拄拐相視,或右手拄拐,或置于右肩,似共論事務,又似尋道問路,置于右肩者身后有一小童,以等待姿態站立;根據情景猜測,此處當為尋道問路。前后兩批人相隔不遠,且一人與另外四人方向相反,逆行者右手用力持拐上山,另外四人姿態、形象及行路方向一致,應是下山者。商琦筆觸何其細膩!寥寥數筆,便將春天踏青、尋山問路等情景揉進畫中,為畫面增添了一抹生活的氣息與靈動。這是切身入畫最形象的體現。在這里,畫似乎只是一種載體,承載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近景松樹樹枝勾勒似蟹爪,干練遒勁,樹下無雜草灌木,盡顯高趣;左右各有流水從云霧深處蜿蜒而來,從遠到近,由窄及寬,凸顯出距離感和空間感,平添空闊蒼茫之勢。遠景有深墨點綴,墨際點點,似黑云滴落,締造出一片郁郁蔥蔥。接下來,映入眼簾的是遠近錯落的山勢,遠山山形虛緲,與天相連,似海市蜃樓飄忽天際;近山山脈層巒疊嶂,云霧繚繞,多有閑散風化斷巖相伴。左邊山頂墨色深翠,或以側鋒橫點,或以中鋒豎點,雖無樹形卻有樹貌;右壁山澗以折帶皴運筆,虛靈峻峭,流水潺潺,如歌如舞。山勢高聳入云,蒼勁有力,氣勢如虹,遠山與近山之間以薄霧相隔,更顯空曠恢弘。
縱觀全圖,有小橋、流水、人家,亦有靜物有動作,更有生活。所繪物象眾多,無一不展現著作者技法的高超巧妙與營勢造型的能力之強。動靜結合,情景交融,不失為一幅形式美與意蘊美高度統一的山水畫佳作。難怪柯九思評價商琦山水畫:“眾奇百譎烏可名,筆力到處俱天成。”如此看來,不虛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