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寒山

顏凌波
在以人為本思想指導下,損傷測試假人是汽車、軍工、高鐵、航空航天等領域內載人運載裝備安全設計研發中減少實驗風險、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核心測試設備。然而,假人產品及其核心技術長期以來被國外所壟斷,國內各企業對假人的應用長期處于“受制于人”的局面,如果國外對此進行技術封鎖,我國將面臨無“人”可用的尷尬處境。
面對被國外所壟斷的損傷測試假人,是否有可以“國產替代”的損傷測試假人呢?答案是肯定的。以湖南大學副教授顏凌波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正在攻克著損傷測試假人的技術難關。他相信總有一天,中國制造的假人產品能夠完全取代國外的假人產品,不再被“卡脖子”。
時間回到10年前,28歲的顏凌波以優秀的成績從湖南大學畢業,取得了博士學位,隨后他留在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任教,并跟隨導師參與了項目“汽車碰撞試驗假人關鍵技術產業化”的研究。雖然彼時他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博士生,但是從那一刻開始,他與汽車碰撞試驗假人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碰撞測試假人是支撐汽車安全的核心技術。但碰撞測試假人及其相關技術被美國獨家壟斷,如何在工藝、材料等核心技術都一窮二白的情況下開展研究工作,完成假人開發,并打破壟斷,是擺在顏凌波面前最大的難題,但他絲毫沒有膽怯。
顏凌波曾在博士畢業之前,前往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家碰撞分析中心訪問學習兩年。在那里,他看到許多國外的研究學者在一個領域內,一研究就是20年甚至30年,只為把核心技術研究透徹,對此他頗為震動。“更何況面對打破國外壟斷這樣意義重大的事情,我作為技術人員,更要發揚‘大國工匠’精神,兢兢業業為國家、為民族多作貢獻。”顏凌波說,若是能打破國外壟斷,樹立中國制造品牌,是他作為技術人員最大的成就感。
此后,顏凌波展開了廣泛而有針對性的汽車碰撞假人試驗研究,并積極投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在我們產品開發的初期,因為質量不穩定導致客戶不認可的情況很多,壓力非常大,但是正因為我們的堅持和不放棄,陸續有了質量好的產品出來,才讓客戶信任我們,讓同行刮目相看。”顏凌波抗住了壓力,帶領團隊成功開發了十多款汽車碰撞測試假人,其中還包括全球首個以中國50百分位人體尺寸為基礎設計的碰撞測試假人等多項國內首個假人產品,在國內外約80家單位獲得應用,應用領域涉及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國防和警用裝備、特種設備等多個領域,累計創造經濟效益近1億元,徹底打破了國外公司在國內的壟斷。
雖然顏凌波在替代國外進口汽車碰撞測試假人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要想真正樹立中國品牌,走出國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面向未來,顏凌波有兩個重要的“堡壘”需要去突破:一是當前團隊已通過研究發現中美人體尺寸的差異會導致使用現有混Ⅲ系列假人進行測試無法準確反映中國人體乘員的損傷響應。那么如何開發符合中國人體體征的損傷測試假人,建立符合中國人體體征的載人運載裝備安全測試體系,則是擺在顏凌波面前任重道遠的工作。
二是,面對當前國內很多領域缺乏相應碰撞測試假人的行業發展瓶頸,開發符合行業測試需求的假人,助力各領域內載人運載裝備的研發和技術進步則是顏凌波團隊又要解決的一個焦點問題。顏凌波期待未來在“假人”領域有更多的突破和進展,為“中國假人”走上世界舞臺,唱響“中國制造”之贊歌,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