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文物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而紀念館作為收藏文物的主要場所,一定要做好關于文物故事的講解工作。在文化遺產傳承的過程中,文物鑒賞也是必然途徑,因此,紀念館講解員要承擔起講解文物歷史、輔助人們鑒賞文物的重要職責。本文從紀念館講解員的工作職責角度出發,深入闡述紀念館講解員講好文物故事的重要性,并且結合實際工作特點,探討紀念館講解員講好文物故事的方式,希望能夠有效提高群眾的文物鑒賞知識水平,促使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能夠得到良好的繼承與發展。
一、紀念館講解員講好文物故事的重要性
在紀念館中,講解員有著非常重要的工作職責,作為對外宣傳紀念館的核心人物,紀念館講解員可以被稱為是紀念館的窗口,同時也是將紀念館和觀眾聯系在一起的橋梁。所以說,確保紀念館講解員能夠講好文化故事、做好文物鑒賞知識的普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1]
(一)滿足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需求
在紀念館中,通過講解員對文物進行細化講解、講好文物故事來普及文物知識,能更好地滿足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需求。進入新時期,構建良好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為新時代重點關注的工作目標,需要各基層文化人員共同努力,為文化服務、文化供給方面作出更多的推進力量。而在紀念館中,文物鑒賞知識的普及工作正是文化服務、文化普及和文化供給的核心組成部分,由此也就可以感受到,紀念館工作人員身上肩負著非常重要的職責,作為文物鑒賞知識普及的重要人員,一定要不斷更新自己對文物故事的認知深度、做好本職工作。
(二)利于搭建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
在紀念館中,講解員通過對文物故事的講解,能夠更好地為觀眾搭建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作為留存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載體,紀念館中的文物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一種體現,充分反映了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每一個節點。而紀念館講解員通過向觀眾講解關于文物的背景故事,能夠以此方式有效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提升觀眾的文化素養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實現中華文化良好傳承的同時,也能使民族文化迎來新的生機。[2]
二、紀念館講解員文物知識普及工作現狀
當前,我國紀念館事業蓬勃發展,在各地區都開設了極多的紀念館,很快就迎來了紀念館事業的高速發展時期。與此同時,對紀念館講解員的需求數量也越來越大,這也就對紀念館本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對紀念館講解員的工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知,有的人認為紀念館的講解員在開展文物講解工作時,就像是一臺復讀機,只需要重復地將文物故事介紹給觀眾便可,忽視了紀念館講解員這份工作的本質,就是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中都有著極強的挑戰性。作為一名合格的紀念館講解員,一定要不斷學習、鉆研、提升,這樣才能確保在每一次講解中都能清晰地展現文物的歷史背景、文物中蘊含的故事內容。通過對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紀念館進行了解發現,很多紀念館講解員并未認識到這一問題,部分紀念館講解員仍保持著一些錯誤觀念,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依靠基礎知識的積累,并重復向觀眾介紹文物的實際情況。因此,在工作中也容易出現一系列消極的表現。而這對紀念館的發展來講是極為不利的,經過調查之后發現,紀念館講解員在進行文物故事普及工作時具體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缺乏文物知識普及意識
紀念館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教育職能,講解員通過紀念館的文物向觀眾展示我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以及文化遺產,既是對文物的一種保護和宣傳,又是增強觀眾對文物了解的重要途徑。大多數紀念館中都會配備相應的講解員,為觀眾提供關于文物的講解服務,但是,一些紀念館講解員執行文物知識講解工作時,所取得的工作效果遠遠沒有達到既定的標準,主要便是因為紀念館講解員本身缺乏足夠的文物知識普及意識。
一方面,部分講解員缺乏公共服務意識。作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紀念館的職能主要是為人民群眾進行文化咨詢服務、文化科普宣傳與文化教育供給等,這也就意味著紀念館講解員的職責本身便承載了特定的公共服務性質,也就是提供文物介紹咨詢服務,使人民群眾可以通過欣賞出土文物、聆聽文物的講述掌握更多文物知識。但實際上部分講解員卻難以充分凸顯個人工作職能,限制了紀念館的服務職能。比方說,有的紀念館講解員在進行講解時,只是介紹了文物的特點、外形,未能深入講解文物的起源、發展背景等相關內容,這也造成了參觀者通過講解員的介紹,僅僅認識了一個文物,而對其余內容則一概不知。[3]另一方面,紀念館講解員沒有相應的知識普及意識。通過實地調研之后發現,不少紀念館講解員都認為,自己的工作職能只是對紀念館中的文物加以說明,從而使參觀的觀眾可以了解到有關文物的大致狀況即可,而這樣的表現本身就是講解員沒有知識普及意識的一個主要表現。因為普及有關文物保護的知識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活動,只是簡單地對文物進行講解是很難讓觀眾深刻了解到文物的實際內涵的,也無法借由此種方式來增強文物保護意識與提升國民文化素質。并且,因為部分紀念館講解員在工作過程中未能切實認識到自己的工作職責,也導致他們在講解文物時只能簡單地完成基礎講解工作,受到其知識普及意識的影響,不會深入探究文物背后的內涵并對其進行講解,從紀念館的角度來講,這也是對紀念館文物價值的一種忽視。
(二)講解員自身專業能力較弱
在紀念館中,文物故事的講解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最大限度地縮減人民群眾和文物之間歷史距離的關鍵手段。而經過調查可以發現,很多紀念館中的講解員并不是講解行業出身,因此,由于自身對館藏文物的知識儲備不足,講解材料缺乏邏輯性和吸引力,在進行講解工作的過程中經常出現講解內容枯燥、不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首先,在講解文物故事時,有的講解員缺乏情感投入,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對文化故事進行講解,難以融入適當的情感并以講解內容吸引觀眾,更加無法通過講解讓觀眾真切地了解文物的內涵。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文物蘊含著極強的生命力,而紀念館講解員對文物故事的講述更像是展現文物的情感,假如講解員難以將自己的情感與文物的情感融合在一起、采用更加有效的方式講解文物故事,那么,只會讓觀眾在聆聽文物故事時認為文物只是一件冷冰冰、無生命力的歷史遺跡。
其次,講解員的專業人才數量嚴重不足。紀念館的講解員數量目前滿足不了各紀念館參觀人群的需求,但由于在我國各高等院校中,關于講解員的專業設置少之又少,大多數歷史專業畢業生在畢業之后,也很少選擇到紀念館擔任講解員這一職務。
最后,在紀念館中,講解員缺乏足夠的專業講解能力。考慮到紀念館講解員的實際工作職能便是對文物故事的“講”和“解”,也就是將文物的實際情況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展示給觀眾,并且在此過程中解答觀眾提出的問題。但是,因為各地針對講解員并未制定明確的行業標準和準入門檻,對講解員的能力等級難以進行相應的劃分,由此導致在館的部分講解員在執行文物故事講解工作時缺乏專業能力和知識普及能力,個人專業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紀念館講解員展開實際工作時只將工作停留在表面、對文物進行淺層次講解,難以讓觀眾深入探究關于文物的內涵,由此也就導致講解工作呈現出低效狀態。
三、紀念館講解員講好文物故事的策略
(一)增強紀念館講解員的文物知識普及意識
首先,紀念館講解員應當提高自身服務意識。紀念館作為講解員的管理單位,要積極向文物講解員傳達國家文物工作、傳統文化工作的相關指示,促使文物講解員能夠了解到新時期關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方針,并且以此逐步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對講解工作保持極高的工作熱情,充分實現人生價值,做好紀念館的文物講解工作。
其次,要加強文物知識普及意識,講解員作為紀念館的工作人員,要長年開展文物講解工作,因此,一定要具備極為深厚的知識儲備,對紀念館當中文物的理解和認知也應當更加深刻。[4]所以,文物講解員要通過講解文物故事、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傳輸給觀眾,自身需要具備較強的知識普及思想意識。比如說,在講解員介紹歷史人物的故居時,除了可以介紹該歷史人物故居的外形特點、建筑理念,還可以介紹在此地發生過哪些小故事,寓教于樂,讓觀眾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取文物相關知識。所以,講解員一定要不斷提醒自己,要保持較強的服務意識和知識普及意識完成講解工作,才能獲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二)提高紀念館講解員的語言表達能力
要講好文物故事,紀念館講解員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而最為重要的當屬語言組織能力,只有紀念館講解員在講解文化故事的過程中,運用合適的語言去感染觀眾、引導觀眾,才能讓觀眾在自己的講述中深入了解文物的實際內涵。并且,在講解文物時,紀念館講解員所運用到的語言一定要保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促使觀眾能夠輕松理解并且積極走近文物、探究文物背后的歷史,感受到文物內涵的博大精深以及其中蘊含的獨特智慧。在講解時,紀念館講解員也要做到因人而異、細化講解環節,針對不同的參觀者也要采用不同的講解方式,這樣才能確保文化故事真正滲透在參觀者的認知中。比方說,針對青少年、兒童進行講解時,要采用一些簡單易懂且親切有趣的講解語言講解文物故事,語速也要保持平緩,以便輔助青少年、兒童理解文化故事。而針對一些成年觀眾,則要采用生動、科學的講解,幫助成年人群感知到文物背后蘊含的文化元素和實際內涵,滿足成年觀眾想要了解文物內涵以及歷史背景等知識的需求。通過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確保每一名觀眾都能在講解員的講解當中了解到文物的相關信息,這樣自然也能更好地確保文物講解工作的有效性。
(三)重視對文物講解員的人才培養
紀念館講解員除了要利用好閑暇時間深入探究文物的內涵、具備極強的文物知識水平以外,紀念館方面也應當完善一定的考核標準,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講解員進行培訓。[5]
首先,要建立起規范化的行業標準,對講解員的能力等級考核制定出相應的政策,確保紀念館講解員行業管理達到規范化、科學化,以便保證紀念館講解員在開展工作時,能夠符合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好工作,并獲得良好的工作成效。[6]
其次,紀念館方面應當帶領講解員定期開展一些培訓活動和學習活動,讓講解員能夠獲得晉升的空間和平臺。比如說,紀念館內部可以采用聘請行業專家或優秀講解員,以開設講座的方式對紀念館講解員展開培訓;也可以與其他紀念館進行溝通,形成有效的銜接,采用外派講解員到其他優秀館學習、參觀的形式,提升講解員的個人水平。除此之外,也可以積極拓展培訓平臺,比方說,外派講解員參加一些關于文物講解的學術會議,以此方式來幫助講解員積累更多寶貴的經驗,進一步提高紀念館講解員的綜合能力。[7]
四、結語
綜上所述,做好文物講解工作在新時期有著重要的意義。紀念館講解員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認識到自身對文化遺產的傳承作出的重要促進作用,并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確保能夠進行專業、生動的文物故事講解,將文物本身的內涵更加形象地展示。紀念館方面也要對此加強重視,從而借由高質量的文物講解工作實現紀念館的社會教育職能。
參考文獻:
[1]張維萍.文博講解員如何講好文物故事——以玉門博物館為例[J].絲綢之路,2021(2):4.
[2]陳京京.試論文博講解員如何講好文物故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1):138-139.
[3]孫月君.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藝術與講解技能分析[J].明日,2021(18):1.
[4]鄭婷婷.淺談抗戰類專題紀念館講解員如何在群眾中傳播紅色文化[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6):4.
[5]劉麗君.弘揚思德精神,踐行根本宗旨——張思德紀念館講好文物故事新實踐[J].花溪,2021(27):2.
[6]李旭峰.新時代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職業素質的培養研究[J].新聞前哨,2020(09):113-114.
[7]石琳.芻議紀念館講解員的職業能力建設[J].才智,2020(18):243.
(作者簡介:李倩倩,女,本科,梨園口戰役紀念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物與博物館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