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小發明、小創造鼓勵創新,生產中遇到難題一一被化解”。這是4月22日從陽泉煤業集團五礦傳出的喜訊。近年來,山西陽泉煤業集團五礦堅持新發展理念,以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切入點,持續推進“五小”創新競賽,積極鼓勵員工通過開展小發明、小創造,破解制約生產經營的問題和瓶頸,營造出濃厚的創新創效氛圍。
在工作中,山西陽泉煤業集團五礦運輸工區技術人員通過對大量的煤礦斜坡跑車事故分析后發現,大部分的斜坡運輸事故原因是車輛啟動初期經過變坡點時,牽引車輛的鋼絲繩由松弛狀態立即轉變為收緊狀態。這使得鋼絲繩瞬時受力增加至所牽引負荷的3倍以上,從而導致鋼絲繩和連接裝置的斷裂。失去牽引力的車輛下溜,造成巷道內管路、線路、安全設施、巷道支護等損毀,甚至造成人員傷亡。
了解到這些情況,山西陽泉煤業集團五礦運輸工區技術創新帶頭人王勝慧下定決心,要通過技術創新解決這些問題。他和工友們結合井下運輸的實際情況,在分析了氣動阻車器工作原理后,經過反復試驗,研發出了一套由固定架、主軸、擋車爪、氣缸等組成的“斜坡重型氣動擋車裝置”。該裝置的氣缸與軌道平行安設,通過氣缸的伸縮,使主軸轉動,帶動擋車爪實現90度翻轉。如果此時發生斷繩、脫鉤、跑車等事故,斜坡擋車器就能對其進行抓捕和阻擋,讓車輛停止運行,從而有效遏制事故發生,確保人員人身安全和巷道設施安全。
山西陽泉煤業集團五礦在推行全原煤入洗工藝流程中,洗煤設備不斷增加,僅振動篩上安裝的激振器數量就達到了54臺。洗煤過程中激振器高頻率運轉,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軸承和密封圈的損壞。選煤廠機電隊隊長趙建平說,以往激振器出現故障會進行返廠修理,每臺激振器的修理費用高達16萬元,且返廠維修過程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對正常生產造成了極大影響。趙建平和其他工友借鑒壓力機的工作原理,通過分析、試驗,利用現有的液壓拔輪器、工字鋼及槽鋼,自行動手制作了一臺臥式壓力機,同時,在改裝的拔輪器上加裝可以調節高度的螺旋結構,通過操控電動油泵,便可完成設備主軸及軸承的拆裝工作,簡化了工藝流程,提高了檢修效率?,F在,五礦維修一臺軸承或者密封圈損壞的激振器,只需要花費2000元。
一項項小發明的背后,是山西陽泉煤業集團五礦開展科技創新、職工素質提高的縮影。多年來,山西陽泉煤業集團五礦積極搭建創新工作平臺,先后創建了5個大師創新工作室。在日常工作中,各創新工作室帶頭人與各自的主要成員成立專題小組,主動深入一線發現問題,深入職工中了解情況,針對生產中的問題,積極進行科研攻關,并將創新成果運用于實際生產中,提升工作效率,減少成本投入,降低職工勞動強度,有力促進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