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平 李慶安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西柏坡時期是我們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走向城市、由革命戰爭走向和平建設的轉折時期。在這一轉折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戰勝困難、奪取勝利、迎接解放、實現轉變,形成了偉大的西柏坡精神。新中國成立后,經過70多年的接續奮斗,我們黨帶領人民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現在正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立足百年大黨新起點,我們更要深刻領會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內涵,發揮西柏坡精神蘊藏的時代價值。
西柏坡精神是以偉大建黨精神為精神本源,在我們黨由農村走向城市、由革命戰爭走向和平建設這一特定的歷史轉折時期鍛造形成的。它既是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弘揚,也是偉大建黨精神在西柏坡這一特定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的成果。其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兩個善于”的求是創新精神、“兩個務必”的不懈“趕考”精神、“兩個敢于”的徹底革命精神、“兩個一切”的人民至上精神。其中,“兩個務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
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真理為指導思想,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然而,理想的實現不是一天完成的。黨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既不把共產主義看成“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也不把它當成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而是始終緊盯最高理想,在真理的指引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實現它,從而做到既不隔斷歷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時代,又不超越階段,使黨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這一點在西柏坡時期的集中體現就是:中國共產黨人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還善于建設一個既符合當時歷史特點,又以共產主義為前進方向的新世界。
西柏坡時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交匯期,是中國共產黨“破壞舊世界”的終點,也是“建設新世界”的起點。在這一偉大的歷史轉折之際,建設什么樣的新世界和怎樣建設這個新世界是亟待共產黨人回答的時代之問。中國共產黨沒有提出一下子進入共產主義,而是在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指引下,以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基于當時的內外部環境和時代特征,以求是創新精神制定了新中國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轉折之策,指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方向,描繪了新中國的建設藍圖。
新中國成立后,戰斗隊很快轉為工作隊,國民經濟快速恢復并蓬勃發展,見證了中國共產黨根據世情國情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求是創新精神。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在苦難中奮發進取不容易,面對勝利時保持清醒更不容易。西柏坡時期,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并且節節勝利。這個時期,時代給我們管黨治黨提出的問題就是:如何克服驕傲的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作出了解答:“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六條規定”——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國同志與馬恩列斯平列。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從西柏坡移駐北京,毛澤東同志喻此為進京“趕考”,提出“我們決不做李自成”,要求全黨牢記“兩個務必”,交上滿意答卷。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忘記初心、背離使命,就意味著精神的變質。正是洞悉了歷代王朝始興終亡的歷史教訓,覺察了革命勝利后黨內可能滋長各種腐朽思想的隱憂,黨中央才諄諄告誡全黨同志始終要保持清醒頭腦,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面對重大勝利時,關于“叩問初心、勿忘使命”的自警、自省與自勵。
世界上曾經有不少政黨造成過相當大的聲勢,但在敵人的突然襲擊和血腥鎮壓下,很快便消失在歷史中。而中國共產黨不這樣:“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很多人認為共產黨不行了,但我們黨又很快站了起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我們黨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又有人認為共產黨不行了,但我們黨經過長征走向了抗日前線……可以說,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我們黨不可戰勝并且不斷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一精神力量,在西柏坡時期則具象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徹底革命精神。
據有關資料介紹,抗戰勝利時,國民黨擁有正規軍約200萬人,加上其他軍事力量共430萬人。解放軍只有61萬人,加上地方部隊和后方軍事機關人員共127萬人。雙方兵力的對比是3.4:1。以這樣的力量對比,加上國民黨自封正朔的優越政治地位,國共和談時,國民黨理直氣壯地要求我們將軍隊交出來,然后“恩賜”政府里少量席位。試想一下:倘若我們黨接受了這種安排,還會有今日之中國嗎?西柏坡時期,面對敵強我弱的局勢,我們黨通過對敵我雙方戰爭因素的全面分析,抓住了戰爭趨勢正朝著有利于我方而不利于敵方發展的大好時機,適時而果斷地與國民黨進行了戰略決戰,并成功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面對“劃江而治”的聲音和蔣介石假和談的陰謀,毛澤東為新華社撰寫了題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新年獻詞,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絕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廢。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正是這種“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徹底革命精神,讓我們黨擺脫了“交出軍隊、參加政府”任人宰割的局面,讓我們避免了“半途而廢、劃江而治”的半截子革命,讓我們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就是“徹底”的力量和福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鮮明的政治立場。在古代中國,國家大事取決于帝王為首的貴族、官僚體系,人民只能是沉默的甚至任人宰割的羔羊。即便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執政的國民黨人仍然以濃厚的“江山情結”叫囂“國民黨的政權,是費代價而來的,誰個不愿意,也須費點代價”“中華民國,乃總理所締造,無論在任何時期內,不容他黨之并存,更不容他黨之執政”“本黨之政權乃從滿清及北洋軍閥手里取得,換言之,則人民已失去政權,本黨從而收回之”。國民黨的“黨天下”意識,將其他政黨和人民均排斥在政權之外。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西柏坡時期則體現在保障人民利益、建設人民政府、誠邀多黨合作等多個方面。1947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廢除了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讓農民“耕者有其田”的夢想變為現實。1948年勞動節前夕,我們黨發出“五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熱烈響應。1948年6月,召開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華北人民政府,人民有了自己的代表機構。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同黨外民主人士長期合作的政策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決議中得以正式確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的正式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一方是“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一方是“黨天下”意識熏天,在政治資源使用上排拒人民群眾和其他黨派,還讓農民民不聊生。這種鮮明的正反對比,告訴世人應該擁護和忠誠于什么樣的黨,什么樣的黨才不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與“一切依靠人民”相輔相成,既是我們的價值取向,也是我們的力量源泉。黨在西柏坡時期以人民為中心的種種實踐,讓廣大人民明白了“支持共產黨就等于支持自己”的道理,也就有了539萬民工支援三大戰役的生動局面。
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從誕生起距今已經70多年了,并沒有因為年代久遠而黯淡,反而穿越歷史的長河,散發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指引我們前行。
7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強共弱”的危機中,統攬國內外各種因素發展變化的規律與形勢,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徹底革命精神,發起戰略反攻,取得偉大勝利,并以“兩個善于”的求是創新精神,描繪了勝利之后的國家建設藍圖,建設了美麗的新世界。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朝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然而,偉大夢想從來都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既需要我們堅定斗爭意志,骨頭要硬,敢于出擊;也需要我們把握斗爭的規律和特點,準確把握斗爭的時、度、效,贏得勝利。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西柏坡精神和西柏坡智慧將指引我們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的規律性和互動性。保持斗爭精神,激發斗爭智慧,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向世界宣告:我們不僅能夠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且能夠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兩個務必”的不懈“趕考”精神是一種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永不自滿、永不懈怠、永不停頓的思想品格,是一種有所創造、有所突破、有所作為的進取精神。《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過去一百年,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我們一定要繼續考出好成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首先,弘揚“兩個務必”的不懈“趕考”精神,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西柏坡時期,我們黨建立請示報告制度,對各項工作中哪些決定權屬于中央,哪些必須事前向中央請示并得到中央批準后才能實施,哪些必須事后報告中央備審,作了明確規定,維護了黨的團結統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想考出好成績,全黨必須堅決向黨中央看齊,自覺維護黨中央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這樣我們黨才堅強有力。其次,弘揚“兩個務必”的不懈“趕考”精神,必須馳而不息加強紀律建設,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鐵的紀律從嚴治黨。最后,弘揚“兩個務必”的不懈“趕考”精神,還必須馳而不息加強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第三,弘揚“兩個一切”的人民至上精神,凝聚起不斷創造歷史偉業的磅礴力量。堅持人民至上,既是我們黨的政治情懷、價值取向,也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最大底氣。西柏坡時期,我們黨建設人民政府、實施土地改革、尋求黨外合作的探索和實踐,贏得了諸多黨派力量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并進一步改變了力量對比,助力了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終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