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2020年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2022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在偉大抗疫精神的激勵下,廣大醫護人員白衣執甲、向險而行;各界干部群眾團結互助、同心抗疫。日前,本刊記者采訪了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和部分群眾,傾聽他們從2020年到2022年奮力抗疫的故事和心聲。
記得兩年前接到國家援鄂抗疫任務,最大的壓力是對病人的救治。首先要快速收治病人、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同時又要防止醫療隊隊員感染。回想當時在臨時黨支部,面對黨旗宣誓“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禁不住飽含熱淚,因為那時才知道犧牲一切的意義。我們經歷了嚴峻的考驗,也獲得了難得的鍛煉,更深刻地感受到祖國的強大、人民的偉大,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深厚情懷,也更體會到了醫者的責任所在。
今年,很多抗疫骨干又投入到冬奧醫療保障當中。作為唯一一家同時負責北京、延慶、張家口3個賽區醫療保障工作的定點醫院,我們圓滿完成了北京冬奧保障任務,受到國家表彰。成績已成過去,未來醫院建設發展要穩扎穩打,以做國際先進的疑難疾病診治中心為目標,努力下好健康醫學先手棋,打好疾病防治主動仗,服務好人民的生命健康。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喬杰
2020年1月,北京市收治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接下來的8個多月,我們負責北京市新冠肺炎重癥病例的救治工作。隨著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重癥患者明顯減少。從2021年9月開始,我間斷性進入新冠肺炎隔離病房救治重癥患者。其間,一直參與新冠肺炎相關病例的會診工作,10余次遠程指導中國援外醫療隊新冠肺炎重癥救治。
能夠投身疫情防控一線,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偉大和政策的真實落地。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工作方向,我們需要扎實做好每一天的具體工作。作為國家醫學中心的醫生,需要研究應對較大規模疫情暴發時的工作預案,為疫情防控建言獻策。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重癥醫學科(ICU)科室主任? 劉景院
2020年6月16日,我前往北京地壇醫院支援,主要負責核酸檢測工作,歷時一個半月。當時,地壇醫院收治了300多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雖然我出發前做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當離新冠肺炎病毒如此近時,心里還是很緊張。尤其是第一個班,至今記憶猶新:6月18日16時開始,一直忙到23時30分左右出艙。當天空調壞了,再加上緊張,我出艙時渾身濕透了……2020年12月,我們科接手醫院的核酸檢測工作,于是把在地壇醫院支援時的經驗帶到了實驗室,嚴把生物安全和質量關。如今,核酸實驗室已經運行一年多了,累計完成40余萬管核酸樣本檢測。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決不退縮,我也立下了“但為家國事,此軀亦可捐”的誓言。當前,我帶領核酸檢測團隊繼續秉持科學嚴謹的態度,認真做好日常工作,為醫院把好這一重要關口。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檢驗中心? 劉偉杰
2022年春,一場疫情的“倒春寒”令國人猝不及防。3月15日,北京“南大門”廊坊實行全域封控。為迎戰新冠病毒,3月21日凌晨1點50分,我帶領10名醫護人員奔赴富士康隔離點,馬不停蹄開始工作。
每當疫情反彈,我都主動請纓前往一線。考慮到年齡大、身體不太好,每次院領導都拒絕了。可這次不一樣,疫情嚴重,人手緊缺。在隔離點,我面對的密接者有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還有一周歲左右的嬰幼兒。我不但要帶領團隊采集鼻咽拭子,還要對密接者進行醫學觀察、體溫監測和用藥指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4月2日,廊坊市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抗疫精神中,生命至上是首位的。國家出了那么多財力、物力,那么多醫務人員投入進去,就是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疫情面前,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醫生身上,醫生責無旁貸。無論是從科學防控還是從精準管理方面來講,醫生的責任都是十分重大的。疫情就是命令,醫生理應沖鋒在前。作為一名醫生,在任何情況下,我都可以把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
——河北省廊坊市婦幼保健院婦保科主任? 付長鳳
寒凝大地發春華。時隔兩年,不同的春天譜寫同一曲守望相助。兩年前的春天,3萬余名援鄂醫護工作者齊聚武漢;兩年后的春天,超4萬名援滬醫護工作者同心守“滬”。我們曾在武漢東湖迎來櫻花盛開,也必將在黃浦江畔喜看玉蘭綻放。
4月6日下午,我們同濟醫院援滬醫療隊正式進駐上海新國際博覽方艙工作。我們負責的W2區方艙,共擁有床位1320張。我所在的醫療小組主要負責A區病人的各項工作。方艙里面生活條件比較好,病人的餐飲合理、營養均衡。病人吃好、休息好,增強抵抗力,減少恐懼,正確面對,才能更快地恢復健康。
特別感謝家人對我工作的全力支持,援滬期間,我的兩個孩子獨立完成學習,每日練琴,訓練擊劍。這次支援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要照顧好每一位患者,希望他們早日康復出艙。
——湖北省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援滬醫療隊護士? 熊靜
這個春天,“團長”這兩個字在上海意義非凡。受疫情影響,擁有2400萬人口的上海在封城近一個月時,一度民生物資供應緊張。眾多共產黨員、普通市民自擔風險、自告奮勇當起了“團長”,為廣大市民紓困解難、緩解焦慮。
48棟樓、104單、231瓶奶……封城期間看到“上海發布”的微信推文“牛奶、尿布都可以通過指定渠道團購”,我便在小區業主群發了信息,建立了團購牛奶群,自告奮勇當起了小區業主團購牛奶團的“團長”。牛奶的團購要求比較苛刻:必須滿200瓶才能送。我家只要2瓶,我們小區1000多人,開團后群里一下子涌進將近200名需要牛奶的業主。訂購的第三天,鮮牛奶就送到小區門口了。跟小區物業溝通后,我和丈夫做起了分發和統計工作。發貨過程中,有熱心鄰居問需不需要幫助統計取牛奶的業主有什么需求,其他業主也會主動在團購群里幫助回答,并不是一味等著別人服務,大家主動互幫互助、服務集體。有的業主領到牛奶后,說“牛奶很好喝”。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目前我們小區的業主已經領過4輪免費物資,包括水果、蔬菜、雞蛋、掛面。眾志成城就能贏得勝利,這是發生在身邊的疫情和小區業主共同抗疫的故事帶給我的真實感受。
——上海市閔行區市民王瀟
這次碰上疫情,是我拿到心理咨詢證書后第一次正式做咨詢。恐慌、失眠、焦慮……面對疫情的“并發癥”,關注公眾心理健康、筑牢看不見的心理防疫戰線同樣重要。
封閉的第30天,余糧也快沒啦,好在家有大廚,自制產品絕對好評!還有公司和社區暖心的“投喂”,以及來自四面八方的問候。我在做心理咨詢時感到,困難時期,煩惱有時會被放大,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就感到了快樂。不知道是我治愈了他們,還是他們治愈了我。有的咨詢者因為疫情原因不得不換工作,有的因為疫情影響出國留學,還有的因為隔離太久悶得慌、想找人傾訴。做咨詢之前還擔心做不好,但是做完咨詢之后還是很開心,有幫助人的成就感,尤其是接到反饋,顯示我的咨詢幫他們緩解了心理壓力的時候。
今年,在上海疫情期間,一群和我一樣有心理咨詢證的人利用業余時間無償做起了心理輔導員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心理戰”默默付出。平凡之光,“滬”(護)心動人。
——上海市青浦區市民聶清馨
(本刊記者? 屈一平? 錢敏? 付冰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