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偉
和一位做職業培訓師的朋友閑聊,學到了很多。他說,在成功學領域,有一個“3%定律”。這勾起了我的興趣,于是追問下去。
朋友接著解釋:“這個世界上,其實大部分人并不愛學習,這類人至少占了90%的比例。”
“那就是說,大概還有10%的人愛學習?”我問他。
“算是吧!”他不無遺憾道,“但是話又說回來,愛學習,不等于會學習,這是兩碼事。從這個角度來說,還要減掉9%。只有剩下的那1%的人,既愛學習,又善于學習,且有明確的目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能獲得成功的那1%的群體。”
“不對啊,你一開始說的不是3%嗎?”我疑惑道。
朋友笑了:“是的。事實證明,我們很難讓那90%不愛學習的人,變成熱愛學習的人。但是可以相對容易地,讓那9%愛學習卻不會學習的人,成為會學習、有目的的人,讓最成功的那類人的比例,從1%變成3%,這或許就是教育與培訓的目的。”
為了印證他的觀點,朋友還舉了一個實例:著名的心理學家、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曾對世界上一萬個不同種族、年齡與性別的人,進行關于學習能力與人生目標的科學調查。結果發現,最多只有3%的人,善于學習,且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并知道怎么落實目標;而剩下97%的人,要么不擅長學習,要么目標不明確,要么不知道怎樣去實現。而在10年以后,兩個群體的差距逐漸拉開:原來97%范圍內的人,除了年齡虛長之外,在生活、工作及個人成就上,幾乎沒有太大的起色。而那3%的人,卻大都在自己的領域里,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或成績;他們10年前擬定的目標,都不同程度得以實現。
這不由得讓我聯想起,小時候父親教我用氣槍打靶的一些技巧:三點一線,屏住呼吸,有意瞄準,無意扣擊。如果將人生目標比作靶心,那善于學習,就能掌握高超的射擊技能,而打中靶心就代表成功。很簡單的道理,光有標靶沒有任何意義,而拿著槍漫無目的地亂射擊,也是徒費彈藥而已。只有當你通過科學、合理、高效的練習(學習),提升射擊技藝,并準確命中各類靶心,這才是成功的應有之義。
打槍靶易,而實現人生各種目標難,征服它的,永遠只屬于那會學習、有目標的3%。
(燦爛摘自《啟迪與智慧》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