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瓊




摘 要 為了篩選出適合四川省南部縣豐產栽培的水稻新品種,2021年選擇綠色通道水稻新品種12個進行了大田區域試驗。結果表明:興農軟占、興農稻1504和興農稻2135綜合表現突出,產量最高,平均667 m2產量分別達到599 kg、561 kg、550 kg,比對照輻優838分別增產15.10%、7.88%、5.77%,差異極顯著(P<0.01);柳黃占、興農稻2016單位面積產量比對照略高,差異不顯著(P>0.05)。初步認為,興農軟占、興農稻1504和興農稻2135適合在南部縣進行推廣種植。
關鍵詞 水稻;品比試驗;四川省南部縣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17
南部縣位于四川省東北部、嘉陵江中游,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長年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種植水稻歷史悠久,是四川省水稻主產縣之一,經常承擔四川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1-3]。筆者于2021年選擇綠色通道水稻新品種12個,在南部縣進行了大田區域試驗,對豐產性、抗病性、適應性進行全面觀察鑒定,旨在篩選出適合南部縣種植的水稻新品種,為參加四川省品種生產實驗、品種審定推廣及品種布局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選擇在南部縣老鴉鎮流杯村,經度106°0′、緯度31°24′,海拔411 m,土壤為砂壤土,肥力中等偏上,陽光充足,水源方便,前作為油菜[4-5]。
1.2 參試品種
興蓉豐占、黃金絲苗、柳黃占、興農軟占、粵黃三占、桂黃占、興農稻1504、興農稻2016、興農稻2135、興農稻3515、興農稻4113和興農稻7011,對照品種為輻優838。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13個處理,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每個處理設重復3次,重復間走道距離33.3 cm,小區間距離33.3 cm;小區面積為13.35 m2;栽插規格為26.7 cm×20.0 cm,小區穴數10行×25窩,四周設保護行。
1.4 試驗方法
播種期統一在3月29日,采用薄膜濕潤育秧,種子無須浸種、拌種、催芽等處理,秧廂上每667 m2撒臺沃肥40 kg作底肥,插標簽品種名稱,做好通風、揭膜、灌水等相關工作,防止爛秧和燒秧;4月20日用機動噴霧器速滅殺丁防治蚜蟲、青蟲,5月18日統一移栽,移栽前進行機耕機耙,每667 m2施臺沃肥40 kg作基肥;水分管理做到淺水插秧,薄水分蘗,夠苗烤田,淺水抽穗揚花,后期“干干濕濕”;5月28日除草,6月14日用無人機噴施三唑磷·毒死蜱(40%)防治二化螟;田間管理措施與當地大田生產相同,8月30日進行收割,分小區稱量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生育期在145~151 d,興農稻1504、興農稻2016、興蓉豐占、粵黃三占、興農稻7011和桂黃占6個品種全生育期最短,比對照輻優838短4 d;興農稻3515的生育期比對照短2 d,為147 d;黃金絲苗、柳黃占生育期最長,比對照長2 d;興農軟占、興農稻2135、興農稻4113與對照生育期一樣,均為149 d。因此,參試品種在本地區種植生育期表現為中晚熟品種。
2.2 抗逆性
由表1可知,13個參試品種均無倒伏發生,對紋枯病、白葉枯病等均有較強的抗性。
2.3 主要經濟性狀
2.3.1 株高
由表2可知,株高最高的是興農稻1504,為119.8 cm,比對照輻優838高8.2 cm,比株高最矮的高24.2 cm;株高最矮的是黃金絲苗,為95.6 cm,比對照矮16.0 cm;其余參試品種株高為97.6~110.8 cm。
2.3.2 穗長
由表2可知,穗長最長的是興農稻1504,為27 cm,比對照品種長3 cm,比穗長最短的長7 cm;穗長最短的是興農稻3515,為20 cm,比對照品種短4 cm;其余參試品種穗長為21~24 cm.
2.3.3 有效穗
由表2可知,平均667 m2有效穗最多的是興農稻2135,達18.8萬穗,比對照品種多2.0萬穗;其次是興農軟占,達18.4萬穗;最少的是興農稻7011,為15.1萬穗,比對照品種少1.7萬穗;其余參試品種有效穗在15.4萬~17.6萬穗。
2.3.4 實粒數
由表2可知,每穗實粒數最多的是對照品種,為182粒,比每穗實粒數最少的多74粒;每穗實粒數最少的是興農稻2135,為108粒;其余參試品種實粒數在109~181粒。
2.3.5 結實率
由表2可知,結實率最高的是對照品種,為93%,比結實率最低的多24個百分點;結實率最低的是興農稻7011,為69%;其余參試品種結實率在76%~89%。
2.3.6 千粒重
由表2可知,千粒重最大的是對照品種,為30.0 g;千粒重最小的是興蓉豐占,為17.8 g;其余參試品種千粒重在20.0~25.0 g。
2.4 產量分析
由表3可知,興農軟占、興農稻1504、興農稻2135平均667 m2產量比對照輻優838(CK)分別高79、41、30 kg,增產率15.10%、7.88%、5.77%,增產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柳黃占、興農稻2016的平均667 m2產量比對照分別高15 kg、7 kg,增產率2.88%、1.25%,增產不顯著(P>0.05);興農稻3515、桂黃占平均667 m2產量分別比對照低5、22 kg,減產0.96%、4.23%,減產不顯著(P>0.05);其余品種減產顯著,興蓉豐占的產量最低。
3 小結
興農軟占、興農稻1504、興農稻2135平均產量高,667 m2產量分別達到599、561、550 kg,比對照輻優838(CK)分別增加15.10%、7.88%、5.77%,增產達到極顯著水平,全生育期145~149 d,熟相適中,田間表現綜合經濟性狀好,抗逆強,初步認為可在南部縣進一步示范和推廣種植;柳黃占、興農稻2016的667 m2產量比對照分別增加15、7 kg,增產2.88%、1.25%,增產不顯著;興農稻3515、桂黃占的667 m2產量分別比對照低5、22 kg,減產0.96%、4.23%,減產不顯著,建議進一步試驗觀察。
參考文獻:
[1] 宋宏喜,趙簡保,黃方俊.中國援乍得水稻品比試驗報告[J].湖北農業科學,2019(S1):40-42.
[2] 王凌志,李琳琪,潘宗東.水稻品種綠色通道區試初報[J].四川農業科技,2018(10):16-18.
[3] 饒俊英.武平縣晚稻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報,2020,26(18):106-107.
[4] 王祖勇,李繼良.富源縣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J].種子世界,2006(2):28-30.
[5] 紀永軍,徐淑.2012年南通市通州區水稻品比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3(5):72-73.
(責任編輯:劉寧寧 ?丁志祥)